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民间鬼故事(民间怪谈之借粮)

时间:2023-08-22

老鼠这种东西,城里是少见了。可是在农村还是很常见的。记得我小的时候,每到秋收季节,大批的老鼠就会出现了。原因很简单,秋收后,每家每户都会把自家

TIPS:本文共有 190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老鼠这种东西,城里是少见了。可是在农村还是很常见的。记得我小的时候,每到秋收季节,大批的老鼠就会出现了。原因很简单,秋收后,每家每户都会把自家收回来的玉米进行晾晒,挥发一下水份。这个时候是一年中老鼠最多时候,稍不留神,一年的收成就会被老鼠糟蹋不少。

我家邻居李大爷一家就赶上过这么一次,记得那个时候我也就5岁左右,那年雨水特别的足,每家每户收回来的玉米都是个大仔满。偶尔几个没长开的玉米并不影响乡亲们喜悦的心情。因为大家都知道,今年的玉米肯定是能卖个好价钱的。

李大爷家足足收了八百多斤的玉米,这全卖出去,是一笔不小的钱。一家人自然是很看重的。每天晚上李大爷和两个儿子都会轮班看守晾晒的玉米,一是防止有些不走正道的乡亲,二是防止被老鼠糟蹋粮食。

那晚深夜,李大爷正在自家大门口,守着街上晾晒的玉米。两个儿子就睡在一旁的板床上。远处几盏煤油灯分别散落在玉米的周围,以便能够让李大爷看清那些远处的玉米。

人一上了岁数,就爱打盹,李大爷抽着旱烟,迷迷糊糊的就觉得远处有个人影朝着自己走了过来。顿时打起精神,仔细一看,确实有个长头发的女子朝自己这边走过来。

待那女子走近一看,这女子不是本地人,看着眼生。模样有点贼眉鼠眼的,一身衣服也是褶皱扭把。李大爷顿时心生警惕,站起身来看着那女子。那女子看了看李大爷,又看了看床上正在睡觉的两个小子。开口道:大爷,我看您家这玉米不错啊,今年能卖个好价钱,我是打南方过来的,正准备收点玉米呢,您卖不?

李大爷一愣,心里想到,自己活这么大岁数也没见过大晚上买玉米的啊,况且现在这玉米水份还没挥发完呢,这个时候买,肯定是吃亏啊。这女的是不是有毛病啊,还没等李大爷开口,那女的又说了。

“大爷,我真是买玉米的,我着急啊,我家里几百口子等着吃饭呢。”李大爷一听这话,顿时心里一紧。啥玩意,几百口子,这不是遇见什么仙儿了吧,平常农户儿家里哪有几百口子人。

李大爷也没敢多说什么,挥了挥手说道:“呃…不好意思啊,我家的玉米不卖,还留着自己家吃呢。”那女子转了转眼珠说道:“大爷真会开玩笑,您家才几口人,哪能吃这么多呢?我看啊,您就卖给我吧,您看我这还带着钱呢!”说完就从口袋里掏出来几毛钱。

李大爷一看就有点生气了,这大半夜的你这是拿我老头儿寻开心呢?你几毛钱能买我几百斤玉米?不悦的神情自然流露了出来。又挥了挥手说道:“我说了不卖就是不卖,我吃不完就算让耗子糟蹋了,我也不卖。”

这话一出,那女子不仅没生气,反而笑了起来,愣是把李大爷给笑毛了。刚要问那女子笑啥,这时候一声鸡鸣传来,李大爷醒了过来,嘿,原来是做了一场梦。要说这梦也真够扯的,几毛钱想买我几百斤玉米。

回身叫醒自己的大儿子,让他看会儿玉米,自己回屋缓缓神儿去。等再起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一家老小吃过晚饭后,又商量着今晚上谁先守前半夜,谁守后半夜。

赶得那么巧,两个儿子可能是昨夜里着凉了,都发烧了,纷纷表示今晚是不能再守夜了。就这么的,李大爷只能自己一个人看玉米了。后半夜里,李大爷的困意又上来了,看了看四周没啥动静,闭上眼睛想要小憩一会儿。刚一闭眼,就听见远处有走路的声音,赶忙睁开眼睛,一看远处呼呼啦啦的来了十多个人,为首的正是昨晚那个女子。

李大爷知道要坏事,赶忙要喊人,这一张嘴才发现自己喊不出来声音了。站起身来就要跑,发现自己的腿也动不了了。整个人就站在那看着那些人,什么也做不了。

只见那女子一挥手,那十几个人变戏法似的掏出了麻袋,又不知道从哪儿变出来几把铁锹,就开始装地上的玉米。没多大会功夫,地上的玉米就少了一半了。那女子来到李大爷身前说道:“老李大爷,我也是没有办法了,家里几百口人要活命,大恩大德我日后再报答吧!”说完一转身带着那些人就离开了。

