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123排行榜 > 综合 > 正文

揭秘世界读书日:媒体人心中的阅读宝藏

时间:2024-02-07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媒体人面对着来自各个方向的信息和观点,读书成为了拓展思维、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

TIPS:本文共有 235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世界读书日|媒体人都在看啥书?”这一主题吸引了众多媒体工作者的关注和参与。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媒体人面对着来自各个方向的信息和观点,读书成为了拓展思维、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他们通过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心得,向公众推荐各类优秀图书和著作。从新闻编辑到主持人,从记者到编辑,他们的书单涵盖了新闻报道、时事评论、文学小说等多个领域。这些书籍不仅满足了媒体人对知识的渴求,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参考和推荐。世界读书日成为了一个媒体人与读者互动的平台,共同探讨和分享阅读的乐趣和收获。

你最近,读书了吗?

4月初,我们发出一份小问卷,收获了令人惊喜的答案。答复问卷的受访者,超过90%都在最近一个月读了书。

我们分析了大家推荐书目的词频,得到了一组这样的数据:

4月中旬,《传媒茶话会》对话工人日报社社长孙德宏,虎啸传媒CEO袁俊,“津云”新媒体集团总编辑齐怀文,重庆大学教授刘海明,一起看看他们都推荐了哪些好书,又有什么有关读书的故事和技巧分享?

4月20日上午,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布。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略低于的4.67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84本,较的3.32本减少了0.48本。我国成年国民中,11.1%的国民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

您有什么好书想分享给大家?

工人日报社社长孙德宏:“好书”很多,但要说出具体几本也很难。纯粹就我私人感受而言,我比较推荐康德、托尔斯泰、曹雪芹、金庸几位作家的书。

虎啸传媒CEO袁俊:最近一年读了几本书,都涉及社群心理角度。我在读也推荐读的书是《20世纪思想史》和《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津云”新媒体集团总编辑齐怀文:我推荐《蒋廷黻回忆录》和《论中国》。

重庆大学教授刘海明:书很多,每个人的兴趣不同,我觉得多看点科普的书可能更适合学新闻的学生。比如,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霍金的《时间简史》等。

您为什么会推荐这几本书?它跟您有什么故事吗?

孙德宏:读康德,也包括黑格尔、萨特等,最初是为读学位、写“新闻美学”的论文(《新闻的审美传播》,三联书店,),没办法,读不懂也只能硬着头皮读……但正因为“读不懂”又一定要读,才思考了很多问题,慢慢地就越读越有趣味。

此时才明白,康德既是我们人类思想中最基本,最具高度的极少数几个之一吧。康德的“人是目的”是新闻美学的理论基石;康德,也是今天全世界学界热议的所谓“现代性”的最重要源头之一。总之,越是不懂越是要读,懂了一点就很高兴,于是更愿意读,而且常读常新。

托尔斯泰的小说,有一种极为纯粹的精神力量,手艺上极其恰切。尤其是他的《安娜·卡列尼娜》,很令我着迷。

两百多年前曹雪芹的《红楼梦》,既是现实主义的,更是现代主义的。

读金庸,原因是:好看!

袁俊:《20世纪思想史》,我们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维度的读法。如果说我们去读一本书,这本书讲得可能是商业模式,但我们换个维度,就能看见商业模式的发展史。史学可以告诉你,在不同时代,事物在如何进化?当弄明白原理以后,就可以明确现存事物的合理性。这是史学研究很有意思的地方。

现状通常不是目的性导向,而是结果性导向。而从研究史学的角度去看待一些事物,就会变得特别通透,它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以史为鉴,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它是关于社群心理和社群行为的一本书。其实,我关注社群心理和行为已经大约三四年了。

以前,人在社群中的社交半径是有限的,现在信息连接了人和人,理论上人的社交半径无限了,但底线也变化了。网上出现了许多带着极端的、无秩序、无秩序思维的“喷子”,但他们在生活中也许就是你与你擦肩而过的再正常不过的普通人。究其原因,我还未找到,所以我在努力地探究。

齐怀文:《蒋廷黻回忆录》,我在读其他书的过程中发现,总能找到它雪泥鸿爪般的痕迹。主人公经历复杂,由中及外,由学入官,内政外交都有参与,是坐在历史第一排之人。又因其曾在我的母校南开从教六年,由是颇感兴趣。

《论中国》由一位博学长者数年前推荐的,开卷则不能止。从第三视角看近现代中国,了解中国的文化政治及民族特性,受益匪浅。

刘海明:科普这一类的书,是我的硕士生导师推荐的。她喜欢科普的书,告诉我科普书和哲学最近,文笔优美,值得多看。

我们的小问卷显示,53%的受访者喜欢在睡前或一有空闲时就阅读。有的人想养成阅读的习惯,却又怕会让阅读成为“硬性指标”而丧失兴趣。

您认为,一天保持多久的阅读时间,又能合理系统地吸收知识,又能养成好习惯呢?

