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韩伟:当了3年俘虏 为何还能授中将(毛主席:他代六千烈士授衔)

时间:2023-07-19 06:45:01

相关推荐

韩伟:当了3年俘虏 为何还能授中将(毛主席:他代六千烈士授衔)

“老人家接到任务后,眼神中透着悲痛和哀伤”

韩伟的独子韩京京在回忆自己父亲的时候,经常会提到一个词—“红34师”。从他出生,就从未听父亲提起过湘江战役,而34师这个番号也曾经令他觉得遥远和陌生。直到1986年,解放军要编写《红军长征回忆史料》,找到已经80岁的韩伟将军,让他回忆红34师浴血奋战这段历史,韩京京才第一次从父亲那里听到这惊天动地的鏖战。

湘江东岸的那场决战,每一个细节韩伟都记忆犹新,那个弥漫着硝烟的战场,战友们一个个倒下的情景,像刀子般刻在了将军的心脏之上。尘封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再重新打开,既是荣耀,也是痛苦。

韩伟的一生,记在心里的只有六个字,“毛主席”和“34师”。

一:跟在毛主席身边的“赵子龙”

1921年,毛主席以走亲访友的名义,从湖南长沙来到安源煤矿厂,并在矿上同乡毛紫云的陪同下,走进了安源矿区。

对着长期处于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买办的压榨下,过着悲惨的安源工人,这位“湖南来的毛先生”说出了那番最为掷地有声的话:

“受苦不是什么命里注定的,而是帝国主义资本家压迫剥削的结果!一个小石头,一脚就踢开了;要是把小石头堆在一起就不容易搬动了。我们工人只要团结起来,就是有座山压在我们头上也能推倒。”

1922年,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取得了完全的胜利。白色恐怖下的一声惊雷,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改变很多人的命运。工人纷纷踊跃报名参加红军,“跟着毛委员当红军”成为了当时安源流传最为广泛的一句口号。也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的洪流影响下,16岁的韩伟放下了矿场学徒的身份,毅然走上革命的道路。

1927年,卢德铭率领武汉警卫团2000人南下,准备参加南昌起义。但部队赶到江西奉新时,南昌起义的部队已经撤往广东。卢德铭便将部队拉到毗邻湖南的江西修水,成为秋收起义的主力军。而在警卫团担任排长的韩伟,也再次遇到了心中一直挂念的毛委员。

韩伟跟随叶挺独立团参加过北伐,又曾在安源独立领到过工人运动,堪称文武双全的将才。而在韩伟、罗荣桓、陈士榘这一批参加秋收起义的青年军官眼中,和普通士兵同甘共苦,带领着部队不断打胜仗的毛主席,不仅是是他们革命生涯中的第一个领路人,更是一个可以改变这个国家命运的人。也正因如此,他们一生都在坚定着一个信仰,紧紧追随着毛主席。

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主力团长陈浩密谋率部投敌。而当时韩伟在邮局替部队取报纸时,正巧就看到了一封写给敌将方鼎英的信,落款“茶陵陈缄”。兼顾了不少信件传递工作的韩伟,对陈浩的笔迹并不陌生。心知大事不妙的他立马赶回军营,将事情报告给毛主席,揭露了陈浩的预谋,也挽救了这一支井冈山最精锐的部队。而立下大功的韩伟,也在毛主席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929年,红军决定向赣南挺进,却在半途遭遇了敌军两个团的偷袭。脱险后,部队在罗福嶂山区停留了两天,毛主席也特意召开了一次会议,总结遇袭的教训,并决定成立前委混成大队,负责全军警卫工作,由谭震林出任大队长,韩伟担任副大队长兼警卫排长。

在此之前,红军只有一个警卫班,任务就是保卫毛主席。混成大队成立后,警卫班扩编为警卫排,韩伟也成了毛泽东的第一任警卫排长。毛主席也是非常器重身边的这位作战勇猛,遇事果敢的“赵子龙”,还将随身的笔记本赠送给韩伟,并鼓励这位年轻将军 “坚持就是胜利。”

二:血战湘江,他是34师最后的旗帜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召开。在为庆贺大会举办的阅兵式上,第100团在团长韩伟和政委罗震廷的带领下进入阅兵会场,代表全军接受检阅,并接过了军长朱德手中一面黑绒线绣着“沉着胜敌”四个大字的锦旗。而在多年之后回忆这一幕时,韩伟曾说到:“正是这四个字,让我在湘江战役活了下来。”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开始长征。韩伟所在的红34师作为后卫师,担任全军的断后任务。从江西的于都河誓师出征,34师连续突破了敌人设置的三道封锁线,于11月中旬抵达湘江东岸。

