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1934年 山西私盐贩救3000红军(建国后军长6次全省找他)

时间:2022-12-07

当时的山西百废待兴,什么事情都需要程子华来拍板,用日理万机来形容程子华也不为过,然而就是这样繁忙的情况下,程子华到山西的第一件事却是寻找一个叫

TIPS:本文共有 609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3 分钟。

1949年底,曾经的红25军军长程子华担任山西省委书记,结束了自己长达22年的戎马生涯,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当中。

当时的山西百废待兴,什么事情都需要程子华来拍板,用日理万机来形容程子华也不为过,然而就是这样繁忙的情况下,程子华到山西的第一件事却是寻找一个叫陈廷献的山西私盐贩子。

为了找到这个私盐贩子,程子华先后6次派人在山西省内寻找,都没有下落。

一直到1985年中央军委编撰军史,讲到程子华率领25军长征时,又绕不开这个叫陈廷献的人物,于是又派人进行了大规模的搜索,不但派人到山西去寻访,还把查找范围扩大到河北、河南等地,在相关同志的辛苦查找下,才找到已经陈廷献的家人。

程子华

程子华之所以没有找到这个私盐贩子,是因为口音的问题,他把这个私盐贩子的名字听成了陈廷献,其实他的名字应该是陈廷贤。

军史部门是在核对了相关资料后,才确定他的身份,这个消息对程子华同志来说,实在难以接受,这也成了程子华终生的遗憾。

这个陈廷贤到底做了什么样的事,能让程子华这样惦记?不惜花费巨大人力也要找到他?

因为这个陈廷贤,曾在1934年红25军长征时,救了全军3000多人的命,程子华要找到这个他,报答他对红25军的救命之恩。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25军3000多名战士,在军长程子华等人的率领下,于11月16日打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也开始了长征。

三天后,红25军向西进入到桐柏山区的月河、金桥一带,中共鄂豫边工委书记张星江获悉后,随即通知附近有关地下党组织,找可靠群众为西征北上抗日的红军沿途领路。

为了确保转移能够万无一失,张星江决定留在红25军,给部队当向导,熟悉当地环境的张星江认为桐柏山回旋余地比较狭窄,不利于大部队作战,加之敌重兵压境,红25军难以立足发展。

因此建议部队避开敌兵堵截,继续向西进入伏牛山区,红25军采纳了他的建议。

然而大家还是低估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的规模,在1934年11月26日下午,红25军刚刚到达方城县独树镇七里岗,遭遇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四十军庞炳勋部的猛烈攻击。

当时正值初冬,天气却格外寒冷,风雪交加的天气,更是让红25军身处困境,在程子华等领导的指挥下,红25军经过重重困难,最终杀出重围,闯过了长征路上的第一道险阻,然而这却只是长征的一个开始。

更危险的阻碍还在后面,那真是一山放过一山拦啊!

1934年12月4日,红25军的4个团近3000红军,到达豫西的卢氏县,此地地势凶险,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为了能够快速从这里穿过,红25军制定了“直奔豫陕边界开辟新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程子华与曾担任红25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的刘华清上将在《艰苦转战长征入陕》中描写当时紧迫战况:从伏牛山进入陕西,必须经过两个隘口,朱阳关和五里川。部队到了卢氏县的五里川,刚上山就发现隘口早就被人占领了,并且筑好了防御工事。

事后大家才明白,老蒋为了阻止红25军,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在此布下了天罗地网。

