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淝水之战之谜:双方实际交战兵力是多少(真是以少胜多的战例吗)

时间:2023-09-19

317年,晋朝皇族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政权,开始了对江南的统治。北方进入了16国时期。在北方,4世纪中期,氐族贵族建立的前秦很快强大起来,前秦力挫

TIPS:本文共有 353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317年,晋朝皇族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政权,开始了对江南的统治。北方进入了16国时期。在北方,4世纪中期,氐族贵族建立的前秦很快强大起来,前秦力挫群雄。383年,秦王苻坚已统一了黄河流域,为了攻灭东晋,他又大举出兵南下。

东晋宰相谢安坚决主张抗击,派他的弟弟谢石,侄儿谢玄带八万将士迎击。双方在淝水展开决战。晋军人人奋勇当先,个个以一当十,终于打垮十倍于己的前秦军队,大获全胜。秦军溃败,夺路而逃。他们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也怀疑是东晋的士兵,听到风声和鹤叫声,也认为是晋军来追击他们。“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逼真地概括出秦兵失败时的恐慌心态,它留给历史以笑柄。至于晋军,他们以寡击众,以弱胜强,以辉煌战绩彪炳史册,于是淝水之战也成了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可是有人认为淝水之战的这种传统说法实际上饶有疑云,因为从晋秦参战的实际兵力,很难把淝水之战说成是以少胜多的战例。另外淝水之战晋军取胜的原因也不只一说。这样又需要打一场笔墨官司。

一、淝水之战双方实际的交战兵力是多少?

我们先了解下苻坚的总兵力是多少。

382年,苻坚曾聚集群臣,商议进攻东晋的大事,苻坚说道:我做皇帝已近30年,四方大体上已经统一,只有东南一角还存在着东晋,计算我的士兵,可有97万,我想亲自带着去灭晋,你们看行不行?按此言,前秦将士人数十分可观《。十六国春秋》记载:383年,苻坚令他的弟弟苻融统帅张蚝,苻方、梁成、慕容炜、慕容垂所带的各路兵马为先锋军,先锋部队总共有步、骑兵25万。苻坚自己率领有步兵60万、骑兵27万的大军浩浩荡荡南下,军队旌旗相望,首尾长1000里。书里所说的南下攻晋部队就有112万人。如根据《晋书》与《资治通鉴》所育,苻融的先锋军人数有30万,那么攻晋部队就有115万人,那更是个惊人的数目。

我们来算一算,按北方的人口而言,纵使采用平民每10人出一丁的方法强征,在前秦统治还不稳固,北方人口迁徙,流动频繁的情况下,很难动员出上百万人马的。例如,当时苻坚曾用封官许愿的办法招募富家子弟参加军队。他曾规定凡富家20岁以下的从军子弟,都给羽林郎官衔,可是应征的充其量才有3万名。况且在淝水之战前,苻坚已派吕光率步兵7万,铁骑五千前往西域,进行讨伐。再加上前秦统治的黄河流域、辽东,四川不少边关要塞,内地的京都重镇也都需驻兵设防。于是乎,人们推测苻坚南下的百万兵力,恐怕只是带有迷惑性的笼统的数字吧!

那苻坚军的“百万”兵力,到底有多少抵达前线?

383年9月,苻坚所率的大军由长安出发,他到达项城(今河南沈丘)时,后卫凉州之兵(来自甘肃武威一带)才到达咸阳,左翼由河北幽州、冀州一带调出的军队也才到达彭城(今江苏徐州),右翼来自四川的蜀、汉部队已下长江,但也没到达前线。这三路将领是谁,以及后来进军到何处,史书均未提及,显然这跟他们没参加淝水之战,未引起注意有关。另外从苻坚派出的去劝说东晋谢石投降的特使朱序说的话,也可证实。朱序密告谢石:秦兵百万,势不可挡,现在趁它还没有到齐,迅速出击,打破它的前锋,前秦大军就会溃散。后来的战事,东晋就依此言行事而取胜。这正说明那三路秦军未抵前线。

那么,在淝水之战前夕,集结在淮河、淝水一带的前秦军究竟有多少呢?

