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123排行榜 > 综合 > 正文

探索太极拳:太极柔功的健身奥秘

时间:2024-02-12

太极拳强调以柔克刚,注重身心调和,具有独特的内功修炼方式,可改善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

TIPS:本文共有 447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拳法之一,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健身效果。太极拳强调以柔克刚,注重身心调和,具有独特的内功修炼方式,可改善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太极柔功作为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呼吸调节和身体放松,通过慢速、舒缓的动作,同时锻炼身体的力量和平衡能力,有助于调整身体的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健身的效果。太极柔功对于改善关节灵活性,减轻压力,提高身体的抗力和免疫力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太极拳资料中关于太极柔功的健身作用备受关注,深受人们喜爱。

太极拳资料 简述太极柔功的健身作用,众所周知,太极拳的特点是用意不用力,从另一个层面讲就是柔的意思。太极拳养生已经成为人们养生的热门运动,在练习中,可以感受到太极拳对身体的按摩作用,下面随着太极拳资料练习一下吧!

1太极拳资料 简述太极柔功的健身作用

众所周知,太极拳的特点是用意不用力,从另一个层面讲就是柔的意思。太极拳养生已经成为人们养生的热门运动,在练习中,可以感受到太极拳对身体的按摩作用,下面随着太极拳资料练习一下吧!

简述太极柔功的健身作用

柔是太极拳的基本功,只有练习太极拳的柔功才能掌握太极拳松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太极拳的健身功效。

太极拳用意不用力”、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上述说法不是杨澄甫就是武禹襄或王宗岳所说,可以说是经典之论。

尚阴柔,成为太极拳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的形成显然源于老子思想。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传统太极拳习练以柔为用,但其目的在于能极坚刚”,所以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武禹襄语)。

太极拳要求刚柔相济,在练习中,要做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太极拳就是一种对称运动,也是一种矛盾运动。

赵铁庵传李经梧师之《太极拳秘宗》谱,中有《太极下乘武事解》一篇,其中说太极之武事,外操柔软,内含坚刚。而求柔软之于外,久而久之自得内之坚刚。实有心之柔软也,所难者内要含蓄坚刚,而不施于外,终柔软而迎敌。以柔软而应坚刚,使坚刚尽化无有矣 ”。

这种以柔克刚的体用,恐怕在世界搏击领域,惟以内家拳为然,而太极拳最为代表。

我们知道,这种拳学宗旨和技击理论是先人在长久的实践中发现并总结出来的,它诞生于古老而智慧的中国文化,是一株武术奇葩。

坚持练习太极拳有一种神奇的健身作用,是当代人健身的好运动,通过练习太极柔功可提高骨骼韧性,延迟衰老。

但是,在现实中以柔克刚”的功夫很不易得,并不是你练了太极拳就都能以柔软而应坚刚”了,许多人以为我不用力便能克敌制胜,以至于把四两拨千斤”极为泛化,而实际较艺对待中却无法施用。

要清楚,有心之柔软”即求柔软之于外”,目的是久而久之自得内之坚刚”。甚至可以说柔是假象或柔是过程和方法,而刚——内壮才是目的。怎样才能达此目的?这是关键。《太极拳秘宗》说要非沾连粘随已成,自得运动知觉,方为懂劲”。

武禹襄《太极拳解》谓能沾依,然后能灵活”。从物理学上说,一物欲依附一物,必轻盈必绵柔才可,两个硬性的刚物是不可能附着的,更不可能粘连。比如我们衣服上落个木棍不会沾上,肯定滑落,即是丢”。

而若衣服上落个毛发棉絮则会沾附而不脱落,这即是沾”,即不丢”。吴式太极拳传授独讲一个轻”字,便是此理。然而轻”之不易为非实修者不知,轻而灵,然后圆而活。轻灵圆活柔在其中矣。

故求柔软,必以沾连粘随轻灵圆活出之,积之久而为内壮,而为坚刚,而为纯刚。使有心之柔软,成无意之纯刚。在对待施用(知彼)为内含坚刚,在修身养性(知己)为气质纯阳,前者为内劲,后者为内丹。

