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利用木星(再造一个“太阳”)

时间:2022-12-08

火星或金星的地球化改造说起来如此简单,缘于只需在其拥有的先天的天体环境中略加增减而已,对于火星而言是加温,对于金星而言是降温

TIPS:本文共有 399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用“微型黑洞”启动木星内部的核聚变,木星将成为太阳系中的另一个“太阳”。

火星或金星的“地球化”改造说起来如此简单,缘于只需在其拥有的“先天”的天体环境中略加增减而已,对于火星而言是加温,对于金星而言是降温。但是,对于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来说,进行“地球化”改造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木星、土星、天王星等被称为“气体型行星”,名副其实,它们的表面只有以氢为主体的巨大气团,根本不存在固体。以木星为例,其直径是地球的1316 倍,表面重力在赤道上是地球的2.37 倍。木星没有固体表面,在大气层之下是液态木星幔。所谓“木星幔”,其实就是在巨大的压力下,氢变成液体,形成深达7 万公里的“氢海”。液体的氢旋转不息地流动,使木星具有强大的磁场。看来木星根本没有可能被“地球化”改造。那么,木星的卫星群又如何呢?

木星有4 颗卫星,从内侧数起,依次是木卫一(伊娥)、木卫二(欧罗巴)、木卫三(加尼梅丹)和木卫四(卡利斯特),直径分别是3630 公里、3138 公里、5262 公里和4800 公里,其中最大的加尼梅丹比水星(直径为4878 公里)还要大。

科学家认为,如果这些卫星能够确保能量的话,就有可能成为“地球化”改造的对象。但是,在木星周围,太阳能密度只等于地球轨道附近的3.7%,这么少的能量无论如何都满足不了使这些卫星“地球化”所需的能量。那么,有没有给这些卫星提供能量的手段呢?

人们常为木星没能成为太阳而感到惋惜。

假如木星的质量再大几倍的话,通过高压,其内部的氢应该就会开始核聚变了。要真是那样的话,太阳系就变成有大小两个太阳的双星系统了。

实际上,木星与其卫星群共同构成了一个“微型太阳系”,与太阳系的机制几乎完全一样。

有人据此认为,让木星像太阳那样发光并非不可思议。日本科幻作家小松提出,用正/ 反中微子束撞击木星的核,在核中心引发成对的湮没反应,从而在木星内部启动核聚变。另一位著名的科幻作家C·克拉克在其小说《2010 年》中,描述了从提高木星密度到引发木星核聚变反应的过程。虽然他的创意还停留在科幻阶段,但这种构想受到了一些专家的极大关注,还有专家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了对有关木星“太阳化”的见解。

木星“太阳化”的设想是从“原初黑洞”开始的。在宇宙诞生之初,在大爆炸后的超高温、超高压环境中,有一部分物质在巨大的压力下被挤压成极其微小的“原初黑洞”,它们迄今仍飘流在空间各处。

1971 年,英国剑桥大学的斯蒂芬·霍金提出了“微型黑洞说”。他的理论是,黑洞辐射亚原子粒子,因而质量减小;随着黑洞质量减小,辐射日益增大;最终,黑洞的最后残余在强烈的辐射暴中消失;但黑洞或许还剩下少量质量因辐射停止而幸存下来,这就是所谓的“微黑洞”。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即使是最小的“原初黑洞”,其质量也应该在5 亿吨左右。

如果“原初黑洞”确实存在,并且正在辐射强烈的伽马射线,那么从宇宙背景的伽马射线强度可以推断,在现在的宇宙中,以平均每300 立方光年(光年是长度单位,1 光年是指光线在1 年中跑过的距离)1 个的密度幸存着质量为5 亿吨级的“原初黑洞”。

据此推断,距地球最近的“原初黑洞”应该位于冥王星轨道外侧的所谓“彗星仓库”中。

如果推断无误,那么距地球最近的“原初黑洞”或许就像彗星那样,在围绕太阳的长椭圆形轨道上运行。如果注意观察伽马射线辐射或空间重力异常,发现“原初黑洞”只是迟早的事。

一旦发现合适的“原初黑洞”,就可以用某些方法俘获它。例如,用大小合适的小行星与“原初黑洞”构成双星系统,在小行星上安装火箭发动机,将它作为引力拖船来拖曳“原初黑洞”;或者用带电粒子束照射“原初黑洞”,使之带电,再通过电磁陷阱来搬运黑洞。

接下来,将这个“原初黑洞”放在指定的轨道上,使之进入木星大气层。“原初黑洞”落在绕木星重心运行的轨道上,逐步吸入周围的氢,当吸入的氢的量达到黑洞质量的40% 时,黑洞就开始向周围辐射能量。假定“原初黑洞”的质量是6×1020 千克,即地球质量的万分之一左右,那么它的物质吸收率是每秒400 吨,辐射能量是1022 瓦特。不久,木星从内部开始受热。

接着,木星开始辐射弱的红光。考虑到在木星内部引发的激烈干扰,木星的强大磁场届时将被消灭。随后,木星的4 颗卫星从内侧开始依次被加热,结冰的卫星表面融化,变成被大气包裹的卫星。

