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本文共有 498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与清朝作战八十余年+准噶尔汗国的前世今生”是一部关于准噶尔汗国历史的著作,全面展现了准噶尔汗国与清朝的长期斗争,延续了八十余年。书中详细描述了准噶尔汗国的兴起与衰落,揭示了其前世今生的变迁。准噶尔汗国曾是一个强大的政治实体,对清朝构成了持续的威胁,两者之间的战争持续数代。通过对准噶尔汗国历史的梳理,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当时蒙古草原的政治格局和历史背景。该书不仅令人深刻认识到准噶尔汗国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也从多角度还原了这段动荡的历史,对深入了解中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26039赞176
有一场战争,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式打响,一直到乾隆二十年(1758年)才宣告结束,长达70年,这就是准噶尔之役。而如果算上战争的前奏和之后的延续,整个过程长达八十几年,给人民造成的影响更是远超百年,堪称中国版的百年战争。
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被称为盛世,康熙到乾隆时间跨度从1662到1795年,长达133年,然而有一场战争,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式打响,一直到乾隆二十年(1758年)才宣告结束,长达70年,这就是准噶尔之役。而如果算上准噶尔部噶尔丹继位后从1679年就开始的不断扩张战争和准部被平定后引发的大小和卓之乱,整个过程长达八十几年,给人民造成的影响更是远超百年,堪称中国版的百年战争。
( 电视剧中的噶尔丹 )
说起准噶尔,现在我们最熟悉的可能是个地名:准噶尔盆地(Junggar Basin),而对这个部族知之甚少。事实上,准噶尔盆地之得名正是来自于准噶尔汗国,这块如今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占地约38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第二大的内陆盆地,当初正是曾称雄中亚的准噶尔汗国的腹地。
38万平方公里有多大?作个对比可以看出,云南省的面积是39万平方公里,日本面积是37.7万平方公里,欧洲强国德国如今的面积是35.7万平方公里,而实际上,强盛时的准噶尔汗国面积远远不止这么大,极盛时期它的国土面积达到700多万平方公里,比之当时的亚洲霸主大清帝国也毫不逊色,那这么大一个汗国,怎么如今就销声匿迹了呢?这其中原因复杂,小院来细细说一说。
准噶尔的前世今生
准噶尔并非突然冒出来的部落,它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承,实际上,瓦剌、卫拉特、厄鲁特都是它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称呼。元明时期称卫拉特或瓦剌,明朝称瓦剌,清朝称为厄鲁特,这么多称呼里,由于那场举国震惊的土木堡之变,瓦剌可能是名气最大的一个,没错,准噶尔正是瓦剌,都是出自绰罗斯姓氏,在元明时期,对西部蒙古的称呼就是瓦剌,又称卫拉特,瓦剌是一个广义上的称呼,其中包括许多部落,主要是以定居在森林中的蒙古人为主,所以也被称为林中百姓。
自从站在人类历史上军功之巅的男人铁木真从草原上崛起后,东部蒙古,也就是后来被称为鞑靼的部落开始了统一,成吉思汗派长子术赤对卫拉特部进行招抚,草原之上崇拜强者,卫拉特部很识时务地归附了黄金家族,成吉思汗也待其不薄,以世代通婚对其首领进行笼络,可谓“世联戚贵”,权势显赫。
此后,卫拉特各部也一直忠于黄金家族,跟随着蒙古大军南征北战。直到朱元璋起兵推翻元朝,北元远遁,在明朝接连不断的北伐中备受打击,实力大损。元帝国从强盛时期的天下共主到被蓝玉在捕鱼儿海奇袭得手,传国玉玺也被缴获,北元末帝坤帖木儿汗父子仅以身免,不久即被鞑靼贵族鬼力赤杀死,鬼力赤去故元号,自立为汗,称回鞑靼,北元作为一个政治实体从此再也不复存在。
北元灭亡后,卫拉特部也摆脱了鞑靼的统治,为了争夺霸权,与鞑靼互相攻杀,实力此消彼长,到了1433年,瓦剌部首领脱欢攻杀鞑靼首领阿鲁台,立拥有黄金家族血统的脱脱不花为大汗,自任太师,重新统一了蒙古高原,脱欢死后,其子也先继承太师之位,收服兀良哈三卫,扫荡建州女真,拉拢西北诸卫,到了1448年,瓦剌实际统治下的蒙古汗国已经控制了东起女真,西达哈密及其以西的裕勒都斯河流域,北抵叶尼塞河上游,南临长城的广袤地区,控制的地区甚至比明朝还要大,史称“漠北东西万里,无敢与之抗者”。