当时苻融督率的前锋军到达颖口,由颖口出击攻下东晋的寿阳(今安徽寿县)。此后苻融派梁成率军进屯洛涧。当时寿阳城北面的峡石,虽在东晋人手中,但已被秦军包围。东晋守将胡彬派出的求救于谢玄的使者又被秦兵捉获。苻融从中了解到晋军的虚实,遣人报告苻坚“贼少易擒,应速进攻”。荷坚得此信息,赶忙把自己所率的大军留在项城,亲自带轻骑兵8千,日夜兼程赶到寿阳,准备配合苻融攻晋。正由于寿阳一带秦兵不多,加上轻骑兵8千,军力仍不够,所以苻坚才严令士卒不可走漏消息。正当苻坚,苻融等待朱序前往东晋劝降后的晋军反应,东晋将军刘牢之出奇兵,用5000人猛攻洛涧,一下予突破前秦的洛涧防线,梁成与他的弟弟梁云被杀,秦军前线群龙无首,阵脚大乱,晋军指挥有序,猛扑过来,秦兵5万大溃败,抢渡淮水,士卒15000人淹死。显而易见,梁成所率的部分先锋军在淝水之战前已溃不成军,他本人阵亡,这支军队无法参加淝水之战。

前秦先锋军中的张蚝所率的部队倒是驻屯于淝水一带。当晋军在取得洛涧战斗胜利后,乘胜前进,一直冲到淝水东岸,张蚝率军隔淝水与东晋军对峙。两军交战,张蚝“在淝南为谢石所败”(《十六国春秋·前秦录六》)。显然,张蚝部参加了淝水之战。

先锋军中的慕容垂部南下深入东晋区域200多里,攻占郧城(今湖北省安陆附近)。据《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所言:“慕容垂攻击郧城未参加淝水之战。”郧城距东边的淝水战场约300多公里。《晋书》还写到:慕容垂“离开郧城,进驻漳口。”漳口在郧城西面约175公里左右,它离淝水更远。这也就是说,先锋军中的慕容垂部队并没参加淝水之战。

至于先锋军中的慕容炜部,《十六国春秋》说他“11月驻屯于郧城。”这可能是慕容垂离开郧城,往西开拔,驻防漳口时,慕容炜就尾随慕容垂之后被调防于郧城。这样,由慕容炜率领的一路秦军,也未参加淝水之战。

先锋军中,苻方所率领的一路秦军,没布防于淝水一带,但史书没确切说出他去向何方。可能他被安排在郧城与寿阳二、三百公里距离的一个要地。因为苻融不能任凭其间绵延数百里无兵设防。

综上所述,秦军南下攻入东晋的二三十万先锋军,水陆并进,重点设防,大致分布在西起漳口东到洛涧的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在淝水一带的交战区,包括驻屯寿阳的秦军,仅有张蚝部与苻融督帅的部分先锋军,以及由苻坚亲自所率领的自项城而来的8千轻骑兵,总兵力至多10来万,而且在淝水之战开始时,寿阳及其周围布防的秦军不可能全部投入。正因为前秦在淝水一带兵力不多,苻坚、苻融兄弟在登寿阳城观望后,见东晋众多将士的整齐布阵,才大惊失色,面对劲敌,自己没有准备到可压倒对方的兵力,怎不叫人胆战心惊,难怪苻坚会命令兵卒严守军情。也正因此,东晋虽在淝水之成取得压倒性的胜利,战果也仅仅是“俘虏数万而杀之”。

至于晋军方面,《晋书》已明确指出:东晋以宰相谢安为军师,指挥全局,令其弟谢石为统帅,侄儿谢玄为先锋,总数8方,集结于淝水北岸;列阵与秦军对抗。由此可见,晋秦双方在淝水交战时兵力相差无几,可谓旗鼓相当。这就是说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的说法是值得讨论的。

二、前秦军为什么会溃败呢?

