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1941年 彭德怀的警卫员吞枪自尽(半年后才真相大白 这是为何)

时间:2022-12-20

抗日战争究竟有多苦呢?看看那些为这场战争牺牲的先烈

TIPS:本文共有 441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中国历史上最艰苦,最难熬的就是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究竟有多苦呢?看看那些为这场战争牺牲的先烈。尤其是在我国华北平原与山西省之间,有一处巍峨壮丽的山脉-太行山,这里曾承载了我军无数悲壮的牺牲。

巍巍太行埋葬过无数英烈的骸骨,见证过抗日英雄的身姿,也记录了那段沉痛的往事。1941年,彭老总带领队伍突破日军的封锁到达太行山,在此处与日军展开作战。就在战争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八路军总部却出现了意外。

一声枪响,彭老总的警卫员自尽了。到底是什么事情可以让一位意志坚定的警卫员走上不归路?他的死亡难道是敌人有意的安排?在进入正题之前,新来的朋友们,可以点点关注,既不错过未来精彩内容,又可回顾往期视频。

C号作战计划

1931年9月18日,这天是所有中国人都不可以忘记的日子。就在这一天,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沈阳。日本驻扎在东北的军队,自导自演了一场炸毁铁轨的戏码,借着这个戏码,日本以此为借口发动了战争。日本用炮火猛烈轰击我国军队,致使战火纷飞,硝烟弥漫。这场战争一直打到次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日本又扶持了伪满洲国政权,标志着日本在东北开始了长达14年的统治。

侵占东北后,日本再次偷袭上海,这次日本没有得手,被上海的守军阻挡了下来。之后双方停战,签订停战协议。这份协议只是短暂地阻止了日本侵占我国的野心。之后日本在1937年7月7日,侵华日本在北平又发动了一场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预示着中国开始了全面抗战。在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战统一战线后,彭老总遵从中央的决定,率领部队到太行山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彭老总在太行山建立了根据地后,就与敌人展开游击战争,与在正面战场上的国民党相互配合,共同支撑起了华北抗日的重任。彭老总擅长游击战,作战方法多变,常常还在日军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大规模摧毁日军的军用和生活物资,给予他们沉重的打击。

日军对共产党作战,不但用残酷的手段,还有阴毒的诡计,防不胜防。即使日军五易统帅,但是日军在共产党这边也没有讨到好处。1939年多田骏担任日军华北方面的司令员,实施“囚笼政策”,大量开始修铁路,修公路,挖沟壕,建碉堡。日军自己不修,都是抓老百姓,让老百姓替他们修。如果老百姓不修,日军不是杀人,就是烧村子,老百姓只能被迫去修。

日军这样大规模的修铁路,修公路,挖沟壕,建碉堡,就是想把彭老总带领的部队的困死。日军这样的行动,造成抗日根据地大规模的缩减,同时部队的活动范围受到的限制也越来越多。彭老总认为不能再单纯地考虑敌众我寡的力量对比,再不反击,根据地和部队的发展都将受到严重的威胁。1940年夏,八路军总部下达:破坏正太、白晋、平汉、津浦等主要铁路干线的命令。

初步预计要出动22个团,但是由于日军惨无人道,到后来参战部队发展到20万人,一百多个团,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百团大战”。在破坏了日军的主要铁路干线后,各个部队开始深入破坏日军的据点、车站,还攻击了日军重要的燃料基地-井径煤矿。日军得到消息后,大为恼火。开始集结重兵,对根据地展开大规模的扫荡。八路军积极发动群众,对日军的进行反扫荡的报复。

不管是日军的“分进合击”、“囚笼政策”、还是“治安强化”,都让八路军各个击破,让日军在华北无法安枕。八路军之所以能让日军屡屡战败,是因为八路军手里的两件法宝。那就是人民战争和官兵一致。人民战争,抗战是为人民而战,所以八路军有了人民的支援,就是有了强大的靠山和源源不断的力量。