等那些人都消失不见了,李大爷终于能活动身子了,可是这次真的不是自己做梦了,自己的玉米确实是少了一大半。李大爷自己也闹不清发生了什么事,就知道来了一群人把自己家的玉米收走了,自己站在一旁什么也做不了。

在跟家人解释几次之后,李大爷决定去找村里的神婆子看下,看看自己是不是得罪什么鬼神了。经过神婆的上香寻问,李大爷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原来那夜里来的女子是本地的灰仙儿,也就是老鼠仙儿。因为最近他们族群要搬家了,需要大批的粮食做路上的口粮。不得已找上了李大爷,原因是李大爷年轻时,对这个族群中的某个老鼠伤害过。

此次找上门来,也是为了报当年的仇。不过一码归一码,仇报了,这大恩将来也得报,果然这恩情就落在了李大爷家小孙子的身上,只不过这是后话,今天暂且不提。

我们转型不易,新知识内容立足于正能量、实用,觉得《民间鬼故事(民间怪谈之借粮)》对你有帮助,请留言收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赵凯2023-11-09 16:42赵凯[广西网友]43.254.25.249
    啊,民间鬼故事一向让人蠢蠢欲动,借粮这个题材更是让人背脊发凉,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顶9踩0
  2. W〇2023-09-30 22:00W〇[江苏省网友]103.229.137.71
    民间鬼故事中的借粮故事总让人毛骨悚然,古老传统的恐怖魅力让人睡前久久难以入眠。
    顶5踩0
相关阅读
民间山野怪谈之水精(民间鬼故事)

民间山野怪谈之水精(民间鬼故事)

据唐《传奇》记载,唐德宗贞元年间,有个叫周邯的士子,他生性豪放豁达,交友甚广。一日,周邯见一彝人牵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在集市上贩卖,便上前询问。彝人说少年水性极佳,踏浪而行如履平地,潜入水中一天都不用...

2023-09-22 #故事大全

民间鬼故事(民间山野怪谈之水精)

民间鬼故事(民间山野怪谈之水精)

据唐《传奇》记载,唐德宗贞元年间,有个叫周邯的士子,他生性豪放豁达,交友甚广。一日,周邯见一彝人牵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在集市上贩卖,便上前询问。彝人说少年水性极佳,踏浪而行如履平地,潜入水中一天都不用...

2023-02-02 #故事大全

民间怪谈之碧水潭(民间鬼故事)

民间怪谈之碧水潭(民间鬼故事)

从前,李家官庄有位李员外。家有良田千顷,万贯家财,日子过得富足无忧。只可惜膝下无子,只有一女。这小女儿也是中年得来,夫妇二人尤其的珍爱。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万般的疼,千般的爱。女孩儿...

2023-07-16 #故事大全

民间鬼故事(民间怪谈之碧水潭)

民间鬼故事(民间怪谈之碧水潭)

从前,李家官庄有位李员外。家有良田千顷,万贯家财,日子过得富足无忧。只可惜膝下无子,只有一女。这小女儿也是中年得来,夫妇二人尤其的珍爱。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万般的疼,千般的爱。女孩儿...

2023-01-01 #故事大全

民间鬼故事(乡村怪谈之毛野人)

民间鬼故事(乡村怪谈之毛野人)

这故事是从我奶奶那里听来的,估计不少人也都听说过,关于毛野人的。说是从前有一户人家,爸爸在外干活,家里有妈妈和两个孩子。一个孩子叫门拴栓是弟弟,还有一个姐姐叫灶帘帘。有一天妈妈去给爸爸送饭吃,走的时候...

2023-01-22 #故事大全

乡村怪谈之毛野人(民间鬼故事)

乡村怪谈之毛野人(民间鬼故事)

这故事是从我奶奶那里听来的,估计不少人也都听说过,关于毛野人的。说是从前有一户人家,爸爸在外干活,家里有妈妈和两个孩子。一个孩子叫门拴栓是弟弟,还有一个姐姐叫灶帘帘。有一天妈妈去给爸爸送饭吃,走的时候...

2023-05-11 #故事大全

民间怪谈之借粮(民间鬼故事)

民间怪谈之借粮(民间鬼故事)

老鼠这种东西,城里是少见了。可是在农村还是很常见的。记得我小的时候,每到秋收季节,大批的老鼠就会出现了。原因很简单,秋收后,每家每户都会把自家收回来的玉米进行晾晒,挥发一下水份。这个时候是一年中老鼠最...

2023-01-17 #故事大全

民间怪谈之魍魉(民间鬼故事)

民间怪谈之魍魉(民间鬼故事)

道光年间,因府库空虚,各处大小官员均有裁剪,久居深宫的那些宦官太监亦是如此。俗话说:够不够,三千六!明清两朝宫里的太监,几乎都维持着这个一成不变的数目,其中的抛费自然也是不小。可如今就连那位道光皇爷自...

2023-05-25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