随后,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的黑暗时刻“土木堡之变”,瓦剌大举入侵明境,大明皇帝朱祁镇被俘,明军精锐尽丧,举国震动,瓦剌兵锋直抵北京城下,如果不是于谦主持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后果难以想象。
1451年,也先袭杀了与其发生矛盾的名义上的可汗脱脱不花,并开始了大清洗,“凡故元头目苗裔无不见杀”,几乎将黄金家族的直系子孙斩杀殆尽。1453年,绰罗斯家族的也先自立为大汗,打破了蒙古大汗历来只能由拥有黄金家族血统成员出任的惯例,成为蒙古历史上第一位非“黄金家族”的可汗。
也先称汗后,变得昏庸残暴,甚至失去了本部瓦剌的拥戴,没过几年就被其手下阿刺知院起兵杀死,从此,瓦剌开始衰弱,东蒙古鞑靼部又卷土重来,卫拉特诸部只得往西迁移,再也没能恢复也先时期的强盛,直到噶尔丹的出现。
( 土木堡之变 )
准噶尔汗国的建立
西迁后的卫拉特,共有五大部,分别是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辉特部和准噶尔部。明末清初之际,当时的卫拉特各部盟主固始汗率众归顺后金,卫拉特从此成为清朝属国,名义上臣属于皇帝,但不受内地官员的管理。原先准噶尔只是卫拉特联盟的部落之一,并非汗国,到了康熙年间,准噶尔在其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的领导下开始崛起,击败了原来的卫拉特盟主鄂齐尔图汗,逐步控制了卫拉特诸部,把松散的卫拉特联盟变成了准噶尔汗国。
有必要介绍一下,当时成吉思汗已去世几百年,黄金家族的辉煌也已如同过眼云烟,但在蒙古高原,还是存在着这样的规矩:非黄金家族子孙没有资格使用“汗”的称号。比如噶尔丹的祖先,同样来自绰罗斯家族的也先,自立为大汗,最后众叛亲离,被部下所杀。
( 电视剧中的也先形象 )
到了清朝,为了笼络蒙古诸部,清朝政府认可其传统,非黄金家族擅自称汗者不得入贡。噶尔丹出自卫拉特的绰罗斯姓,虽然他拥有大汗的实际权力,但从血统上来说,他没有资格称汗。噶尔丹称汗后,上疏要求清廷确认其汗号,理藩院以卫拉特部称汗者不得入贡的先例为辞,指责噶尔丹“擅称汗号”,但为了笼络噶尔丹,并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而且还准许他纳贡。
事实上,无论清帝国承认或不承认,都无法阻挡噶尔丹继续他的霸业,此后数年间,统一了卫拉特诸部的噶尔丹先后出兵降服了叶尔羌汗国,征服了吉利吉思、塔什干等地,击破哈萨克部落。叶尔羌汗国由察合台后裔建立,疆域包括现在天山南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的广阔版图。吉利吉思部落的领地在如今的谦河至俄罗斯鄂毕河一带,塔什干是如今乌兹别克首都。此时,噶尔丹的势力已远及阿富汗等地,开始称霸中亚。
( 准噶尔汗国开始扩张 )
噶尔丹之死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向清帝国称臣的漠北喀尔喀蒙古发生内乱,其中的二大部落互相攻打,喀尔喀蒙古就是原来的鞑靼部落,也就是如今的外蒙古,历史上与准噶尔的瓦剌部落就是仇敌,与这给早就觊觎喀尔喀蒙古的噶尔丹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他乘机联合新继位的札萨克图汗沙喇挥师东进,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五月,噶尔丹领兵三万出科布多,意欲染指漠北蒙古。
准噶尔军先后轻松击败前来迎击的喀尔喀三部兵马,占领了喀尔喀大部,使得喀尔喀三部首领率数十万民众分路东逃涌入内蒙古,难民被清廷接纳,康熙拒绝了噶尔丹“倘折卜尊丹巴(喀尔喀部汗)往投皇上,或拒而不纳,或擒之畀我。”的提议,因此得到了喀尔喀三部众的感激,九月,三部首领盟会,决议归附清朝,由此,外蒙古正式从名义上成为清帝国领土,此时,准噶尔汗国控制的疆域达到了极盛。
噶尔丹在前线取得了胜利,没料到后院起了火,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噶尔丹在漠北闹腾得正欢,他的侄儿策妄阿拉布坦却趁噶尔丹远征之际率部反叛,占据了准噶尔本土,噶尔丹回军平叛却被高山所挡,未能取胜。此时的噶尔丹,已经失去了来自本土的兵员和粮饷的支持,变成了实际上的一支孤军,好勇斗狠的噶尔丹并不愿意就此放弃,他拒绝了清廷提出的调停的要求,继续清缴残存的喀尔喀部落,意图在外蒙古再次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同时把战火烧向了清朝边境。
噶尔丹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六月领兵南下,直抵内蒙古乌珠穆沁边界,并在此附近击败了一支试图将其赶出边境的清军,顺势进至克什克腾旗(在现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此处离北京已不太远,到这时,清帝国再也无法容忍,七月,康熙皇帝玄烨御驾亲征,在乌兰布通与噶尔丹交战,大败噶尔丹,噶尔丹仅剩数千人逃回科布多。