官民一致,大大提升了八路军的战斗力。再加上还有正确的战略部署和作战方法,所以八路军才能让日军的阴谋无处可藏。八路军在华北开战的抗日游击战,利用地方广人民多的优势,弥补了武器装备落后的劣势。八路军用自己擅长的伏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突袭战等战术,让日军的进犯和扫荡都以失败告终,大大削弱了日军的有生力量。

1941年7月多田骏被调走,日军将长沙战区的冈村宁次调到华北,任华北司令员。冈村宁次一直在参谋本部工作,之前又担任过孙传芳的军事顾问,他对中国有着一定的了解。加之他又是情报科出身,对比跟他同级别的军官更注重情报工作。

冈村宁次上任后,专门找人收集了彭老总的相关的情报,并且仔细研究了彭老总的作战报告和战场数据,分析出了彭老总的作战风格。冈村宁次认为,不能强行与彭老总带领的部队进行作战,尽管当时日军的兵力是彭老总带领部队的6倍左右。

但是跟有着丰富山地作战经验的彭老总部作战,就连冈村宁次也没有绝对的把握赢。冈村宁次见在正面战场上消灭不了彭老总,就想着利用间谍刺杀彭老总和八路军其他将领。冈村宁次制定了一项代号为“C”的秘密作战计划,成立特工小队。派遣小队队员打入八路军内部,找出八路军的具体位置,刺杀彭老总。

特务行动,警卫开枪自尽

冈村宁次来到华北接任华北司令后,派大军扫荡华北地区,但是遇到由彭老总领导八路军,所以他的战略目标一直没办法实现。冈村宁次是做间谍出身,这个时候正面战场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就想到了派间谍潜入八路军,刺杀彭老总。

加之日军擅长“以华制华”,他们在战争早期抓了一批青年学生和农村女青年,有的用暴力威胁,有的用金钱诱惑,把他们培养成间谍,秘密潜回八路军内部,随时准备行动。冈村宁次派来执行任务的,是一个叫梅芳的农村女青年。这个女青年怎么会被派来执行刺杀彭老总的任务呢?

这个叫梅芳的女青年,是彭老总警卫员王满星的表姐。实际上这个梅芳只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在日军的一次扫荡中,梅芳的家人都被日军杀害,她也被抓走了。之后在日军的金钱诱惑下,加入日军特高课,在特高课经过一关又一关的训练,成一名特务。冈村宁次经过与彭老总的交手,发现他很厉害,决定实施“C号作战计划”。之后在特高课精心挑选,最终锁定了梅芳。

梅芳能被选中是因为他的表弟是彭老总的警卫员,可以经常接触到他。之后冈村宁次又对梅芳进行了一系列的针对训练。冈村宁次还安排发展的“内鬼”,地主刘三柱与梅芳接头。之后让梅芳伪装成逃难的难民去投靠王满星。

王满星为人忠厚老实,看到表姐千里迢迢来投奔自己,又得知表姐梅芳的家已经被日军灭门,表姐也没有其他亲人可以投靠了。王满星得知了表姐的遭遇后,怎么能抛下表姐不管呢?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女人生活很不容易,加之现在表姐也只有他这唯一的亲人了。王满星作为八路军战士,对日军的行径本来就深恶痛绝。所以王满星就安排梅芳在附近的村子住下。

由于亲人来了,王满星经常去探望,还会帮梅芳干一些挑水、劈柴的家务活。王满星常年跟随部队作战,身边都是大老爷们。梅芳长得漂亮,加之她又刻意对王满星嘘寒问暖,王满星何时见过这种阵仗,慢慢地王满星就沦陷在梅芳精心编织的美梦中。

梅芳把自己伪装成贤妻良母,时不时还跟王满星憧憬一下未来的生活。王满星认为这个表姐喜欢自己,自己终于找到了贴心人。一来二去,两人感情加深,虽然没有正面承认两人的恋人关系,但是身边的人也都默认了两人的关系。梅芳跟王满星相处了一段时间后,自认为已经能掌控王满星了。梅芳终于按奈不住,露出了狐狸尾巴。

冈村宁次这边也通过刘三柱,给梅芳下达了刺杀彭老总的命令。于是梅芳就在王满星来看她的时候,对王满星说让他去刺杀彭老总。能成为彭老总的警卫员,肯定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身手要十分厉害,战斗力要强,党性要可靠。

