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62年我军缴获数百辆印度军车 为何加满油后全归还(事后才知高明)

时间:2022-12-15

同时还缴获各种火炮300多门,飞机5架,坦克10辆以及汽车400多辆

TIPS:本文共有 590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2 分钟。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爆发,我军以2400人伤亡的较小代价,取得了全歼印军3个旅,重创3个旅,俘印军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准将,击毙62旅旅长辛格准将的重大胜利。同时还缴获各种火炮300多门,飞机5架,坦克10辆以及汽车400多辆。

令人惊讶的是,我军在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后,并没有主动追击扩大战果,而是立即释放俘虏,将战斗中缴获的军用物资打包还给了印度。值得一提的是,我军在交还印度军车时,还给所有车辆加满了油,甚至有些车辆还刷上新油漆。这种违反战争常态的举动,引起很多人的不解?从后勤上来说,我军背靠青藏高原,补给不易,这些战斗物资正好可以补充我军所需。但是我军却为何要做到这种地步?这种违反战争常态的举动,引起了很多人的不解,难道中国军队是“穷大方”吗?

这当然不是,古语有云:“强者示之以弱,弱者示之以强。”我军这种行为看起来是在示弱,其实是在显示自己的强大。

一、“迷之自信”的印度

自印度建国以来,就一直对中国领土存在着野心。在大国意识的驱使下,印度从1950年开始,就在阻挠西藏的和平解放。与此同时,印度还出台“前进政策”,不断向我方一侧推进,蚕食我方领土,建立了很多哨所和据点。

1951年后,印军更是越过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侵占了我国2000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不仅如此,印军还一直声称,由我国控制的阿克赛钦地区乃是印度的领土,因此他们多次要求我军退出该地。

印度这个民族,有一个奇特的性格,那就是迷之自信。特别是在中印战争爆发前,印度朝野在边界问题上一直非常自信,始终坚持强硬观点。

从军事上来说,印度人一直声称,一个印度兵可以抵挡十个中国兵。1951年,印度在朝鲜派出观察员,目睹了志愿军痛打美军的神勇表现。于是立即改了口:一个印度兵“只能”对付六个中国兵。

在笔者看来,印度人在军事上如此自信,主要有这么几点原因:

首先,印度曾是英国殖民地,印度人长期作为仆从军,跟随大英帝国南征北战,其中自然也包括中国。无论是两次鸦片战争还是八国联军侵华,印军曾多次击败腐败无能的清军,甚至杀进过北京城。新中国虽然成立了,但在印度人眼里,中国一直都是那个东亚病夫,因此也一直保持着对中国军队的优越感。

其次,从客观上讲,印军确实有一支能征惯战的部队,其中不乏参与过二战的王牌军。在北非、南欧以及东南亚战场,印军都所表现,因此自诩为打遍欧亚非的雄师劲旅。

最后,印军在对外战争中,确实占过一些便宜。例如在对巴基斯坦的战争中,印军总是占尽优势。1961年,印军兵不血刃,解放了葡萄牙殖民者所盘踞的果阿,从而头一次独自打败欧洲人(虽然葡萄牙早已日暮途穷)。从此之后,印度民族自信心爆棚,尼赫鲁更是宣称,印度可以独自击败巴基斯坦与中国的联合进攻。

就这样,印度军人越来越膨胀,印度总理尼赫鲁也越来越自信。在当时,尼赫鲁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因为他是万隆会议的发起人,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和主要领导国家,在第三世界拥有很大的声望。

为了拉拢印度,美国和苏联都大花血本。美国人称赞印度是“西方民主自由的橱窗。”而苏联在1958年后与中国关系的恶化,因此转而支持印度。1959年8月,印度挑起第一次边境武装冲突时,苏联塔斯社无不由分说,非但没有谴责武装挑衅的印度,反而将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我国大骂了一通。不久后,苏联还许诺,将为印度提供军火

综合以上考虑,印度在边境问题上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以为我国软弱可欺,进一步加强了印度在西藏的侵略扩张。