( 电视剧中的康熙 )
然而这只是准噶尔之役的开始,由于整个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七十多年,考虑到文章篇幅,细细说来未免太过繁琐,小院从时间线上来理一下这场战争的重要节点。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五月,噶尔丹领兵三万,再次出征漠北,次年三月康熙再次亲征,五月与噶尔丹在昭莫多(如今的乌兰巴托)交战,大败准军,噶尔丹仅以数骑逃走。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康熙皇帝驻跸宁夏,命费扬古、马哈思出击噶尔丹残部,清兵进抵狼居胥山,擒获噶尔丹之子,经此失败,噶尔丹再也无力回天,不久自尽。
( 噶尔丹画像 )
从策妄阿拉布坦到噶尔丹策零
如果认为噶尔丹死后就天下太平,那就大错特错了。策妄阿拉布坦继任了噶尔丹的准噶尔大汗,他接收了噶尔丹的全部领土并且继续扩张,康熙五十六年(17)十一月,他派手下大策零敦多布偷袭拉萨,杀死和硕特部首领拉藏汗,控制了西藏。次年十月,康熙发兵入藏,经过两年战争,清军将准噶尔军逐出西藏。康熙皇帝撰写平定西藏记,立御制平定西藏碑于布达拉宫前。
策妄阿拉布坦并不甘心失败,继续不断袭扰,为了消除威胁,当时正值盛世的清帝国在康熙六十年(17)三月计划出兵三路剿灭策妄阿拉布坦。这时,国际局势发生了变化,俄罗斯帝国在逐步吞并了哈萨克汗国后,企图招诱策妄阿拉布坦归顺俄国,为了避免策妄阿拉布坦在打击下选择归俄,清廷停止了用兵,安抚策妄阿拉布坦,双方关系暂时缓和。
但这只是暂时的,雍正五年(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病死,其子噶尔丹策零即位。
噶尔丹策零继承了先祖遗志,继续以不断扩张为毕生事业,雍正八年(1730年)噶尔丹策零偷袭清军的阿尔泰山大营。雍正九年六月,噶尔丹策零在和通泊之战中大败傅尔丹所部清军,这次失败清军损失惨重,参战的18名副都统以上将领仅4人生还,成为清军历史上对蒙古军队的最大败仗。
( 和通泊之战 )
雍正十年,噶尔丹策零、小策零敦多布东征发兵喀尔喀,当年六月,清额驸策凌在光显寺之战中大败准噶尔军。噶尔丹策零、小策零敦多布率残部突围遁去。雍正十二年(1734年),噶尔丹策零遣使与朝廷议和。双方大致以阿尔泰山为界划定边界,同时皇帝准许准噶尔入藏煎茶。从此,准噶尔与清朝之间又迎来了暂时的安宁。
准噶尔汗国的灭亡
到了乾隆十年(1745年),准噶尔爆发瘟疫,噶尔丹策零病死,噶尔丹策零死后,为了争夺汗位准噶尔爆发内乱。内战持续了七年之久,乾隆十七年(1752年),大策零敦多布之孙达瓦齐继承了汗位,但准噶尔的乱局早已被乾隆皇帝了解得一清二楚,乾隆认为“天与人归,机不可失”,为了替父亲雍正完成未竞之事业,他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春发兵二路出征准噶尔。
( 乾隆皇帝戎装像 )
乾隆的判断十分正确,长期内乱早已将准噶尔的实力消耗一空,清军长驱直入,作战顺利,五月即占领伊犁,六月达瓦齐被手下擒获缚送清军,强盛一时的准噶尔汗国至此宣告灭亡。
达瓦齐被擒后,战争并未马上停止,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当年就举兵反叛,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三月,乾隆派策楞为定西将军,发两路大军征讨阿睦尔撒纳。
十二月,原先归附的噶勒藏多尔济、巴雅尔也举兵反叛,攻陷乌鲁木齐。直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军才最终剿灭了叛军残部,在此一年前,逃入俄国的阿睦尔撒纳也已染病而死,到这时,清军平定准噶尔的战争,才取得了最终胜利。
准噶尔之役前后历时七十年,清帝国的皇帝从康熙到雍正直到乾隆,准噶尔汗更是经历了从噶尔丹到策妄阿拉布到噶尔丹策零再到达瓦齐的传承,相隔三四代人之久,准噶尔之役是乾隆皇帝“十全武功”之首。
准噶尔之役带来的后果是连锁的,准噶尔被平定后,原先被准噶尔看管的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领霍集占兄弟被释放,这二人被称为大小和卓,准噶尔汗国灭亡后,造成了权力的真空,大小和卓乘机兴起,不久就举兵反叛,引发了另一场战争:大小和卓之乱。这场战争实际上是准噶尔之役的延续,本文就不多作讲述了。
我们转型不易,新知识内容立足于正能量、实用,觉得《清朝长达八十余年的对抗:准噶尔汗国的前世今生》对你有帮助,请留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