王满星跟随彭老总多年,一直负责保护彭老总的人身安全。王满星对彭老总有着深厚的感情,深受彭老总人格魅力吸引。尽管梅芳多次怂恿威胁,王满星都没有下手刺杀彭老总。梅芳没有料到王满星对彭老总的感情竟然这么深。

王满星知道了自己心爱的姑娘竟然是特务时,他伤心欲绝。这个时候王满星也意识到了,梅芳对他所有的“嘘寒问暖”,都只是梅芳为达目的使用的手段而已。王满星对彭老总忠心耿耿,对于刺杀彭老总这件事情,王满星不会容忍,更不会跟梅芳同流合污。王满星认为自己无颜面对彭老总和战友,跟女特务有联系。自己的一辈子的清白都被毁了,于是选择了吞枪自尽。

案件调查,抓捕特务

1941年12月,窗外雪花纷飞,寒气逼人,彭老总所在的八路军总部一片静谧,一声枪响打破了这片静谧。现在正是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虽然彭老总所在的地方戒备森严,但也不排除有间谍和特务的渗透和刺杀。

所以这声枪响让众人提心吊胆,慌忙往彭老总的住处跑,当众人赶到,看到彭老总安然无恙开门走出来,众人的心落了地。之后众人开始检查枪响的房间,最后发现是彭老总的警卫员王满星吞枪自尽,倒在血泊里。根据有经验的医生分析,王满星是自杀,但是围观的同志议论纷纷,说王满星是被潜藏的特务杀的。

因为王满星是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和老党员,意志坚定,对党和彭老总都是忠心耿耿。这样的人怎么会自杀呢?战士们没有时间体会失去战友的悲痛,就被紧张占据。这可是彭老总身边的警卫员,他的死亡意味着彭老总的生命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在反攻日军围剿的关键时候,彭老总决不能出现任何意外。为了查清此次事件,破过很多大案的锄奸队长杨奇清接手了这个案件。接到任务后的杨奇清,来到现场经过勘察,杨奇清认为王满星是下颌中弹,这个位置更符合自杀的情形由于一时没有线索,为避免在部队引起恐慌,于是组织上宣布王满星是因精神错乱而自杀。

但是杨奇清并没有放弃对这个案件的调查,在一次的深入调查中,杨奇清发现了一个反常情况。王满星同宿舍的人反映,他有段时间不对劲,一个人蹲在河边老半天,别人喊他,他也没有反应,以为王满星生病了还替他值班。但是谁都没有料到,王满星会在舍友出去执行任务的时候自杀。由此可见,王满星的案件没有那么简单,杨奇清下定决心要搞清楚真相。

杨奇清在展开调查的时候,发现所有的疑点都集中在王满星表姐梅芳的身上。在对梅芳进行询问后,杨奇清发现梅芳的漏洞很大。

但是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杨奇清让梅芳回去缓两天,再来说明情况。梅芳就是在这两天露出了马脚。尽管给了梅芳两天的冷静期,杨奇清依然没有放松对梅芳的监视。梅芳在这两天的冷静期内,偷溜到镇上跟刘三柱见面了。就在他们见面的时候,被锄奸部的同志,抓了个正着。锄奸部的同志以为梅芳会什么都不说,但是事实恰恰相反,刚一开始审讯,梅芳就招供了。

原来梅芳是日军派来的特务,他的任务就是刺杀彭老总。王满星只是他完成任务的垫脚石。王满星的自杀事件,终于真相大白,而梅芳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王满星自杀的背后,原来是日军想利用美人计,妄图刺杀彭老总。日军的秘密计划无疑是失败的,但是还是对八路军造成了伤害。警卫员的自杀也引人深思,他没有对不起彭老总,为了守住自己的底线自杀。

而梅芳却没有守住自己的本心,助纣为虐残害同胞。无论什么时候人都要守住本心,尤其是在家国大义面前更要守住自己的底线,这样才不会对不起那些为此牺牲的先烈们。

我们转型不易,新知识内容立足于正能量、实用,觉得《1941年 彭德怀的警卫员吞枪自尽(半年后才真相大白 这是为何)》对你有帮助,请留言收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抗美援朝 3兵团吃了败仗(彭德怀批评王近山:你可是刘伯承的兵)

抗美援朝 3兵团吃了败仗(彭德怀批评王近山:你可是刘伯承的兵)

...阻,王近山提着刀就要自己上。所以刘伯承给他派了6.7个警卫员,就是在他不听劝的时候拉着他。1951年3月16日,王近山率领12军、15军、60军组成的3兵团入朝参战,这都是第二野战军的老部队。有“常胜将军”和“二野...