在这4 颗卫星中,位于最内侧的伊娥星表面存在剧烈的火山活动,因此不适宜居住。但是根据计算,第二颗卫星即欧罗巴星的冰开始融化后,辐射增大,而位于最外侧的卡利斯特卫星的温度将超过26℃。只需大约1.4 亿年的时间,欧罗巴、加尼梅丹和卡利斯特这3 颗木星卫星都可能成为人类的居住地。不过,这种令木星卫星“地球化”的方法实质上是把木星“太阳化”,而在辐射强烈的1.4 亿年之后,木星本身也有被消灭的危险。

给木星包一个壳

其实,人类要想移居外星,只需一个木星人造地壳就足够了。

把木星作为黑洞的“诱饵”,这种想法未免让人惶恐,因为一旦这样做,木星质量的1/130 将被消耗掉。另一方面,太阳至少还能继续维持地球文明上百亿年。在不久的将来,当人类完全掌握核聚变技术时,木星上大量存在的氦将作为理想燃料备受青睐。木星作为核聚变燃料的供应基地,是科学家眼中最具魅力的天体。

那么,这么有魅力的木星难道真的没有可能进行“地球化”改造,从而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吗?至少在英国天文台的专家鲍尔·伯奇看来并非如此,他提出了一个绝妙的想法,要点是——为木星包上一层人造地壳。

显然,按常规方法是不可能在木星上为人造地壳筑起地基的。伯奇考虑的方法是,利用木星的引力场本身,在其轨道上放置大量的物质,通过这些物质的质量产生剩余离心力,用来支撑人造地壳的载荷。具体思路如下。

首先,在木星赤道上距木星中心大约为木星半径1.6 倍的地方,放一个围绕木星的空心环,环中充填大量物质。其内部物质通过马达驱动,维持环在轨道上的运行速度。环的半径之所以被定为木星半径的1.6 倍,是因为在这个距离上产生的木星重力加速度与地球上的相同。环内部的物质只作轨道运动,目的是继续保持环对木星重心的相对位置。如果环的运动量足够大,其产生的剩余离心力就能支撑大的载荷。

其次,沿着木星的经线方向,放与前一个环垂直的第二个环。接着,又在分别垂直于这两个环的经线方向上放第三个环,即用围绕木星的三个环把木星外层空间分成X、Y、Z 三个象限。

在完成这三条环之后,接着在平行于各环的方向上不断支起规模越来越小的环。这些环内部的物质在高速旋转中会产生一点离心力,但被其自身重量抵消。

一旦这项工程完成,木星就被由大大小小的环密密麻麻编成的“笼子”包围了。用一块块敲打成型的特制材料板填盖“笼子”的网眼,然后用凸起的板造山,用凹下的板造海。这样,木星的人造地壳就诞生了。至于板的材料来源,将木星的卫星打碎不就有了。

在火星或加尼梅丹星上,由于重力加速度过小,就算好不容易制造出了大气,随着大气分子的热运动,大气会逐渐逃逸到宇宙中。因此,必须想方设法制止这种“逃逸”才行。而木星因为有了这个人造的地壳,就可以完全免除上述的担心了。

在天体周围制造表面重力为1G(地球加速度)那样的人造地壳,则地壳面积计算公式为“天体人造地壳面积=(天体质量/ 地球质量)× 地球总面积”。由于木星与地球的质量比是316,所以木星的人造地壳面积是地球总面积的316倍。假定木星人造地壳的“地板”厚度是40 米,其总重量则为2000 京吨(1 京为1 亿的1 亿倍即1016)。人造地壳高速自转,产生剩余离心力,用这个离心力就可以支撑人造地壳本身的重量。

人造地壳完成之后,接下来自然是自转的问题。在木星周围建造的人造地壳相对于木星重力场来说一直是静止的,如果置之不理,那么在人造地壳上面的1 天就等于木星的公转周期,即12 年。因此,有必要让人造地壳产生自转,即按24 小时的周期自转。

为此,需要把所有环都不是做成单个的,而是做成双层的,各层环按相反方向旋转。如果各层环拥有的角动量完全一致,则环是静止的。假如角动量稍有差异,就会产生转矩,环就开始向一边转。只需调节好这个转矩,就能把任意速度设定为自转速度。

自转的问题解决了,还有太阳能的问题。

即使木星地壳上1 天的长度与地球上相同,但木星轨道附近的太阳能密度却只有地球上的3.7%,这显然不足以养育生命。因此,与金星的“地球化”情形正好相反,这次需要在木星与太阳之间的拉格朗日点附近放置面积为木星截面积20 倍以上的聚光镜以收集太阳光。这个透镜由镜子(在极薄的聚合物膜上真空镀敷金属)和支撑镜子的离心力环构成。将多面镜子做成圆锥状重叠,借助每面镜子的连接设计巧妙地反射太阳光。

这个面积极大却又极为轻薄的聚光镜本身受到来自太阳的光压(光的压力),被推到比拉格朗日点更靠近木星的地方。长此以往,镜子最终就会坠落在木星上。因此,需要在木星周围的轨道上安置反射镜,用反射光的光压抵御聚光镜受到的太阳的光压,从而阻止聚光镜飘移,让它保持在太阳一侧的位置上。

