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很早就用肉眼观察到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后来认识到它们和地球一样是围绕太阳转动的行星。之后又陆续认识到天王星、海王星也是围绕着太阳转动的行星。1930年天文学家汤博发现了冥王星,并将其认定为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但是冥王星的质量和体积和其他几个行星相比明显小很多。本世纪初,科学家在冥王星轨道以外发现了一些个头和冥王星差不多的星球,冥王星的行星地位受到了挑战。冥王星被正式降级为矮行星。
冥王星尽管被降级,寻找太阳系内新的行星、矮行星的任务并没有结束。曾经有传言称在地球绕太阳轨道背着太阳的位置还有一颗行星,由于它始终躲在太阳后面故在地球上看不到它。这种低级谣言是不符合科学规律的,如果真的有这样一颗星球,那颗星球和地球的轨道都不会是稳定的。而且人类发射到太空中的探测器也未曾发现有这颗星球存在。
寻找太阳系内新的行星及矮行星,目光主要集中在海王星轨道之外的柯伊伯带。冥王星以及把冥王星从大行星的位子上拉下来的塞德娜、阋神星等矮行星就是处在柯伊伯带。在太阳系形成之初,一些较重的物质在引力作用下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类地行星;一些较轻的氢和氦被太阳风吹到较远的位置,在引力作用下聚集在一起形成木星、土星这样的气态行星。还有一些原行星盘碎片被吹到更远的位置,在这里可以形成比较小的星球。这个位置就是柯伊伯带。
从理论上讲,柯伊伯带中出现像地球这样大天体的概率很低,即使存在体积和地球差不多的行星,其密度也密度也要比地球的小。也有理论分析了柯伊伯带一些天体的运动轨迹,猜测还有一颗质量比地球甚至比木星还要大的行星没有被发现。理论归理论,在没有发现之前,谁也不能说太阳系内还有一颗大行星。
柯伊伯带之外绵延1光年的奥尔特云内存在一些彗星,也有可能存在一些个头比较大的石块、雪球等。若是说存在矮行星及行星,可能性不是没有,但可能性要比在柯伊伯带中还要小。因为这里的星际物质密度相对更小,需要更多的物质、更长的时间才能聚集出一颗矮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