因此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看来,要遏制印度的入侵,首要的就是要打消印度这种“迷之自信”,让印度人懂得什么叫做知难而退。

二、毛泽东:从按兵不动到严厉打击

面对印度咄咄逼人的攻势,毛泽东一开始并不准备动用武力。作为经历了长期革命斗争历练的领导核心,毛泽东一直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为生命,他当然不会惧怕强权,更不会出卖国家利益。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毛泽东不得不保持克制。这是因为从1958年开始,中国的国际形势已经变得极度恶劣。

从国际上看,从朝鲜战争开始,我国就与美国长期敌对,美国也对中国进行了长期封锁;1959年,中苏因为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而翻脸,苏联不仅撕毁了全部援助中国的合同,还撤走了所有的援华专家,两国关系降入冰点。

我国当时的战略重心在东部沿海,也就是盘踞台湾的蒋介石,美蒋势力才是我国的头等对手。相对而言,中印边境是次要方向。我国建国不久,国力有限,很难在两个方向和两个大国(美国、印度)为敌。

与此同时,我国一开始与印度的关系,其实并不算差。中印两国都是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虽然是邻国,却几乎没打过什么仗。曾几何时,印度还充当过中国和西方之间的传声筒。对于印度,毛泽东总体上保持了宽容大量的态度,希望印度能迷途知返。

然而随着印度的得寸进尺,毛泽东逐渐意识到,和平和忍让并不能感化尼赫鲁,反而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既然如此怙恶不悛,就休怪我国不客气了。

淮南子有云:“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翻译过来就是,用兵之道,是让敌人看到你很疲惫软弱, 当敌人来犯,才发现你实际上力量非常强大。

中国自古就讲究辨证法,真正的强者其实并不狷急暴躁,反而平和如水。面对敌人的挑衅,强者的忍让,其实是在蓄积反击的力量。

从政治角度看,毛泽东之所以一再忍让示弱,是为了避免战争,让印度迷途知返。但从军事角度看,毛泽东的示弱也是一种用兵奇谋。毛泽东追求和平,但却绝不害怕战争。在对印度进行和平攻势的同时,也在做着战争的布局。

毛泽东的示弱,实际就是为了麻痹印军,为后来的“示强”做准备。1962年10月12日,印度2万人在尼赫鲁的指示下,从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对我方边境发动扫荡。反击的时机终于到来了。

10月18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开会,面对各位开国元勋,他侃侃而谈:

“多年以来我们采取了许多办法想谋求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印度都不干,蓄意挑起武装冲突,且愈演愈烈,真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只有奉陪了。来而不往非礼也。”

在做出惩罚印度的决定后,毛泽东又询问西藏军区司令张国华:

“听说印度的军队还有些战斗力,我们打不打得赢啊?”

对于印度军队那两下子,长期戍边的张国华自然心知肚明:

“打的赢,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打的赢。”

在张国华看来,印军的水平大概相当于国民党的一般部队,远不如主力部队,战斗力有限。同时,印度官兵上下泾渭分明,军官多由贵族担任,士兵皆为低种姓,上层养尊处优,下层忍饥挨饿,可谓是上下离心。

与此同时,印度军队十分怕吃苦,不善于长途行军,缺乏高原作战经验综合素质极差。他们推己及人,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行军的恶劣地区,中国军队肯定也做不到。

在向中国境内推进时,印军一再违背兵家大忌,仅在一线投入大量兵力,纵深兵力却十分空虚,就犹如一个鸡蛋壳,只要敲破了,就犹如无人之境。印军之所以这么布阵,是因为他们听信尼赫鲁的狂言:“中国绝对不敢动手。”因此,他们想要通过这种线性推进,占据我国更多的土地。

令人发笑的布阵,如此孱弱的士兵,使我军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所擅长的穿插渗透战术。被誉为世界最强轻步兵的解放军,是时候给骄横的印度人上一课了。

在巨大的军事地图面前,毛泽东指着地图上的印军据点,用手做了一个横扫的姿势,自信满满地说:

“扫了它!”