早在红25军刚刚启程之时,老蒋就亲临武昌督战,在半个月前调集在开封的国民党军19军60师上万精兵沿陇海线西下,早于红25军抵达五里川、朱阳关、黄沙镇一带。

老蒋判定这里是红军入陕的必经之路,所以抢占了五里川和朱阳关这两处关隘,在构筑大量的防御工事后,企图在这里以逸待劳,全歼我红25军。

当红25军发现这一切时,已经晚了,因为从后面追尾而来的国民党“追剿队”第二支队数万兵力已经赶上,距离红25军只有70里了。

南面又有豫西军阀“内乡王”别庭芳部的夹击,只有北面没有国民党军,那是因为这是黄河天险。

由于有陇海线直达,从华北可以快速调集援军,红25军很快陷入到腹背受敌的处境。

老蒋更是乐观地认为,现在的红25军就是“插翅也难逃”。

面对如此困难的境地,很多红25军的同志都主张和敌人硬拼一下,狭路相逢勇者胜,看谁能拼得过谁。

最让人感动的是部队的伤病员们,他们知道自己继续长征会是红25军的累赘,因此他们联名给部队领导写了请求血书,坚决要求把担架队的士兵充实到连队,由伤病员们集体断后。

在血书的背后,还遗书般地附上了各自的籍贯,受这些伤病员情绪的感染,军医院的7名女护士面对前来看望的军领导表示,保证不拖累部队,誓死不当俘虏,万一冲不出去,就七个人抱住一起跳崖!

在红军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让伤病员断后的事情,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军政委吴焕先等领导深知,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把部队平安带出去。

面对敌强我弱,敌人又占据有利地形的局面,硬拼显然是不现实的,为今之计,只能改变原来的行军路线,避开敌人的锋芒,选择小路进入陕西。

程子华等领导决定充分依靠当地群众,派遣侦查队多方寻找熟悉小路的向导,率领红25走出这险地。

然而豫西一带从来都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之地,当地居民看到穿着军装的红军,也不知道又是哪股军阀要来祸害地方了。

侦察队经过一番侦查,看到附近村子里连个年轻人都没有,只有几个老人看家,原来群众听说来了“大部队”,都躲进了地主民团控制的寨子。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12月4日,在中共鄂豫边工委书记张星江的帮助下,出去侦查的手枪队,在距离卢氏县20余里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一位去青山赶集卖糕点的货郎,这个货郎就是陈廷贤,他愿意帮助红军带路。

这个陈廷贤,为什么会知道从豫西入陕的小路呢?

陈廷贤出生于山西省晋城县水东长阴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兄弟姐妹6人,陈廷贤排行老三。

由于当时军阀连年混战,兵荒马乱,而陈廷贤家里人口较多,他父亲扛着重担却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两个妹妹也饿死了,最小的弟弟只能送给别人抚养。

1924年,13岁的陈廷贤为了给家庭减轻点负担,就随着堂哥陈金生外出谋生,挣钱贴补家用。

刚开始的时候他就在晋南运城下井挖盐,后来发现贩盐赚钱,就经常挑担贩盐到黄河南岸的三门峡、卢氏县一带贩卖,其实就是有点类似私盐贩子。

当时各地军阀都在黄河渡口,各个隘口设置重重关卡,想要过关就要缴纳各种名副繁多的厘税,贩盐赚的钱倒是不少,但是架不住“雁过拔毛”,层层抽剥啊。

为了多赚点钱,陈廷贤就经常在这一带的山里走小路,以躲避关卡,渐渐地对这一带山中的地形十分熟悉。

贩盐不行的时候,也经常做点糕点卖,并且在卢氏县落下脚来,可以说,红25军能够找到以货郎为生的陈廷贤给带路,简直是太幸运了。

然而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卢氏县的人都躲了起来,偏偏陈廷贤没有跑,愿意来当向导呢?

原来军阀的队伍到此地,军纪特别差,经常打家劫舍,比土匪还不如,而红军的队伍来到此地,军纪严明,与老百姓秋毫无犯,没有发生任何扰民的事件。

经常走南闯北的陈廷贤知道,这才是能够救穷人于水火的队伍啊!

陈廷贤随着侦察队的同志来到了红25军军部,红25 军的组成比较特殊,战士大多是鄂豫皖根据地在战斗中牺牲者留下的孤儿,他们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参加游击队,后来组成红 25军。

但是,陈廷贤却被这些衣衫褴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娃娃军”深深感动了。

当时红25军发生一件影响十分恶劣的事情,一位红军战士因为饥饿过度,不顾组织纪律,偷偷吃了老乡家里的柿饼。

本来他没想着白吃,还留下了两块银元,然而不小心却把整串柿子拽落到底,看门的老太婆以为是土匪来抢东西,就出来大声呐喊,土匪进村了。

村民们严阵以待,以为红军跟其他的军阀部队一样,来抢东西了,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红25军的领导考虑再三,为了维护红军的形象,竟然挥泪执行军纪,将这位偷柿子的战士按照军法处置了。

陈廷贤全程看在眼里,再次确认了红军才是“穷人的队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为老百姓办事,因此,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红军带到陕西。

在军部里,陈廷贤受到了程子华的亲切的对待,程子华是山西运城人,前面说了陈廷贤虽然是山西晋城人,其实也经常到运城那里去卖东西,两个人完全就是老乡啊!

