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郭沫若为何一定要挖明皇陵 专家:看看他家族谱(就能理解了)

时间:2023-08-26

明面看他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以及诗人

TIPS:本文共有 208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郭沫若这个人,在近代史上的争议着实不少。明面看他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以及诗人。甚至当年还曾跟胡适和鲁迅这两位民国文坛巨匠唇枪舌剑,难分伯仲。

但他的私德却多为广大群众所诟病,当年出身日本望族的情人佐藤富子为他抛家弃国,结果却被郭沫若辜负终生。除此之外,在1984年那会,作家谢冰莹在《联合报》上发表了一篇《于立忱之死》,声泪控诉郭沫若早年对自己闺蜜于立忱始乱终弃,玩弄感情。当然,这段花边新闻至今没有任何实锤。

比起这些街边小报的桃色新闻,郭沫若最为人诟病的,其实还是当年对明定陵的破坏。1955年年初,考古人员在北京昌平地区发现了明定陵的踪影。明定陵乃是明朝第13位皇帝朱翊钧的陵寝,其考古价值和历史意义可想而知。

而当时郭沫若身为我国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同时还身兼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像明定陵这种帝王级别的古墓,开挖前都要经过他同意。

当时,我国考古学家对此争论不一,有人认为不应该发掘,而是直接保护,毕竟年代久远,谁也无法保证里面的文物出土后能得到有效保护。还有一派则认为要挖,如果明定陵能重见天日,一些关于明朝的历史之谜或许由此会真相大白。

在权衡再三后,郭沫若坚定地倒向了想挖的那一派。结果,一不小心便酿成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考古悲剧。

为何这么说呢?受限于当时的仪器设备,郭沫若其实低估了明定陵的规模。要知道,朱翊钧乃是明朝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尚且不说他开启了“万历中兴”的局面,同时,朱翊钧也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如此一位千古一帝,墓葬规模自然可想而知。

果不其然,随着明定陵考古挖掘工作的展开,考古人员终于发现这座巨大的地下陵墓简直大到令人发指。其不但占地18.2万平方米,里面的金银珠宝和文物也是不胜枚举,据不完全统计,文物数量竟高达3000余件!

然而,受限于那会的文物保护和挖掘技术。在对定陵的发掘过程中,不少文物遭到了永久性毁坏或是消失。譬如大量古代的丝织衣物,早前在与世隔绝的墓室中保存完好,一见到空气和光照便直接风化蒸发了。还有不少瓷器、金器和银器,由于发掘时操作不慎,出土不久便毁于一旦。

这还不算完,最令人难过的还在后头。在定陵挖掘工作结束多年后,1966年,由于时代下各种政治因素的影响,定陵被当时的国人视作“牛鬼蛇神”般的存在。在运动如火如荼之际,一部分人竟然闯入了定陵地宫,声称要捣毁“几百年封建王朝的老窝”。

随后,他们将定陵文物仓库里万历皇帝朱翊钧、以及他2位皇后遗骸搬了出来,同时还拿出一大堆帝后画像。之后便浩浩汤汤抬着这些无比珍贵文物往定陵博物馆的广场上走去,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打倒保皇派”口号,这些被他们视作是“历史罪证”的文物全都被付之一炬,而朱翊钧的尸骨更是被砸了个稀巴烂。

倘若郭沫若当时不执意坚持发掘明定陵,这起悲剧完全就不会发生。然而,郭沫若并没有意识到问题出自自己,1965年那会,他还曾申请对朱棣的明长陵进行挖掘。结果申请还在审批当中,便发生了如此恶劣的文物毁坏事件。

也是从明定陵开始,我国政府迅速出台政策,停止一切对帝王陵墓的挖掘活动。如果不是由于盗墓贼或是自然灾害造成破坏的抢救性考古挖掘,任何人和团体都不允许主动挖掘帝王陵寝。直到今天,这条禁令依然没有解除。

那么问题来了,郭沫若明知挖掘明皇陵会带来严重后果,为何还要一直坚持呢?有人猜测或许跟明皇陵里的永乐大典有关。

《永乐大典》乃是朱棣在位期间主持编撰的一本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百科全书,里面涉猎的内容博古通今,包含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等华夏文明几千年来的宝贵知识财富。光是当年编撰的人数就高达2196人,共计22937卷,3.7亿个字,号称如今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不过,这本书在清朝时大量佚失,如今存世的仅800多卷。有消息传言明永陵里或许埋藏着一整套永乐大典,而身为史学家的郭沫若不可能对其不感兴趣。

