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123排行榜 > 综合 > 正文

古代文化中同姓不婚的原因探究

时间:2024-02-06

古人为何同姓不婚?这一传统的背后隐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古代中国,人们普遍认为同姓联姻会破坏家族的纯洁性和传统秩序。同姓不婚的风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

TIPS:本文共有 313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古人为何同姓不婚?这一传统的背后隐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古代中国,人们普遍认为同姓联姻会破坏家族的纯洁性和传统秩序。同姓不婚的风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血统观念和家族观念。此外,同姓不婚还可以避免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和争产纷争,有利于家族的和睦与稳定。在文化传统上,同姓不婚也被视为尊重祖宗和弘扬家族声誉的表现。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观念的更新,这一传统已经逐渐被打破。现代社会对同姓不婚的观念和态度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点上面"天下杨氏一家亲"加入杨氏大家庭!

天下杨氏一家亲微信公众号:yangshi6888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杨”,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天下杨氏一家亲” 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中华杨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亲交流。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杨氏文化,传播杨氏正能量。

“同姓不婚”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条婚姻禁忌。它规定,凡同姓者不问远近亲疏,有无血缘关系,一律不得互相婚配。

这一禁律创自周代,《魏书·高祖纪》记载:“夏殷不嫌一姓之婚,周制始绝同姓之娶。”自周以降,历代相承,不仅为礼教所倡导,而且从唐朝开始还被规定进了法律条文。唐代法律规定,同姓相婚的处徒刑二年(《唐律·户婚》),宋代法律规定与唐相同。

元代规定:“同姓不得为婚,截自至元八年正月二十五日为始,以前者准已婚为定,以后者依法断罪,听离之(《元典章》)。”《明律例》与《清律例》也均规定同姓为婚的各杖60并勒令离婚。

那么,周代为何要禁止同姓结婚,其原因何在呢?考察诸家所言,有多种说法。

一、遗传原因说

这一观点认为禁止同姓为婚是在于避免亲近繁殖带来的不利因素。周人已十分清楚同姓相婚会造成后代的畸型和不育,不利人口蕃衍和继嗣,所以便作了同姓不婚的规定。

《左传·僖公二十年》记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又《左传·昭公元年》载:“侨闻之,内官不及同姓,其生不殖,美先尽矣,则相生疾,君子是以恶之。故志曰:‘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违此二者,古之所慎也,男女辨姓,礼之大司也。”《国语·晋语》也说:“同姓不婚,恶不殖也。”修谱续谱哪家强,家谱国际修谱王。

二、宗法原因说

这一观点认为,禁止同姓为婚是出于宗法原则考虑,其目的在于维护以男权为中心的宗族利益。

在周代盛行自上而下、完整有序的宗法制度,当时社会的基本组织是宗族,同一祖先的后辈们根据与其祖先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严格的尊卑贵贱的等级,并由此享有相应的社会政治地位。因此,由血缘关系而产生的尊卑等级成为整个社会统治秩序的基础。

为了维护这种秩序,周代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表现在婚姻制度上,即作出了同姓不婚的规定,以避免同姓结婚给这种等级秩序带来的混乱。

因为同姓为婚,自然不能亲兄弟姐妹结婚,而只能是嫡、长、亲者与庶、幼、疏者之间通婚,但是,通过这一方式结成婚姻之后,“夫与妇齐”,就可能把同姓内部原来的嫡庶、长幼、亲疏、尊卑秩序打乱。

相反,实行异姓通婚,则可以把两姓间的嫡庶、长幼、亲疏相对应,而又不损及本姓内的嫡庶、长幼、亲疏秩序。并且异姓通婚结成两姓间的姻缘关系后,两姓间还可以借此友好相处,互相支持、互相依靠。所以《礼记·郊特牲》说:“夫婚礼万世之始也。取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附远“即指异姓间的依托”,厚别“即指同姓内的区别”。

三、伦理原因说

这一观点实际上是由宗法制度的原则衍释并附之以伦常观念而产生的。它认为同姓不婚的目的在于定名分、别男女、防淫佚。《礼记·大传》认为同姓不婚是最根本的礼法,它可以起到维系人伦的作用。

《白虎通·姓名》说:“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故礼别异类,使生相爱,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皆为重人伦也。”

又《白虎通·嫁娶》:“不娶同姓者何,重人伦,防淫佚,耻与禽兽同也。”《通典》在谈同姓不婚的原因时也持此议,认为同姓相娶是禽兽行,故当绝。

四、迷信原因说

这一观点从“异类相生”的迷信观点出发,认为“娶妻避其同姓,畏灾乱也”。

《国语·晋语》云:异姓通婚,可以使“男女相及,以生民也”,而同姓相婚,则会“男女不相及,畏黩敬也。黩则生怨,怨乱毓灾,毓灾灭姓,故娶妻避其同姓,畏乱灾也”。修谱续谱哪家强,家谱国际修谱王。