有了共同的话题,两个人就交谈了起来,从运城开始聊起,聊各自的家事,程子华给他讲自己参加革命的事,说的陈廷贤佩服不已,陈廷贤讲述了自己从小背井离乡的艰辛,说到动情处,程子华抓住陈廷贤的手说:“小老乡,你受苦了。”

如此的红军就是为了让千千万万的受苦受难的同胞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啊!

陈廷贤从小就生活在困顿当中,长大后走南闯北什么样的军队没见到,却没有见到程子华这样热心关心群众军官,深受感动。

随即他想到现在谈这些事太耽误时间,当务之急是带领红军脱离险境。

陈廷贤站起来说:“我这些年来挑着货郎担在卢氏四野八乡来回跑,走过一条小路,这条路只有当地牧羊人才走,其他人一般不知道。”

陈廷贤的话一出口,程子华当即眼前一亮,既然羊可以走过去,红军也一定能走过去。

陈廷贤又说道:“这条路虽然险要、崎岖难走,但可以绕过朱阳关、五里川两个隘口,直插陕西的洛南!”

程子华立即和红25军的领导研究,最终决定采纳陈廷贤的建议,部队冒险从这条小路入陕,他们信得过这个年轻人,决定把“宝”全压在他的身上。

为了麻痹敌人,程子华还给敌人来了一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就是派出手枪团,到朱阳关附近的村子里贴标语,虚张声势,告诉敌人,红25军将从朱阳关入陕的错觉,从而让敌人把更多的力量调集到这里。

1934年12月5日凌晨,趁着刚刚亮的天,红25军就在陈廷贤的引导下出发了,这一天走得全是弯弯绕绕的小路,其中有一处号称“一线天”,更是凶险。

在“一线天”通道的两边均为悬崖峭壁,为了防止被伏击,副军长徐海东率领两个机枪加强连,沿着两边的山头走,当开路先锋,掩护主力前进。

傍晚时,部队就快要到达卢氏县,红25军打算相继占领卢氏县城,等到晚上红25军主力到达城外时,见到城头灯笼火把通明,隐约传来人喊马嘶,经过侦查得知,原来敌人调来的援军已经进驻城内。

为了不打草惊蛇,红25军领导当机立断,决定连夜绕过县城,通过疾行军离开了这里,到达横涧镇河口望云庵一带露营。

12月6日,红25军主力又从横涧镇向龙驹寨挺进,当地的保安队企图拦阻红军,当即被消灭。

12月7日,红军多路隐蔽行进,直奔豫西与陕西交界的兰草村,并在此宿营。

12月8日,红25军先头部队继续直扑豫陕交界处的要塞铁索关,敌军不敌红军,很快溃逃,红25军顺利打开了进军陕西的大门。

如此一来,老蒋想要在卢氏县的两处隘口包围红军的计划就泡汤了,几万国民党大军布置下了天罗地网,却连一个红军影子都没看到。

经过三天三夜的行军,陈廷贤终于将红25军带出了敌人的包围圈,送到了陕西地界,再往前他也不熟悉路况了,只能送到这里了。

送军千里,终须一别,然而分别时程子华却与陈廷贤依依不舍,没有办法,程子华代表红军赠送给陈廷贤10块大洋当向导费,陈廷贤却说什么也不要。

于是程子华与吴焕先就写了一张证明字条,盖上大印给了陈廷贤,告诉陈廷贤要保存好字条,并郑重地向他说:“从现在起,你就是共产党的人了!”