三、横扫千军如卷席

在中南海的会议上,张国华意识到,对印战争不打则已,一打就必须打痛。由于我军在西藏的部队数量有限,后勤运输困难,因此在拟定作战计划时,上级有意见将战争目标设定为歼敌一个营。但是张国华认为,歼灭一个营实在不疼不痒,难以达到以战止战的目的。因此张国华认为,要打就必须歼敌一个旅。

张国华的雄心,得到了毛泽东的赞赏和支持:

“张国华是前线指挥员,让他打嘛!打不好重来!”

回到西藏,张国华集中419部队所属的3个步兵团,11师的2团,山南军分区步兵第二团和军区炮兵第308团一部共1.03万。

按照计划,我军将从两翼突击,并向敌军左翼作主要突击,同时迂回到侧后,采取分割敌人,各个歼灭的战法,首先健美克节朗地区的印军,然后歼灭来自达旺的印度援军。

10月20日7点30分,对印战争在东段的克节朗河谷爆发,我军的60炮连续发射150多发迫击炮弹,顷刻间将印军驻守的阵地化为了火海,随后我军步兵对敌人发动迅猛突击。仅仅两个小时,敌人中部阵地就被我军攻破,敌人阵亡282人,被俘90多人,仅60人逃脱。

就在印军第七旅旅长达维尔调兵遣将,准备顽抗之时,我军157团主力迂回章多,如同神兵天降一般攻入了第七旅旅部。在短时间内,我军便攻克了旅部,达维尔仓皇逃跑。失去了统一指挥的印军成了无头苍蝇,迅速溃败。

在溃逃中,印军惊讶地发现,无论是后方、还是左右两侧,到处都在遭遇着我军的火力打击。在此之前,他们打惯了正面对正面的阵地战,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种迂回绕后的不讲理打法。

原来,我军早就绕过了印军驻守的交通线,转而穿过人迹罕至的雪原以及密不透风的森林,到达了敌人的侧后方。当年长征中经历了那么多艰难险阻,都没有阻止英勇的人民军队。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的喜马拉雅山,同样不能难倒英勇的解放军。

就这样,敌人一窝蜂地向后逃窜,而我军则扎紧了口袋,到处堵击敌人。最终,我军全歼第七旅,除了少数印军逃脱外,上至达维尔下至数千名官兵,都做了我军的俘虏。

战斗打得如此顺利,甚至连张国华都有些不敢相信:

“我当兵33年,这样容易取得的胜利,还是头一次。”

印军实在不堪一击,我军迅速越过“麦克马洪线”,解放了重镇达旺。

在西线,我军从阿克赛钦地区发动反击,我军集中兵力,像拔钉子一样,一个个地拔除了印军据点,打得敌人抱头鼠窜。

我方取得了初战胜利,于是准备见好就收,争取和谈。我国于10月24日发表声明,提出和平解决中印边境问题,建议双方武装从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脱离接触。

然而尼赫鲁不甘心失败,以为自己只是大意了,手中仍有牌可打。因此他们非但没有撤军,反而在全国调兵遣将,向边境增派部队,运输武器。

既然尼赫鲁想打,我们自然奉陪。而这一次,我军就要彻底打消印度人的胆气。

四、打得印度人丧胆

面对不知悔改的印度政府,第二阶段的反击战随即展开。这一次,印军投入了更多的兵力。但是印度指挥官还是一如既往的“争气”,在西山口至邦迪拉沿线,他们又摆出了一个搞笑的阵型——一字长蛇阵。

在100多公里的防线上,印度依次部署了62、65、 48和67旅,共1.2万,看似兵力雄厚,但实际上却首尾不得相顾,各部之间间隙很大,对于擅长穿插迂回的我军来说,简直是送上门的肥肉。

刘伯承元帅一看地图,竟乐了:“这是铜头、铜头、锡尾、背紧、腹松啊!”只要采取多点突破,就能将敌人分割包围,各个击破。

敌人之所以布下这个“奇阵”,是因为当地自然条件太恶劣,海拔很高,他们依然不相信我军拥有穿越复杂地形的能力,因此掉以轻心。他们相信,我军只会沿着交通线,从正面进行打击。而这种以己度人,最终让他们吃了大亏。