五、政治原因说

这一观点认为,周王朝同姓不婚之制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异姓部族的统治而制定的。他们认为,周人原来只是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后,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一方面大封同姓,以作为周王室的“藩屏”。

另一方面,对异姓之邦则联以婚姻,以此来维系与异姓之间的政治、军事联盟,加强对异姓的统治。

《礼记集说》:“夏商以前,容取同姓,周公佐武王得天下,取神农、黄帝、尧、舜、禹、汤之子孙,列土封之,以为公侯,而使姬姓子孙与之婚姻,欲先代圣王子孙共飨天下之禄也,乃立不取同姓之礼焉。”

今人邓伟志在《中国家庭的演变》一书中也讲到,周人规定同姓不婚,“在统治者那里,还有扩大异姓联姻的用意。天子与诸侯,诸侯与大夫,以及士大夫之间盘根错节、密如蛛网的联姻关系,构成了天子的家天下”。即通过联姻达到了统治全国的政治目的。

以上几种说法,除了迷信原因说荒诞不经外,其他几说都有一定道理。但周人在规定同姓不婚之制时究竟出于哪一种考虑呢?形成同姓不婚制度的是一种原因还是有多种原因呢?因没有确切的史料,很难作出肯定的回答。

因此,这一创自周代,并为历代遵守的婚姻禁例,其产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只能说仍是一个没有定论的历史之“谜”。

送给朋友们!喜欢的,请点

我们转型不易,新知识内容立足于正能量、实用,觉得《古代文化中同姓不婚的原因探究》对你有帮助,请留言收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唯美国度2024-02-06 11:37唯美国度[黑龙江省网友]203.30.121.62
    这个话题很有深度,同姓不婚可能和古代文化中对于血统和家族延续的重视有关,非常值得探讨。
    顶0踩0
  2. ∩_∩天然呆2024-02-06 11:28∩_∩天然呆[江苏省网友]103.248.225.223
    对古代文化的婚姻习俗很好奇,同姓不婚可能和家族的尊重有关,也许是为了避免亲属关系过于复杂吧。
    顶0踩0
  3. 孓2024-02-06 11:19[福建省网友]121.52.217.194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我觉得古代文化的传统对于婚姻有很多特殊的规定,同姓不婚应该是出于家族和血统的考虑吧。
    顶34踩0
相关阅读
古代妃子下葬都要堵住肛门 并非封建迷信(而是有科学依据)

古代妃子下葬都要堵住肛门 并非封建迷信(而是有科学依据)

引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众所周知,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岁月中,遗留很多传统文化,

2022-11-27 #历史趣闻

英国巨石阵古代人口曾骤减(原因成谜)

英国巨石阵古代人口曾骤减(原因成谜)

其制作的原因、具体时代、意义等等,都是科学未解之谜

2022-12-21 #未解之谜

千年悬棺是怎么放上去的 千年悬棺之谜(古人的智慧令人惊叹)

千年悬棺是怎么放上去的 千年悬棺之谜(古人的智慧令人惊叹)

千年悬棺是怎么放上去的悬崖墓葬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诞生,在江苏省的龙虎山,人们在这里发现了悬崖墓葬的遗址

2023-07-11 #探索发现

古代男人为何特别喜欢娶14岁少女(原因太现实)

古代男人为何特别喜欢娶14岁少女(原因太现实)

中国古代人结婚都非常早,有些经过战乱的朝代,甚至会要求民众15岁前结婚,若是不从,家人还会连坐受罚,但为何古人要如此早结婚,其实与3个原因有关

2022-12-20 #未解之谜

泰山海拔多少米 1545米(五岳之首/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

泰山海拔多少米 1545米(五岳之首/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

五岳之首泰山海拔泰山的最高海拔只有1545米,相比于西岳华山的海拔来说,泰山矮了很多

2023-08-28 #综合

古代稻谷脱粒技术探秘:古人是如何处理稻谷的?

古代稻谷脱粒技术探秘:古人是如何处理稻谷的?

另一种方法是在平坦的场地上将稻谷撒开,再用牛拉着的犁或者马拉着的犁来踩压稻谷,使稻谷与壳分离

2024-01-28 #综合

​“东西有四不借 借了家败亡”(指的哪4样 古人为何避讳)

​“东西有四不借 借了家败亡”(指的哪4样 古人为何避讳)

——好事须相让我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非常重视礼仪的国家,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礼仪也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

2023-07-08 #历史趣闻

古代没有避孕套如何避孕

古代没有避孕套如何避孕

再者就是小说、电视剧中常见的药物避孕法,像是景岳全书里记载,女性在行房时,于肚脐上方覆盖一片麝香就可以避孕;千金方中也有油煎水银方,将水银放在油

2023-01-19 #未解之谜

古代没有狮子为何用石狮像守门(历史学家揭原因)

古代没有狮子为何用石狮像守门(历史学家揭原因)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指出,狮子应该是在汉代或汉代以前就已传入中原,且无论狮子或狮子早期的称呼狻猊都是外来语音译,其中狻猊被认为来

2022-11-27 #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