越过湘江便是一线生机,但是为了掩护全军彻底,此时的34师必须与主力部队逆向而行。“万一突围不成,誓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这是34师师长陈树湘在突围途中告诉所有战士的一句话。

34师刚在湘江东岸、灌阳水车一带布置好阻击阵地,敌军就从三面铁桶般合围上来,空中几十架敌机更是轮番轰炸。这是一场绝对实力过于悬殊的较量,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34师数千将士死守阵地四天五夜,为红军主力渡过湘江争取到了最宝贵的时间。过去的每一秒钟,对于主力红军来说都是生机,而对于整个34师来说,却是绝境的一步步逼近。

在主力部队全部成功过江后,34师也被桂军两个师死死咬住。在最后的关头,韩伟找到陈树湘:“师长,我团的序列在全师之首,我团留下掩护,你带其他两个团突围。”后卫的后卫,韩伟和剩余的300名100团将士,早已抱了必死之心,但34师要有人活着走下去,保住这个番号,留住这支英雄部队的根。这个道理韩伟明白,陈树湘也同样明白,分头突围是唯一的活路。

韩伟的100团掩护师部突围后,寻机向柳木青方向撤退,陈树湘率101和102团700人向湘南突围,这是34师最后的一份作战命令。但韩伟没有想到的是,这也是他和师长最后的告别。

陈树湘指挥部队强渡途中腹部中弹,最终伤重被俘。敌人想抬着这位红军师长回道县领赏, 29岁的陈树湘趁敌不备,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34师这支由闽西游击队改编而来的部队,在湘江岸边流尽了最后一滴热血,6000闽西子弟永远长眠在了异乡的土地上。

而断后的100团同样悲壮,子弹打光了,就和冲上阵地的敌人拼刺刀,300战士打到最后只剩下30人。看着不断涌上来的敌人,韩伟知道突围已绝无希望。为了不做俘虏,韩伟和最后几名战士摔断了手中的枪,一起纵身跳下山崖。

跳崖后的韩伟伤重未死,被当地老乡救下。死里逃生的韩伟一心想着部队,在将自己的牛皮挎包送给老乡做纪念后,便硬抗着伤痛辗转寻找部队。但不久之后,因为叛徒的出卖,韩伟不幸被捕。在狱中,韩伟也没有停止与敌人的斗争,因为他一直坚信着主席的那句话“坚持就是胜利”。

三.鲜血铸成的军功章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韩伟也在组织的营救下成功脱险。但是回到延安的韩伟,总觉得自己在湘江战役中没有打好,又坐了敌人的监狱,所以一直不敢去见毛主席。倒是毛主席没有忘记他当年的这位警卫排长,在听说韩伟获救后,便吩咐刘亚楼一定要把韩伟带来见他。

时隔多年,再一次见到曾经护卫在自己身边的“赵子龙”,主席也是百感交集,亲切地说到:“我的警卫排长还是当年的样子嘛,不仅一根毫毛没有少,下巴上还多了许多,半个月没有刮胡子了吧?”这种家长式的问候,让韩伟紧绷的心一下松了下来,下意识地摸了摸下巴,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不好意思地说“我回去就刮。”

毛主席接着问道:“为什么来延安半年了,不来看我?”韩伟一时语塞,心里有太多的想法,却又一个字都讲不出来。主席看着这位经历了苦难的战将,知道他心中的委屈和伤痛,便轻声嘱咐韩伟:“要丢掉包袱,迎接新的斗争。有么事要我帮忙?”“我要求上前线,打鬼子。”这是憋着在韩伟心里很久的一句话。

不久之后,毛主席满足了韩伟的心愿,让他前往晋察冀带部队。临行前,韩伟与陈伯钧、萧克、张宗逊、陈士榘等向毛泽东道别,毛泽东提议井冈山的老战友一起照一张相。他说:“井冈山的同志,已经不多了。你们中的一些明天也要上前线了。战争,总是残酷的……”

重返战场的韩伟,也是一上来就展示出了自己“通天”的本领。打鹤山,战高洪口,夜袭上杜,韩伟的晋察冀第4团在抗日战场大显神威,被老百姓称之为“神团”。日本投降后,韩伟继续领导部队在与蒋军斗智斗勇。1946年的张家口保卫战中,韩伟指挥4个团成功阻击了敌军4个师的疯狂进攻,再次上演了一场奇迹般的阻击战。