战斗开始前,我军在一个藏民的指点下,找到了德让宗和邦迪拉之间的一条小道——贝利小道。随后11师组织了一支1500人的穿插队伍,经过6天5夜的行军,翻越4870米的高峰,如同神兵天降般在敌人的长蛇阵上打下一个楔子。

11月18日,我军的55师进攻西山口,11师的1500人迅速跟上,与之南北夹击驻守当地的62旅和65旅。在极短的时间内,敌人的两个旅即被击溃。随后,我军迅速追击逃敌,与敌人48旅相遇,随后又在短时间内击溃了该旅。

在我军的穿插打击下,一万多印军彻底被打崩。印度逃兵漫山遍野,我军布下天罗地网,奋起直追。在追击中,我军打下了不少如同神话般的战役。

在邦迪拉东南约30公里处的多龙桥。我军27名官兵在这里堵住了将近241名官兵。面对茫茫多的敌人,团作训参谋康德心做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

“给我围歼敌人。”

随后,第4连副连长史洪信,炮排班长冯长喜等3人,带冲锋枪1支,半自动步枪2支,取捷径直插桥南堵印军南逃;以第4连第3班5人,沿北面山腰迅速迂回至印军主力侧后,抢占有利地形,断敌退路;抽炮排4人沿公路右侧由东向西侧击印军;迫击炮排、重机枪班在营指挥所附近占领发射阵地,以火力迟滞印军前进,支援各班(组)战斗

在炮火的支援下,我军四面进击,当即打死了少校以下35名印军。敌军见突围无望,只好向我军投降。此战中,我军仅有3名士兵受了轻伤。

到了20日,印军基本覆灭,许多印军士兵窜入深山老林之中,军车、坦克丢得到处都是。东线部队,已经逼近了中印边界的传统习惯线。

在西线战场,新疆边防部队彻底肃清了印军入侵的全部据点,收复大片领土。印军喜马拉雅第三师龟缩在列城、东堤等地,活像惊弓之鸟。

五、示敌以强

我军越打越顺,从高寒地区一直打到了平原地区。温度越来越高,地势越来越平,许多战士都脱掉了棉袄,兴高采烈地追击着敌人。

反观印度那边,已然完全成了惊弓之鸟。尼赫鲁宣布,在阿萨姆邦的重镇提斯普尔实施焦土政策,印度工兵在工厂、桥梁、医院等地布下炸药,准备全部将之全部炸毁。整个新德里风声鹤唳,人们开始强夺生活物资,政府到处组织人员修筑街垒,仿佛就像末日降临一般。

然而就在此时,我军却在毛泽东的命令下主动撤军了。中印战争的目的并非为了收复领土。从当时的条件看,收复失地的时机并未成熟。马上进入冬季,即将大雪封山,对于我军十分不利。因此我军在仍有余力的情况下,选择了撤军。

可以说,中印战争其实是一场政治战,其战略目的不是为了打败印度,而是以战促和,让印度朝野明白一点,中国绝非软弱可欺。肆意侵犯中国领土,毕竟付出死的代价。而这,也就是示敌以强的用意。

为了显示我军的强大和游刃有余,我军还将缴获的武器军车打包还给了印度。其中,我军还给军车加满了油。这绝不是穷大方,也不单纯是为了显示宽大,而是为了向印度示威。

加满了油,说明我军依然留有相当多的战争储备。我军撤军并不是因为不能打,而是不想打。如果真要打,我们依然奉陪。看起来仿佛是在示弱,实际是在示强啊!

中国惊人的胜利,打断了印度不断上升的民气。这场惨败,给印军留下了旷日持久的阴影。从此以后,印军军费开支居高不下,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极大负担。而曾经春风得意的尼赫鲁,也在2年后郁郁而终。

可以说,这场边境反击战,不仅打退了敌人,更打狠、打痛了敌人,打出了边境数十年的和平。不得不说,老一辈革命家的决策,就是高明。

多年来,印军虽然一再挑衅,越过边界,甚至多次想要发动战争,一雪前耻。但在战争按钮即将按下的一刻,印度人总会临阵退缩,1962年的惨败实在太刻骨铭心了啊!