有人认为前秦大军在淝水之战招致大溃败的原因主要是军心涣散,畏敌且无胜利的决心。382年,苻坚曾与众臣商议,能否大举进兵东晋,当时除一人外,文武百官全都反对。苻坚的妻儿及其弟苻融也竭力反对伐晋。苻融还说:我们的国家本来是戎狄国,虽然强大不算是正统,东晋虽微弱,却是中华正统,天意一定不会灭绝它。正由于前秦将帅自苻融以下绝大多数都缺乏灭晋的信心,以至后来连苻坚本人也都产生了畏敌情绪。苻坚就曾在寿阳城上望见晋军阵势后,面有惧色,当时紧张到连八公山上的草木都错看成是晋兵。下边将土更是缺乏斗志,如淝水之战开始时,谢玄要求秦军向后稍退,让晋军渡淝水决战,苻坚、苻融将计就计,想在晋军渡水时予以突击,不料刚下令小退,兵士就乘机大退。朱序在阵后假说战败,大喊:秦兵败了!秦兵败了!兵士一听则信,撒腿便跑,一发不可收拾。晋军渡水猛追,苻融落马被杀,秦军溃散,弃寿阳城昼夜奔逃,沿途闻风声鹤唳,如惊弓之鸟的秦兵,怎不以为是晋军追兵呢?

再者,原被苻坚降服的北方各少数民族的贵族统治者,不少仍被苻坚起用,或为封疆大吏,或为领兵的将帅,他们都心有异志。如鲜卑族的将领慕容垂、羌族的姚苌,他们表面上力劝苻坚伐晋,暗中却希望前秦崩溃,自己好东山再起,再逞其志。所以就出现了后续的部队,尤其凉、幽、冀、蜀、汉各州郡的军队,行动十分迟缓的现象。前线的一些少数民族的将领,也想方设法,避开锋芒,保存实力,拥兵自重。由于指挥不统一,行动不一致,不协调,军心涣散,再加上前秦决策者谋略失误,秦军优势就很快转化成劣势,前秦失败就势所必然了。

更多的人认为,是人心的归向决定着这场战争以苻坚失败而告终。前秦后方不稳定,人民和士兵都不愿同晋军作战,并希望前秦失败,他们可以摆脱氐族贵族的统治,所以前秦兵力多,但战斗力不强。而东晋谢安执朝政,内部比较统一,东晋的百姓与士兵都坚决主张抗战,希望能抵御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进逼,所以晋军虽只8万,能上下一心,又受到南北人民的支持,加上军队本身大部分是由淮河两岸富有战斗经验的农民和北方流亡的农民组成,晋军战斗力强,劣势中有优势,东晋军队就容易成为淝水之战的胜利者。

各人有各人的意见,但其中不乏有相同处的地方,随着各种认识,看法的切磋,交流,有异处自会释然,而大家会趋于一致的,即找出谜底的。

我们转型不易,新知识内容立足于正能量、实用,觉得《淝水之战之谜:双方实际交战兵力是多少(真是以少胜多的战例吗)》对你有帮助,请留言收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9)
  1. 文笑2023-12-30 22:23文笑[网友]103.253.220.17
    淝水之战展现了智勇双全的将领和士兵的顽强精神。
    顶0踩0
  2. 白龙马。2023-12-19 12:28白龙马。[网友]43.248.146.44
    少胜多的战例总是令人钦佩和震惊,淝水之战更是其中之一。
    顶0踩0
  3. 狼行2023-12-08 02:32狼行[网友]180.148.220.152
    @倾城温柔战神 不论双方实际交战兵力是多少,结果不会改变这场战役的辉煌。
    顶0踩0
  4. 倾城温柔战神2023-11-26 16:36倾城温柔战神[网友]202.80.197.112
    古代战争的情况很难确切地还原,有很多细节永远成谜。
    顶8踩0
  5. 心情2023-11-15 06:40心情[网友]103.250.104.198
    或许双方的实际交战兵力远远超出了史书上的记载。
    顶30踩0
  6. 上海恒舒软膜工厂2023-11-03 20:45上海恒舒软膜工厂[网友]122.112.61.167
    淝水之战的谜团,让人充满了好奇和猜测。
    顶1踩0
  7. 水的感悟2023-10-23 10:49水的感悟[网友]203.32.105.76
    真的很想知道双方的实际交战兵力到底是多少。
    顶3踩0
  8. 向天阙2023-10-12 00:53向天阙[网友]116.95.205.96
    敌人的实际兵力远远超过我们,但是我们却取得了胜利!
    顶9踩0
  9. 夜的第七章2023-09-30 14:57夜的第七章[网友]124.156.165.53
    这次淝水之战真的是少胜多的一次经典战例!
    顶0踩0
相关阅读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 堪称战役中奇迹(学习楷模)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 堪称战役中奇迹(学习楷模)