1949年,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67军军长韩伟收到聂荣臻急电,让他赶回北平。韩伟火急火燎赶回来,气都来不及喘就跑到聂荣臻的司令部,询问是不是出现了紧急战况。

聂荣臻倒是不紧不慢地说:“老任务,你在十几年前就执行的。当年在江西你的100团参加阅兵式,这次开国大典主席又点了你的将,你们军抽出一个师代表陆军受阅,并且由你负责陆军阅兵训练,这个担子不比打一个战役轻哦。”

开国大典的阅兵,对于军人来说,这是莫大的荣耀。韩伟回到军部后,和政委旷伏兆研究,决定由199师参加受阅。这支部队的前身是经历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功勋卓著,也最具代表性。

1949年,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19师的将士们跨着正步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主席和人民的检阅。这一幕,正如当年的受阅的100团一样,这是一种传承,一种信仰和历史的传承。

建国后,韩伟就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再次成为“御林军”的统帅。1955年,韩伟被授予中将军衔。在被俘获救人员的使用上,我军一向严苛,甚至曾有“一年归队,两年审查,三年遣散”的规定。但对于韩伟,主席给予了最大的信任,也许正如长坂坡前刘备为赵云说出的那句话“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能动摇也!”主席亲手带出的战将,他明白韩伟对革命的忠诚。他的中将军衔是代6千牺牲的闽西烈士领取的,这是鲜血铸成的军功章。

四.湘江岸边的无字碑

“韩老,您要求给34师的6000将士追封为烈士,但是按照规定必须提供他们的姓名,并且还需要证明人。”

韩伟听到主管优抚工作的干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脸色一下就变了,沉默了很久才回复一句:“34师都打光了,就剩下我一个,我上哪里去找证明人。”

这位从井冈山上走出来的开国中将,晚年一直坚持着一件事情,他要找为34师牺牲的将士争取一个烈士的荣誉。绝命后卫师6000闽西子弟铮铮铁骨,在湘江东岸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英雄,不能做无名无姓的孤魂。

韩伟临终之际眼角含泪,对病榻的儿子韩京京说:“湘江战役,我带出来的闽西弟子都牺牲了,我实在是对不住他们和他们的家人,活着不能与他们团聚,死了也要带着他们一起回故乡,我的心才能安宁啊!”

韩伟嘱咐家人把自己的骨灰葬回闽西,把未完成的任务交给了儿子。20多年以来,韩京京一路追随着先辈们的足迹,从文家市到三湾,再到湘江之畔。他找到了1000多个34师红军烈士的名字,将它们刻在石板之上,伫立在湘江岸边。

赖老头子、马二二、李马子生、俞兰宝生、朱春秀妹、戴七子、李四古佬,这些看起过于拗口的名字,却是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最应该牢记的历史。而记录和陈述这段历史的证明人,正是韩伟。

韩京京还在湘江畔为红34师牺牲的6000将士立了一块无字碑。基座上刻下了这样一行字:“你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红三十四师六千闽西红军将士永垂不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一曲红尘泪2023-10-15 11:10一曲红尘泪[云南省网友]202.74.89.95
    毛主席的这一举动,既表彰了战斗英雄韩伟的勇气和顽强,也代表了中国军队对于英雄的敬重和感恩。
    顶6踩0
相关阅读
一个小学生在烈士陵园扫墓 十几年后才得知(那里葬有他的生父)

一个小学生在烈士陵园扫墓 十几年后才得知(那里葬有他的生父)

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当年,董耀东便是这群学生中的一员,他所在的学校里,就有不少烈士子女,而这些孩子们的父辈、叔辈们有一些人便长眠于此地

2022-12-09

百团大战 为何毛主席战后批评彭老总(又为何115师没参加)

百团大战 为何毛主席战后批评彭老总(又为何115师没参加)

主要指挥:林彪、聂荣臻;板垣征四郎、三浦敏事

2023-01-08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南士兵为什么常常喊毛主席万岁)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南士兵为什么常常喊毛主席万岁)

越南军队在边境不断挑起冲突,对我国边境安全有着非常大的威胁,干扰了边境百姓的正常生活,而且越南国内还驱赶华侨

2023-01-09

1951年 开封市委书记给毛主席写了封信(主席看后:撤职永不录用)

1951年 开封市委书记给毛主席写了封信(主席看后:撤职永不录用)

而彼时的开封市长戴季英,新中国开国功臣何以因为一封秘信而被撤职,且被严厉驳斥永远不复起用?这对于一个亲身参与创建过这个国家的人算不算残忍?当年

202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