强者绝不以愤怒和无限的暴力显示自己的强大,我们隐忍克制越久,未来的雷霆之怒就有多可怕。

我们转型不易,新知识内容立足于正能量、实用,觉得《62年我军缴获数百辆印度军车 为何加满油后全归还(事后才知高明)》对你有帮助,请留言收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油价本周涨了赶在跨日前加油哩

油价本周涨了赶在跨日前加油哩

...友评论:不知道有涨价 但庆幸今天有去加油了 还是加好加满 算是赚到了上週降价后已经加满油了,应该还可以撑一阵子再加以摩托车来讲加满油也省不了什幺钱不过如果是汽车尤其是大货车加满油应该可以省个几十块钱吧!klk369k...

2023-05-16 #休闲

注意(汽车加油不要加到满~加油站的加油枪线赚了你一管油水)

注意(汽车加油不要加到满~加油站的加油枪线赚了你一管油水)

记得很多加油站都鼓励你加满油送免费洗车吗?小心被兜了一圈油水.注意!若你说加满油.油枪插入油箱后待满后跳起停止加油.请看看油枪线连接计费主机两端所衍生的线有多长多粗啊?注意加盟站的更离谱.比较一下。建议你若满...

2023-06-06 #休闲

加油站闹鬼

加油站闹鬼

...这个男人上身穿绿衣服,下身穿着黑裤子。低头对小王说加满油,小王好奇地看了看车里。里面还坐了一个女的只是这女的妆容比较怪,脸涂得太白。小王也没有多想,加满油之后收了600元钱,却发现那名男子手也十分的白。再...

2023-01-20 #资料

加油站闹鬼事件是真的吗 马家湾惊现纸车加油(网友杜撰)

加油站闹鬼事件是真的吗 马家湾惊现纸车加油(网友杜撰)

...只见一男人上身穿绿衣服,下身穿黑裤子。低头对小王说加满油,小王好奇地看了看车里。里面还坐了一个妆容十分惨白的女人...加满油之后小王收了该男子收了600元钱,却无意看见男子手白的像死人一样。想起刚刚男子的声音...

2023-06-09 #灵异事件

载重量数十万吨 远洋大船耗油量有多大 (庞大的喝油怪兽)

载重量数十万吨 远洋大船耗油量有多大 (庞大的喝油怪兽)

...分享一组数据:ChinaMax矿石船航速14.5节,约26公里/小时。加满油后,其续航能力高达25500海里,相当于37500公里。也就是说,只要加满油,ChinaMax矿石船就可以一口气完成地球上任意两个港口的运输。至于它的油耗,我们可以根据...

2023-08-24 #猎奇八卦

马加湾纸车加油事件 帮纸车加300冥币油( 灵异事件)

马加湾纸车加油事件 帮纸车加300冥币油( 灵异事件)

...只见一男人上身穿绿衣服,下身穿黑裤子。低头对小王说加满油,小王好奇地看了看车里。里面还坐了一个妆容十分惨白的女人...加满油之后小王收了该男子收了600元钱,却无意看见男子手白的像死人一样。想起刚刚男子的声音...

2023-06-13 #灵异事件

下周油价

下周油价

...待中油週日中午12时公布唷!要加油的人,赶紧去加油唷!加满一箱油少花4元,成品油价下周将迎下调!网友评论:我的油箱正好到底了,下班就去加满油我只开上下班而已,里程数很少,油电又省油下次加油是两个月后油价好像连...

2023-02-04 #讨论

1962年中印战争 印军全线溃败(我军为何不趁机拿下新德里)

1962年中印战争 印军全线溃败(我军为何不趁机拿下新德里)

1962年11月21日,印度外交部收到了一份报纸,报纸的核心板块是一条来自中国的消息:中国政府宣布单方面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停火并后撤20公里。由于当时新德里已经乱作一团,印度外交部也几乎瘫痪,他们没有收到或者...

2023-06-04 #历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