如此看来,建造完全覆盖木星的人造地壳是一项十分费力、极为浩大的工程。但是,具有地球表面积的316 倍和地球重力环境的木星人造地壳的确具有惊人的魅力。试想,假如将来因为资源匮乏、人口爆炸、生态灾难、天体碰撞和核灾难之类的原因,地球人真的需要移民外星,那么只需一个木星地壳就足够了,它不但可以提供绰绰有余的人类居住空间,而且木星上的各种资源也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如果连木星也可以被改造,那么宇宙中还有哪里不可以成为人类的家园呢?事实上,只要人类将来能够开发出人造地壳技术,那么最终就有可能把存在于这个宇宙的一切天体都改造成适合地球人居住的环境。当然,在今天看来,这一切都还只是科学幻想,但它的确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我们相信,人类大规模改造其他天体终会成真。

我们转型不易,新知识内容立足于正能量、实用,觉得《利用木星(再造一个“太阳”)》对你有帮助,请留言收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木星地球的保护伞 那木星能不能变成太阳(木星变化)

木星地球的保护伞 那木星能不能变成太阳(木星变化)

作为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的质量比太阳系中其他七大行星的质量加起来还要大。它也是太阳系中质量最大的行星,重量是太阳系中其他行星总和的2.5倍。这么大的一颗行星绝对是个庞然大物,它有79颗卫星,是太阳系中卫...

2023-06-13 #未解之谜

木星有大量氢气 小行星撞击木星发生爆炸(为什么没能点燃木星)

木星有大量氢气 小行星撞击木星发生爆炸(为什么没能点燃木星)

...,它很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而发生爆炸。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在木星大气中,氢气的质量占到了75%。那么有小行星撞击木星会产生爆炸吗?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有小行星撞击木星当然会产生爆炸了。不过爆炸的...

2023-06-18 #自然地理

木星可以变成恒星吗 木星怎样才能成为恒星(8%太阳质量)

木星可以变成恒星吗 木星怎样才能成为恒星(8%太阳质量)

导语:在太阳系当中,有着很多不同的星系,而太阳系最大行星是木星,大家都知道木星是一个行星,那么假如有一天木星变成了恒星会怎么样呢。木星可以变成恒星吗木星是一个巨大的行星,它在太阳系八大行星当中从里到外...

2023-01-29 #猎奇八卦

作为太阳系的“行星之王”木星未来会不会变成恒星(挑食的木星)

作为太阳系的“行星之王”木星未来会不会变成恒星(挑食的木星)

...么会这样称呼呢?答案就是木星,原因就是它没有成为像太阳一样可以核聚变可以燃烧的星球。那么木星可以引燃可以成为像太阳一样的恒星么?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想实现也比较容易,就是给木星增加质量。想象和现实总是有...

2022-11-27 #科学探索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了 地球会发生什么 (木星引力)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了 地球会发生什么 (木星引力)

在过去的46亿年里,这八颗行星一直围绕太阳运行,没有间断,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稳定的太阳系,给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机会。如果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大的气体行星木星突然消失。每分钟有8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所以行...

2023-09-21 #猎奇八卦

木星就是未点燃的太阳(木星10大照片曝光)

木星就是未点燃的太阳(木星10大照片曝光)

木星作为太阳系中一颗气态巨行星,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那表面的大红斑,不知道你们对其了解多少呢?木星10大照片曝光1、木星,别称为朱庇特、岁星,发现者是伽利略,直径为142984 km,表面温度为-168℃,卫星数量目前已知有7...

2023-01-20 #自然地理

木星跟土星哪个恐怖(木星完爆土星是太阳系中最恐怖行星)

木星跟土星哪个恐怖(木星完爆土星是太阳系中最恐怖行星)

木星和土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两颗行星,尤其是木星,它的质量要比其他的七颗行星加起来还要重两倍半。甚至很多人对木星以及土星有着莫名的恐惧,为了比拼一下木星跟土星哪个恐怖,小编整理了各种数据,从体积质量、环...

2023-07-19 #宇宙之迷

木星成为恒星会怎样 地球是否会受到木星影响(灭顶之灾)

木星成为恒星会怎样 地球是否会受到木星影响(灭顶之灾)

...间的引力,地球的轨道可能会不由自主向后推移,并且离太阳更遥远一些。假如真的发生这种情况,地球会有哪些变化确实说不清楚。首先地球的温度会有所下降,不过木星成为恒星之后也会向往散发自己的热量,是否可以有效...

2023-01-06 #猎奇八卦

全宇宙最恐怖的星球木星(为什么说木星最恐怖)

全宇宙最恐怖的星球木星(为什么说木星最恐怖)

...怖的星球,不由就要提起木星了,有人可能疑惑了,难道太阳不恐怖吗。太阳的温度极高,时刻在散发着巨大的能量,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类到不了太阳,因为太阳的核心温度可以达到1500万摄氏度之多,不过今天说的这个星...

2023-01-23 #自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