昔年李老师讲沾粘手时,曾形象地用牛舌卷草”劲示范,让我们体会那种轻盈而松沉的吸附之感,至今难忘。李师同时精陈式,受陈发科耳提面命十余年,然李师讲陈式更强调松沉与缠丝,并不像讲吴式时那么强调轻灵的作用。

大概这也是太极拳虽同出一源却又流派分衍的原委。不同流派不同门户之大同小异也在此。比如同样学书圣”王羲之书法,智永得其秀雅,而欧阳询得其险劲,颜真卿则得其沉雄。

2太极拳资料 简述太极柔功的健身作用(2)

杨式大架之开展,孙式之圆随,武式之紧凑,吴式之轻灵,陈式之刚劲,赵堡之柔顺,均为特色,但都不离刚柔并济,虚实并用,蓄发开合之共旨。

柔的前提是外示安逸和松顺,但柔不可软,松也不可懈,软是无法发放对方的,比如蚯蚓是软,而柔是可以含刚而施用的,比如常山之蛇。

有功夫的太极拳家往往能在较艺时让对方不好受不得劲,我顺人背”,即让人感觉被捆绑一般,也是如蛇缠身,而且你越挣扎自身越紧,正是柔中的绵韧之刚劲的作用。关节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穿,虚灵在中”,正是此意。

不过,笔者认为柔外刚内才是功夫。外示安逸,内固精神。内固才是太极拳窍要。武禹襄说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十三势说略》),这都是至理名言。关键是内敛和内固。

武氏说神要内固和内敛,这是上乘层次的说法,对于中下乘或一般习练太极拳者而言,直接敛神是行不通的。太极修炼与道通,炼神是上乘。所以静”字是不二法门,形松意静,庶几近之,但还非究竟。

武氏还说全身意在蓄神”,重要的是由精气而生神,故养气充气练气然后始可言神。

可见,柔松顺的训练是为了让气脉贯通,气遍身躯不稍滞”,才可由丹田运气于四肢,但内家之运气是不运之运,先在心,后在身”,意到气到。所以,松柔是为了坚刚——此坚刚乃是内气充实,筋膜强壮的坚刚,并非肌肉发达之坚强。

当年俞敏老师说:内功雄厚之人,身无赘肉唯筋膜强健,骨坚皮松,看似皮包骨也。

气走于膜脉筋脉,力出于血肉皮骨”(《太极拳秘宗》),筋膜以柔软松透为用,其柔软而含坚刚,弹性也。有力者皆外壮于皮骨,形也,有气者是内壮于筋脉,象也”(引同上),太极乃大道,乃求虚灵而虚无,故轻形重象,轻外重内,轻力重意。

不修内家功夫,所用之力多阳脉所出,修内家功夫,所出之劲多阴脉所出,此间消息大矣。所以尚柔用阴者,道在无形虚空求也。以我之含蓄内敛,对彼之张扬外露,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者在此。

太极拳的基本功松柔

松柔是太极拳的基本功,初学太极拳要求做到松柔,到了高级阶段仍是松柔,离开松柔,便失去了练拳的意义。

于外是在意念的虚领下节节松开;于内是五脏六腑之安舒、经络气血之通畅,毫无死硬僵固之意。松而不散,松而不乱,松中有意气穿领。太极拳所有的基本功法和圆活、轻灵、浑厚的状态,以及知觉功夫和内劲功夫,都离不开松”和柔”。

有些人认为不用力就是松,这是不准确的。松是指精神上和形体上全面、彻底的放松,达到松净”状态,不存半点拙力笨劲。松的境界是自然的,而不是刻意的,否则适得其反。

放松是一个无限升华的过程,可见松是无止境的,人在练功前,关节僵硬,拙力恒生,很难放松,即使有了一定的功夫,也没有真正的做到松的要领。

如对敌之时,或因急于求胜,心浮气躁,在动作上强压于人;或因怕处于被动,强拔硬挺,就会出现顶牛”现象。松柔功夫高深者对敌时能随屈就伸,做到舍己从人”。

有些人教拳或学拳,一开始就从用”入手,实属不当。正确的练法应当从松”入手,自始至终,在每招每式中悉心体会松”的感觉。这种练法虽然在某一阶段看起来进步很慢,但这才是真正太极功夫的开始。