除此之外,郭沫若的祖上或许也是他坚持挖掘明皇陵的原因。有人曾翻阅过郭沫若的族谱,发现郭沫若很有可能是郭子兴的后人。这个郭子兴是何许人也?他是元末时期起义的群雄之一,当年朱元璋刚参加起义时便是加入的他的部队。

由于朱元璋头脑灵活,深得郭子兴赏识。郭不仅将他视作心腹,还将养女许配给了朱元璋。可以说,朱元璋之所以能咸鱼翻身,甚至当上明朝开国皇帝,离不开郭子兴当年的提拔。不过,“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想必各位也都明白。

郭子兴病逝后,其军队大权便落到了朱元璋手里。为了防止郭家后人夺权,朱元璋毫不留情地将郭子兴后代斩草除根。不过,朱元璋在灭门郭家之余,却忽视了他还有个叫郭老舍的小儿子。这个郭老舍,便是郭沫若一族的祖先。

这么一看,朱元璋杀郭沫若先人,郭沫若刨明朝祖坟的举动也确实可以理解,也难怪有网友直言“不挖对不起祖宗”。当然,一码归一码,如今的明皇陵早已成了文化遗址。用这种百年前的仇恨去破坏我国历史文化瑰宝,着实是不可取。

我们转型不易,新知识内容立足于正能量、实用,觉得《郭沫若为何一定要挖明皇陵 专家:看看他家族谱(就能理解了)》对你有帮助,请留言收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咱,臭P2023-10-16 14:52咱,臭P[广西网友]203.15.4.249
    这个话题太有趣了!郭沫若真是一个引人猜想的历史人物啊。
    顶5踩0
相关阅读
多人反对的情况下 郭沫若为何坚持挖皇陵(看他祖先是谁就知道了)

多人反对的情况下 郭沫若为何坚持挖皇陵(看他祖先是谁就知道了)

但除了文学成就之外,他的人品也受到了后世人的讨论,大众对他人品的评价也很一致,认为他是一个流氓

2023-07-12 #历史趣闻

郭沫若为啥那么热衷于挖皇陵 专家:看看他的家谱(完全可以理解)

郭沫若为啥那么热衷于挖皇陵 专家:看看他的家谱(完全可以理解)

郭沫若除了是个文学家以外,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历史学家,想要当好一个历史学家,只靠史书是远远不够的

2023-08-10 #历史趣闻

郭沫若给山东博物馆题名 因字迹潦草遭网友恶搞(专家:换匾 ​)

郭沫若给山东博物馆题名 因字迹潦草遭网友恶搞(专家:换匾 ​)

比如近些天被推上热搜的故宫博物院,就是有着近600年华夏记忆的精神圣地

2023-05-08 #历史趣闻

郭沫若对秦始皇容貌大胆猜测 专家经过AI技术复原后(有点慌了)

郭沫若对秦始皇容貌大胆猜测 专家经过AI技术复原后(有点慌了)

作为封建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秦朝,早已深入炎黄子孙的血液,人们只会因此感到骄傲,即便二世而亡,也掩盖不住它耀眼的光芒

2023-05-28 #历史趣闻

郭沫若是现代文学家 并非科学家(为何能当中科院院长)

郭沫若是现代文学家 并非科学家(为何能当中科院院长)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这是现代著名文学家在1921年10月创作的一首现代诗,被收录进语文教材后,变得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2023-09-14 #历史趣闻

秦始皇陵为什么至今没挖完:谜底墓中藏(国际著名遗址不敢开)

秦始皇陵为什么至今没挖完:谜底墓中藏(国际著名遗址不敢开)

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世界最大的地下王国展露在世人面前

2022-12-30 #考古发现

世界最大的古墓 仁德天皇陵(千百年无人敢盗)

世界最大的古墓 仁德天皇陵(千百年无人敢盗)

世界最大的古墓世界最大的古墓其实是位于日本堺市大仙町的仁德天皇陵,全称是百舌鸟耳原中陵,墓主的身份不明,因此在日本传统上将之比附为仁德天皇,整

2023-05-30 #探索发现

明十三陵被盗案告破 为何清皇陵比明皇陵更易被盗(选址不对)

明十三陵被盗案告破 为何清皇陵比明皇陵更易被盗(选址不对)

这就导致许多盗墓者眼睛都瞅准了君王的陵墓

2023-05-31 #奇闻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