袁俊:我觉得,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每天阅读30分钟到1个小时,这是一个下线。

客观地说,阅读可以形成自己的结构化知识体系,阅读时长过短或是时间延续断裂都会对体系的搭建产生影响。大家除了工作生活以外,每天还会花费大量时间去吸取来自不同平台的新信息,这部分阅读同样要30分钟到1个小时的,所以我会将这两部分结合起来,一同构成个人思维的深度和信息的广度。

卡夫卡说:“所谓书,须是劈开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您认为,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孙德宏:我觉得读书只是个习惯,往大点说,是个人的生活方式、生命状态而已。

袁俊:我觉得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意义是不断地成长。读书其实有两种方式可以获得成长,第一,什么事都自己去研究一点。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读书意味着你可以汲取其他的优秀的研究者一生的经验更快速地去吸取它。当然,汲取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超越它,但是对于一个领域,他人的智慧能帮助人的思维成长加速。

第二,我也建议所有的读者不要读那些一读就读得懂的书。人应该始终挑战阅读超过自己理解力10%—20%的书,这时候阅读不一定会带来快感,但正是通过这样不断挑战,人的阅读能力会提升,思想会越来越越往上走。

【来源:工人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我们转型不易,新知识内容立足于正能量、实用,觉得《揭秘世界读书日:媒体人心中的阅读宝藏》对你有帮助,请留言收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曹操是名牌2024-02-07 16:27曹操是名牌[广西网友]118.30.146.221
    @蜜诺娃♚蒂琦♛莉作为一个书虫,我对这个话题特别感兴趣,希望能够从媒体人的角度了解到更多有关阅读的宝藏。
    顶15踩0
  2. 蜜诺娃♚蒂琦♛莉2024-02-07 16:02蜜诺娃♚蒂琦♛莉[浙江省网友]122.119.155.26
    这篇文章真是引人入胜,让我对世界读书日有了更深的认识,期待更多关于阅读宝藏的内容。
    顶11踩0
相关阅读
中国南海挖出宝藏足能买下整个日本

中国南海挖出宝藏足能买下整个日本

该公司称,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出水的最大一笔海底沉船宝藏

2023-05-07 #未解之谜

世界各地沉船宝藏足能买下整个日本

世界各地沉船宝藏足能买下整个日本

该公司称,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出水的最大一笔海底沉船宝藏

2023-06-08 #未解之谜

隆美尔巨额黄金之谜(沙漠之孤隆美尔的宝藏到底在哪)

隆美尔巨额黄金之谜(沙漠之孤隆美尔的宝藏到底在哪)

隆美尔正是用如此野蛮的血腥的手段在很短的时间里积聚起一批价值极为可观的珍宝,其中有金条、金砖、贵重金属和球宝、钻石等

2023-01-14 #未解之谜

鲁滨逊岛宝藏之谜 被埋地下15米处值约130亿美元(史上最大宝藏)

鲁滨逊岛宝藏之谜 被埋地下15米处值约130亿美元(史上最大宝藏)

但是就是这座鲁滨逊岛被传出有巨额宝藏吸引了大批寻宝者来此寻宝,不过都是失望而归

2023-01-09 #未解之谜

纳粹黄金列车宝藏之谜黄金列车确有其事

纳粹黄金列车宝藏之谜黄金列车确有其事

德国纳粹的一辆全长150米的装甲列车在波兰被称为黄金列车,火车载满贵重金属和黄金

2023-05-29 #未解之谜

探险家疑似遇见看守马雅宝藏的1000岁祭司

探险家疑似遇见看守马雅宝藏的1000岁祭司

他有名的事迹是设计马雅复兴建筑,也就是阿兹特克饭店,它位于南加州蒙罗维亚的美国66号公路旁,建于1924年

2022-12-26 #未解之谜

"黄金列车"引寻宝者波兰军队介入寻宝

"黄金列车"引寻宝者波兰军队介入寻宝

波兰政府官员也好心提醒,注意安全,小心车里有饵雷

2023-05-22 #未解之谜

沉船满载黄金 谁捞到就是谁的(顿斯科伊)

沉船满载黄金 谁捞到就是谁的(顿斯科伊)

这部电影以1912年为背景,讲述了一男一女在游轮上的爱情

2023-01-02 #猎奇八卦

封城期间英国人后院挖出大量15世纪金币

封城期间英国人后院挖出大量15世纪金币

综合媒体报导,仅2020年间,已经有超过4 7万件文物在大英博物馆的便携式古物计划Portable Antiquities Scheme中登记,仅是去年第一次封城期间,就报告了6,251件古物

2023-08-13 #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