...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以弱胜强的战役,在这场战争中双方是以曹操和袁绍为中心,当时曹操仅仅只有不到七万人,而袁绍声势浩大,兵力多达近70万人,可以说是1比10的比例。相差比较悬殊,可是因曹操的军事谋略加上袁绍...

2023-08-28 #世界之最

官渡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吗(为何可以在劣势当中获胜)

官渡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吗(为何可以在劣势当中获胜)

...一年半的时间,最后官渡之战结束了这一格局,在这期间双方斗智斗勇,想多种办法消耗对方。 官渡之战两人的兵力相差五倍之多,都在大家以为曹操会输的时候,最后的结果证明曹操的实力,仅用两万人马打败袁...

2023-05-15 #历史趣闻

牧野之战是以少胜多吗 典型以少胜多的战役(商朝灭亡)

牧野之战是以少胜多吗 典型以少胜多的战役(商朝灭亡)

...在沉迷于美色当中,这使他非常的慌乱,急忙出兵。虽然兵力在整体数量上有着绝对的优势,但是真正的实力相差还比较大,因为商纣王把更多力气较大的青壮年兵力都调去充当奴隶,剩下的都是一些实力较弱的兵力,而且由于...

2023-01-03 #历史趣闻

以少胜多的4大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

以少胜多的4大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

...是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的军队在官渡发生对抗,袁绍的兵力非常的强大,可是曹操的兵力非常的弱小,并且人员不足。但是曹操充分发挥他的计谋,屡出奇兵,多个方面逐一攻破袁绍的兵力,最终取得很大的胜利。曹操最终的...

2023-07-24 #历史趣闻

淝水之战发生在什么朝代 东晋十六国时期(以少胜多晋朝获胜)

淝水之战发生在什么朝代 东晋十六国时期(以少胜多晋朝获胜)

...当,错用东晋降将,且指挥无方,战略战术均不对头。5.双方交战的兵力相当,但东晋的北府兵的战斗力远胜于前秦军。

2023-02-01 #历史趣闻

官渡之战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公元199年(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公元199年(公元200年)

...之战简介时间:公元200年,东汉建安五年地点:官渡交战双方:袁绍和曹操兵力对比:袁绍军约十万人,曹操军约三四万人东汉末年,群雄开始地方的争夺,各国的势力都蠢蠢欲动。在此之时,曹操因迁移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2023-05-04 #历史趣闻

历史上规模大的三次战役

历史上规模大的三次战役

...国派兵45万人,秦国则更多,足足派兵60万人,这么一算双方都已经派了超过百万的兵力了。这一战是两国在战略上的决战,战争开始时两国都在相持着,随着后期赵国把廉颇换下,启用了年轻的赵括。但是秦国则暗中出王牌名...

2023-02-04 #历史趣闻

谢安简介:东晋政治家/40岁出仕(淝水之战以少胜多)

谢安简介:东晋政治家/40岁出仕(淝水之战以少胜多)

...,以弟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以谢玄为前锋都督,以八万兵力在淝水这个地方,趁前秦军队渡河时,将其打败,使晋室得以存续。此战被称为淝水之战,以8万对百万,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4大著名战役之一。二、谢安怎么死...

2023-10-04 #历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