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本文共有 64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这是一个关于成语“信不由衷”的小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李华的年轻人,他因为过去的种种经历,让他对人心产生了怀疑和不信任。后来,李华在一次意外中结识了一个善良的老人,老人用自己的行动和真诚的话语打动了李华。从此,李华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态度,学会了用真诚和诚信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最终,李华明白了“信不由衷”的含义,也体会到了真诚与信任的重要性。这个故事通过一个小小的成语,传递出了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力量,以及诚信的重要性。
信不由衷,比喻假意敷衍。
出自《春秋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西周东迁,郑国帮了不少忙,也得到许多好处。
不同角度,侧重点不同:
周平王看来,郑国确实帮了许多忙,不过也得到许多好处,应该对周感恩,现在这个态度有些?过于?傲慢。
郑庄公看来,郑国得到了不少好处,可是这是在帮助周的前提下得到的,理所应当的,周应该感谢才对,现在态度是要卸磨杀驴?
双方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周也真落寞了,有不满却不敢表达出来,反而搞些小动作,想扶持别人制衡郑庄公。
庄公自然不满,直截了当质问,周王竟然不敢承认。
于是乎,两国之间互相交换人质。
这足以表明诚心了吧?
似乎能,哪知道,周平王死了后,周的小动作变成大动作,直接推出虢公。
郑庄公哪里能吃亏,也派人取周的麦和禾。
两国之间的关系越闹越僵。
针对这个事情,“君子”就说了信不由衷那段话。
确实,内心本不是为了和平相处,互换人质也改善不了关系。
但是,“信不由衷”的“质”从古以来并不少,交换人质的目的不是为了永远和平,仅仅为了暂时麻痹对方。
我们转型不易,新知识内容立足于正能量、实用,觉得《虚情假意:成语小故事之信不由衷》对你有帮助,请留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