相反,不正确的练法会把人引向歧途,以致于学拳容易改拳难”。松则灵,松得越好,灵敏度越高,才能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境界。同时,只有松”得好,才能沉”得好。

现代人练习松柔的好处非常多,当今,人们的死亡率为什么那么高,就是因为长期的压抑自己,练太极拳松柔可缓解精神疲劳。

3太极拳资料 简述太极柔功的健身作用(3)

若有邪横硬力未除,则会出现凹凸、断续之病,消减太极内力的发挥。有些人认为,松”只有化”的功能,这是不全面的。松”不仅是化”的前提,同时也是发”的必备要素。

旧时用人力打夯,几人同时用力将夯高高举起,然后用全身之力带动手臂往下松抖,类似拳法上的松肩坠肘,以丹田之气发生催力,贯于夯体,其冲击效果远远大于用手机械地将夯体硬压下去。

在松”的基础上,通过内在意识统领,使整体协调一致,便可产生柔”劲,犹如竹条,根根纤维将其他组织均匀地串联起来,使其整体富有良好的弹性。

所以说,真正太极功夫上的松”和柔”,是在内意引领和内力灌充下的松”和柔”,无丝毫滞重,无刹那间断,外观如行云流水,内察却柔韧刚强。

太极拳松柔的表现

首先,从意念上来讲,思想要放松,只有大脑中枢神经充分放松了,肢体、内脏等,全身处处才有松柔的可能,这是松柔的最主要的前提。

第二,从动作的静态来讲,太极拳要求是要稳,要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塌腰、屈膝圆裆和泛臀等等。

以上动作,经常被提及,需要大家熟练的掌握它们的练法。

这些要领,实质上反映了身体各处自然放松、自然松沉,从而形成了上下一条线,上虚下实的姿势。

这个姿势,贯穿于动作的全过程,无时无处都不能被破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它是动作动态中的静态,在动作中要自始至终,保持这个静态。这就运用了物理学中的重心稳定原理。

这一原理是说,在动作步法转换的过程中,人体重心始终要落在底盘之中,人体才能稳定。

因此,当提腿迈步或退步的时候,重心仍要控制在支撑腿上,当迈步或后退的脚跟或脚尖着地时,重心才能缓缓移动,这样迈出或后退的腿,就能放松、轻灵,体现出迈步如猫行”。

同时,由于身体稳定,整个身体才能自然松沉。所以重心稳定原理,是保证静态,达到放松的重要条件。

第三,从动作的形态来讲,要求要圆,就是在腰脊的带动下,螺旋运转,决无直来直去。

很多人都有这样体会,沿着一条直线跑步到时候,要是突然改变了跑步的方向,就需要较大的力。

要是沿圆弧改变跑步的方向,就感到很容易,省力的多。

也就是说,在圆弧运动中改变方向惯性力容易克服重力,省力,放松和柔和。

第四、从动作的速度上来讲要缓慢便于放松。

第五、从动作的用力程度上来讲,要求要轻。太极拳不可能不用一点肌肉的收缩力,要是不用一点力的话,动作就无法维持。

但是,动作中要用的力,只是用来克服各肢体的重力,而保证动作的运行,不至于用多余的力,这样用力轻,从而达到松柔。

小结:综上所述,太极柔功是太极拳的基本功,是修炼太极拳的必经过程。学习太极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中,你会发现,太极拳是一项灵活的功夫,需要我们敏捷的大脑思维,达到松静境界。