2023-07-16 #历史趣闻

1942年 彭德怀的警卫员举枪自尽(保卫部长调查后发现更大的阴谋)

1942年 彭德怀的警卫员举枪自尽(保卫部长调查后发现更大的阴谋)

...动的人们赶到枪响发生的地点时,发现彭德怀副总司令的警卫员王满新,在自己住所内的床上举枪自杀了。据王满新的未婚妻讲,王满新自杀是因为他突发疾病,脑子不清醒的情况下浑浑噩噩地用手枪自杀了。然而,当总部保卫...

2022-12-01 #历史趣闻

抗战胜利前夕(女匪首红姑和前去收编她们的党代表却离奇失踪了)

抗战胜利前夕(女匪首红姑和前去收编她们的党代表却离奇失踪了)

...方文才政委和警卫员三个人。至此,党代表失踪一案终于真相大白。司令员老泪纵横,痛不欲生,悔不该当年让政委来山上,一时疏忽大意酿成了惨剧,以致遗恨终生!几天后,丁铁山被就地枪决,以告慰英烈在天之灵。魂兮归...

2023-06-28 #历史趣闻

日本如月车站莲实回来了吗(如月车站事件7年后真相大白)

日本如月车站莲实回来了吗(如月车站事件7年后真相大白)

...的是最后这名少女竟然下落不明!直到如月车站事件7年后真相大白,一切的真相才被揭开。一、日本如月车站事件说到日本如月车站事件,据说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时正处于2004年,一名叫莲实的男子在晚间11时搭上一列电车...

2023-01-07 #灵异恐怖

彭宇案5年后真相大白:彭宇承认撞到徐老太(谜案追踪)

彭宇案5年后真相大白:彭宇承认撞到徐老太(谜案追踪)

...了一位摔倒了的老太太,然后被讹钱,但是彭宇案5年后真相大白,彭宇自己承认是自己撞到了徐老太。一、彭宇案5年后真相大白说到彭宇案,发生在2006年11月20日,64岁的退休职工徐寿兰在南京水西门广场公交站等车时,有2辆83...

2023-01-18 #奇闻异事

于英生杀妻案:错判17年后真相大白(真凶竟是原警督)

于英生杀妻案:错判17年后真相大白(真凶竟是原警督)

...彻底的毁坏了犯罪现场,不过受害人体内的精液DNA成为了真相大白的关键证据。于英生17年后在法庭上看到真凶武钦元的时候,内心的滋味非常复杂,当时武钦元只要一有发言机会就会向于英生表示自己的忏悔,还说自己进了看...

2022-11-30 #奇闻异事

钱学森回国时收到神秘电报:中途不要下船(50年后真相大白)

钱学森回国时收到神秘电报:中途不要下船(50年后真相大白)

...坎坷,钱老在归国途中收到电报:中途不要下船,50年后真相大白。一、科技落后,赴美深造钱学森在国内学习期间,通过报道和学术期刊深深了解到当时西方国家的科技如何飞速发展,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远超中国...

2023-10-04 #历史趣闻

1934年 辽宁山村惊现坠龙事件(70年后终于真相大白)

1934年 辽宁山村惊现坠龙事件(70年后终于真相大白)

"龙行踏绛气,天半语相闻。混沌疑初判,洪荒若始分"在中国的古代传说之中,龙是一种为人们所尊崇的上古神兽。在中国,人类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是龙之子,中华儿女被称为是龙的传人。与西方传统中龙的凶恶形象不...

2023-01-11 #历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