送别红军后,陈廷贤又翻山越岭回到了卢氏县的家里,回家当天就被民团的人给抓了去,要治他给红军当向导的罪。

陈廷贤就是不承认,说自己这些天贩货去了,没有给人带路,民团的人把他押到城隍庙,折磨了三天,又把他给放了。

后来陈廷贤想到自己虽然不识字,但是程军长给他的那张字条太危险,万一被翻出来肯定要掉脑袋,于是就把字条塞进土坯房的椽条小洞里。

只不过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打到卢氏县,把陈廷贤的两间土坯房连同纸条一同化为灰烬了,关于纸条上究竟写的什么,陈廷贤也不知道。

此后给红军当向导一事他也不敢再提,而是过起了往常的普通生活,1940年,陈廷贤回到阔别多年的老家晋城,娶了一个叫吉桂枝的女人当老婆,婚后回到了卢氏县横涧乡生活。

1947年解放军第一次解放了卢氏县城,陈廷贤千盼万盼,终于等来了这支人民的队伍,然而由于当时敌情比较复杂,面对卷土而来的敌人,解放军又选择了撤离。

这个时候陈廷贤发现很多军用物资没来得及保存,想到自己应该算是一名共产党员,就冒险为解放军把军用物资隐藏了起来。

新中国成立以后,陈廷贤不再像过去一样跑贩卖商品了,而是在卢氏县副食品公司参加了工作,在西街门市部当售货员,负责卖盐、卖酱油。

也正是在这一段日子里,程子华当了山西省委书记,先后6次派人来卢氏县找他,刘华清也在河北寻找过,由于陈廷贤的山西口音比较重,在介绍自己时,说成了陈廷献,所以大家只记得陈廷献,因此寻找多次无果。

在建国之前,陈廷贤没有跟其他人说过自己为红军带路,1950年的时候,他才跟自己的弟弟陈生孩讲过,他弟弟也没当一回事。

后来陈廷贤认为新中国成立了,自己帮助红军渡过险关的事情可以往外说了,并且多次向单位领导说自己在1934年就已经是共产党员,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后,还要求补交党费。

组织上询问他原因,他又将自己在1934年给红军带路的事陈述了一遍,然而后来让陈廷贤没有想到的是,领导不信任他,周围的人都不信任他,认为他这是在吹牛,是“美化自己”,给自己“涂脂抹粉”。

当人们问他,他给带路的红军是什么番号,军长叫什么名时,他都答不上来,原来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部队的很多情况,都不能告诉给陈廷贤,都属于保密范畴,他只知道军长姓程。

他说程军长曾给他一张纸条,上面还有印,人们问他在哪里时,他却拿不出来。

1983年,负责红25军战史的编辑人员把调查范围扩大到山西、河北、河南,才得知陈廷贤的确切住址在卢氏县。

红25军所掌握的资料与陈廷贤本人讲述的完全一致,从而确定了他的身份,然而此时的陈廷贤已经重病卧床。

1984年农历正月十二,陈廷贤他突然想起了什么,嘴里不住地叨叨:“朱阳关、五里川”“纸条、大印”。

后来感觉自己快不行了,陈廷贤对自己的老伴和女儿说:“我死后,你们要将我埋到县委党校旁,我追求一辈子也未能入党,死后还要追求入党,我要头枕党校、面朝红军走过的路,永远的看下去……”

1985年,中央军委为了编撰红25军军史时,终于在河南卢氏县找到了陈廷贤家人,当程子华等红25军的老领导获悉陈廷贤在建国后的遭遇时,顿时悲痛万分,泪流满面,十分愧疚,如果早一点找到陈廷贤,就不会让他吃那么多苦了。

经过中央军委的介绍,卢氏县委、县政府对陈廷贤的光辉事迹非常重视,根据陈廷贤生前遗嘱要求,在1996年3月,将其安葬在县委党校旁边的公墓里,墓碑的正面写着“陈廷贤之墓”,背面镌刻着他的生卒年月和英雄事迹。

同时县委也很快落实了党的遗属政策,认真对待英雄的后代,陈廷贤有5个女儿,只有小女儿陈爱玲没有工作,组织上按照相关原则,合理的为她安排了工作,对于陈廷贤的老伴吉桂枝,政府也按政策给予了优待。

后来卢氏县建了党史馆,陈廷贤冒险为红25军引路的事迹成为馆中最精彩的故事。

1996年,中央军委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拍摄了大型历史文献片《北上先锋》,在卢氏县拍下了很多红25军曾经走过的地方,还有陈廷贤的珍贵镜头。