我们转型不易,新知识内容立足于正能量、实用,觉得《探索太极拳:太极柔功的健身奥秘》对你有帮助,请留言收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4)
  1. double2024-02-12 15:05double[云南省网友]203.17.74.36
    感觉太极拳就像是在跟自己的身体对话,学习控制和平衡身体的力量。
    顶2踩0
  2. 花落独留伊人香2024-02-12 14:56花落独留伊人香[湖南省网友]202.8.0.92
    太极柔功不仅仅是一种健身方法,更是一种修心养性的功夫。
    顶0踩0
  3. 随风 而去2024-02-12 14:48随风 而去[黑龙江省网友]103.241.188.41
    @暗恋的忧伤练太极拳能锻炼身体,同时也能平复心灵,真是一举多得啊!
    顶0踩0
  4. 暗恋的忧伤2024-02-12 14:39暗恋的忧伤[重庆市网友]203.222.192.203
    太极拳真的太神奇了,柔和之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顶0踩0
相关阅读
武当宗师张三丰活了多久(相传活了218岁/太极拳创始人)

武当宗师张三丰活了多久(相传活了218岁/太极拳创始人)

那么武当宗师张三丰活了多久呢?据说活了218岁,下面就来盘点一下

2023-06-20 #探索发现

太极拳重心转换六要点

太极拳重心转换六要点

太极拳重心转换六要点重心转换在太极拳运行当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是练好太极拳的根本《拳论》曰立如秤准,活如车轮就是这个道理身体怎样立才如秤准,怎样活才如车轮,这里面就有着相当大的技巧问题本人习练24式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2-11-25 #生活知识

24式太极拳口令 轻松学会太极拳(附带全套演练视频)

24式太极拳口令 轻松学会太极拳(附带全套演练视频)

本次就给大家带来24式太极拳口令,这其中还有全套演练视频,大家可以一边跟着视频练习一边记忆学习太极拳的主要纲领,相信不久之后就可以学会太极拳

2023-09-23 #知识

最流行的十大中国武术:少林功夫历史悠久(太极拳闻名世界)

最流行的十大中国武术:少林功夫历史悠久(太极拳闻名世界)

而据小编所知,目前国家正式统计过的门派,有上千个之多,武术更是数不胜数,以下是十大中国武术,它们是现在比较流行的十种中国传统武术,接下来就随小

2022-12-06 #世界之最

太极之美:70余名老年人健身大联动

太极之美:70余名老年人健身大联动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讯五月的东平,鲜花盛开,遍地芬芳。太极的魅力,刚柔相济,源远流长。近日,全国老年人太极拳健身大联动东平分会场活动在白佛山广场举行。活动现场,全县70余...

2024-01-22 #综合

国家承认的10种气功 易筋经有惊人效果(可增强体质养生)

国家承认的10种气功 易筋经有惊人效果(可增强体质养生)

气功又分为很多种,也是有好有坏,下面探秘志小编就为大家来介绍一下国家承认的10种气功!国家承认的10种气功1、易筋经易筋经不仅是十大气功之一,还是金

2023-02-03 #猎奇八卦

传承形意拳 踏访蔚县非遗:党雪田先生夫妇新春之旅

传承形意拳 踏访蔚县非遗:党雪田先生夫妇新春之旅

形意拳传人党雪田先生夫妇新春蔚县非遗文化之旅将于新春期间举行。党雪田先生作为形意拳第四代传人,将带领夫妇一行人深入蔚县,探寻非遗文化的精髓。在这次旅行中,他们将参观传...

2024-02-10 #综合

他是汪伪三大汉奸之一 也是太极大师(被处决时身中五枪还能回头)

他是汪伪三大汉奸之一 也是太极大师(被处决时身中五枪还能回头)

别的政客喜欢穿上笔挺的西装和领带,他却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赤膊露出自己的肌肉

2023-01-30 #历史趣闻

中国有几大国粹:除京剧外还有三大国粹(常称四大国粹)

中国有几大国粹:除京剧外还有三大国粹(常称四大国粹)

有人认为其实是中国十大国粹,不过另一种说法认为最主要的则是四大国粹

2023-04-29 #科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