当摄制组向刘华清上将报告拍摄概要时,告诉了刘华清,陈廷贤的老伴吉桂枝还健在。

刘华清当即说:“要照顾好她。当年,要不是陈廷贤带路,红25军就很难冲出重围。”

在现在卢氏县县城广场上有8根石雕柱,里面讲述了红3军和红25军长征途经卢氏县的情况,其中有一个专门的主题叫作《我带红军出重围》展现了货郎陈廷贤带领红25军出豫入陕的事迹。

我们转型不易,新知识内容立足于正能量、实用,觉得《1934年 山西私盐贩救3000红军(建国后军长6次全省找他)》对你有帮助,请留言收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十大元帅有几个是山西的(十大元帅谁是山西的)

十大元帅有几个是山西的(十大元帅谁是山西的)

...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参加过广州起义。历任红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副师长、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主要军职。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十大元帅哪个是山西人徐向前...

2023-07-17 #综合

山西开国将军排行榜(红军里山西的高级将领)

山西开国将军排行榜(红军里山西的高级将领)

...栈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1931年起,亚楼先后担任中央红军第十一师、第二师政治委员。参加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五次围剿战斗。第一次反围亚楼团捉了国民党十八师师长兼前敌总指挥张辉瓒。第二次反“围剿”,亚楼手...

2023-09-28 #问答

红一方面军将领排行榜(红一方面军主要将领)

红一方面军将领排行榜(红一方面军主要将领)

...人。第1军团总指挥部由方面军总指挥部兼,辖:第3军,军长黄公略,政治委员蔡会文;第4军,军长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第12军,代军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谭震林;第20军,军长曾炳春,政治委员刘士奇;第22军,军长陈毅,...

2022-11-29 #问答

师长想叛逃 被营政委示意一刀捅死(军长:杀得好 你升团政委)

师长想叛逃 被营政委示意一刀捅死(军长:杀得好 你升团政委)

...军因在与敌的数次激战中损失太大而再次重新组建,此时军长是吴焕先,政委是王平章,两个师长分别是姚家芳和徐海东,总人数约七千人。1933年,临时中央局所奉行的“夺取一省和数省首先胜利”的政策,也影响到了这样一...

2023-09-01 #历史趣闻

山西人!中秋节高速路通行畅通 这些地方不会封闭!赶紧看......

山西人!中秋节高速路通行畅通 这些地方不会封闭!赶紧看......

...一些地方封闭赶紧来看~今年中秋节假期即将到来,届时全省道路将迎来车流高峰,道路交通安全将面临严峻形势。为此,山西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严格按照公安部交管局“两公布一提示”要求,对中秋节假期间道路交通情况认...

2024-02-07 #综合

最悲壮红24军 被六姓家奴手下诈降(军长政委主任牺牲致全军覆没)

最悲壮红24军 被六姓家奴手下诈降(军长政委主任牺牲致全军覆没)

...定县宣布起义,改编为红24军,下辖2个团,全军1200人,军长赫光、政治委员谷雄一、副军长窦世雄、参谋长刘明德、政治部主任刘子祥。红24军军长赫光,原名万锡绂,字季玺,甘肃省海原县杨郎镇万家堡子村人,洛阳讲武堂深...

2023-05-29 #历史趣闻

红军史上最大的叛徒 投敌导致军队全军覆没(他的下场如何)

红军史上最大的叛徒 投敌导致军队全军覆没(他的下场如何)

...了一个最大的叛徒,因为他的投敌导致了队伍全军覆没,军长和政委全部牺牲,他就是张正万,这个叛徒的最终下场如何?而张正万叛变的这支部队就是红军的29军。这是一支年轻的红军队伍,成立于1933年,军长是陈浅伦,政治...

2023-01-31 #历史趣闻

红军军长被捕不屈 被最危险大叛徒绳子勒死(牺牲59年后评为烈士)

红军军长被捕不屈 被最危险大叛徒绳子勒死(牺牲59年后评为烈士)

红军军长被捕不屈,被最危险大叛徒绳子勒死,牺牲59年后评为烈士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在江苏的江阴一带,曾经成立过一支红军队伍,此前是农民暴动的基础上成立的红十三师,后来组建为红十七军,1930年农历10月1...

2023-09-14 #历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