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123排行榜 > 讨论 > 正文

中国上将排行榜简介(55年共产党第一位上将排名是谁)

时间:2023-01-12 07:23:01

相关推荐

中国上将排行榜简介(55年共产党第一位上将排名是谁)

以下为官方排名,官方宣称排名不分先后(节选部分将军介绍):

1、萧克(1907.07.14-2008.10.24),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萧克(1907年7月14日—2008年10月24日),原名武毅,字子敬。乳名克忠,湖南嘉禾泮头小街田村人,黄埔军校四期毕业。

1925年萧克投笔从戎,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和长征,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红六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等职。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冀热察挺进军司令、晋察冀军区副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第四野战军第一参谋长等职。

全国解放后,任军训部部长、训练总监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军政大学校长、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是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十二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2、李达(1905.04.19-1993.07.12),时任国防部副部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李达(1905—1993)原名李德三,陕西省眉县人。早年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后考入冯玉祥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连长、师参谋长、军参谋处处长、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湘赣苏区反“围剿”,参与创建湘鄂川黔苏区和长征。

抗美援朝期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1954年 11月,李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计划部、监察部部长。197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93年 7月12日,李达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3、张宗逊(1908.02.07-1998.09.14),时任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张宗逊(1908-1998),陕西省渭南县(今渭南市)人。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军长、红军大学校长、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兼富甘警备司令、八路军旅长、第一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北伐战争、秋收起义、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冀中抗日、百团大战、解放西安、解放兰州、解放青海等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军校部部长、总后勤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8年9月1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

4、李克农(1899.09.15-1962.02.09),时任副总长兼外交部副部长。

李克农(1899.9.15~1962.2.9),汉族,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红军工作部部长;参加长征后,任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抗战时,在国民党统治区协助周恩来、叶剑英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外交部副部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情报部部长。

1953年起,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62年2月9日在北京逝世。

李克农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我党我军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以对党无限忠诚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在紧急关头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在关键时刻向党中央提供了决策性情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5、王震(1908.04.11-1993.03.12),时任副总长兼铁道兵司令、政委。

王震(1908年4月11日-1993年3月12日),湖南浏阳人。1924年参加工作。1927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上将军衔。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常委、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职。

王震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在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深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6、许世友(1905.02.28-1985.10.22),时任副总长兼南京军区司令。

许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1955年许世友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

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副主任。

1985年10月22日16时57分,许世友因病逝世,享年80岁。

7、邓华(1910.04.28-1980.07.03),时任副总长兼沈阳军区司令。

邓华(1910.4.28—1980.7.3) ,湖南郴县人。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中国工农红军连党代表、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八路军军分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旅政治委员,东北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市卫戍司令、辽吉军区司令员、纵队司令员、军长、兵团司令员等职。

参加了古田会议、长征、湘南起义、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赣战役、广东战役等,组织指挥了海南岛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协助彭德怀指挥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战役,组织指挥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上甘岭战役及1953年夏季反击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0年7月3日在上海病逝。

8、彭绍辉(1906.09.06-1978.04.25),时任副总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彭绍辉 (1906.9.6—1978.4.25),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湖南省湘潭县韶山人 。1928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班长、中队长、大队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科长、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处长、旅长、军分区司令员、大学副校长、分校校长、军区副司令员、纵队副司令员、军区司令员、纵队司令员、军长、军区参谋长、军区副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副总参谋长等职。

参加了参加了平江起义、长沙战役、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长征、百团大战、吕梁战役、汾孝战役、陇东追击战、指挥陇南和四川金堂地区的剿匪作战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校长、西北军区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8年4月2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2岁。

9、张爱萍(1910.01.09-2003.07.05),时任副总长。

张爱萍,1910年生于四川达县。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早年在家乡参加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现代国防科技建设的领导人之一。

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建国后张爱萍曾就任过华东军区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要职,同时还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党的中央委员等职务。2003年7月5日,张爱萍病逝于北京。

10、杨成武(1914.10.08-2004.02.14),时任副总长兼北京军区司令、防空军司令。

11、韩先楚(1913.02.-1986.10.03),时任副总长。

韩先楚(1913年2月 - 1986年10月),男,湖北省红安县(原黄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首任军长,原中央军委常委,福州军区原司令员,兰州军区原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2、李涛(1905.09.04-1970.12.20),时任总参谋部三部部长。

李涛(1905.9.4—1970.12.20),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湖南省汝城县延寿瑶族乡新坡村四组人。1925年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队长、营党代表、大队政治指导员、支队政委、纵队政委、师政委、分局局长、科长、局政委、纵队司令员、政治部主任、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处长、政治教官、秘书长、局长、部长等职,参加了秋收起义、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作战、南雄水口战役、长征、东征等战斗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涛历任中央军委作战部部长兼第1局局长兼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校长,中央军委技术部部长,总参谋部第三部部长、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0年12月20日在广州病逝,享年65岁。

13、傅秋涛(1907.08.03-1981.08.25),时任总参队列部长。

傅秋涛(1907.8.3-1981.8.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湖南省平江县人。1925年参加雇农工会,1927年参加平江农民扑城暴动,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赤卫团政委、平江县工会委员长、湘鄂赣省总工会委员长、湘鄂赣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湘鄂赣省委副书记兼第三作战区政委、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湘鄂赣省军区政委、湘鄂赣抗日红军军事委员会主席、湘鄂赣人民抗日红军游击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皖南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委;

新四军第7师副师长、中共鲁南区党委书记、鲁南军区政委、中共鲁中南区委第一副书记、鲁中南军区司令员、华东支前委员会主任兼华东支前司令部司令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第一副书记、山东军区第一副政委等职。

参加平江农民扑城暴动,参加配合红军攻打长沙的战斗,参与领导湘鄂赣苏区反“围剿”,参与领导同国民党当局谈判,参与创建苏南抗日根据地,参加皖南秋季反“扫荡”,组织动员大量人力、物力支援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傅秋涛历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代理书记兼山东军区政委、中央复员委员会秘书长、武装部部长、总参谋部队列部部长、动员部部长、中央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副主任、总参谋部顾问等职。

参与领导数百万复员军人的安置工作,为实行义务兵役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了大量工作。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1年8月2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4岁。

14、王平(1907.10.12-1998.02.08),时任总参动员部长。

王平(1907.10.12-1998.2.8),湖北阳新县王英镇东源(原三溪口镇永福里横溪沅乡)大湖地村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名王惟允,后改名王平。民国十九年(1930年)五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九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他还是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员。

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晚年撰写出版了《王平回忆录》。

15、吕正操(1904.01.04-2009.10.13),时任总参军事交通部长。

吕正操(1904年1月4日—2009年10月13日),原名吕正超,字必之。奉天省(今辽宁省)海城县(今海城市)人。8岁时在本村小学读书。1918年到缫丝厂当学徒。1922年参加东北军。1923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

毕业后,任东北军第五十三军连长、营长、少校副官队长,第一一六师参谋处长,六四七团、六九一团团长。1933年参加热河抗战。1936年组织“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任总队长,参加“西安事变”。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冀中军区司令员兼冀中行政公署主任,冀中区总指挥部副总指挥。1943的任晋绥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副部长、代部长,中央军委军事运输司令员,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部长。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4年任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工地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铁道兵第一政治委员。1965年任铁道部部长。1983年6月至1988年3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09年10月13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 命家吕正操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106岁。他是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上将。

16、傅钟(1900.06.23-1989.07.28),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

17、肖华(1916.1.21-1985.08.12),时任总政副主任兼总干部部副部长。

18、甘泗淇(1903.12.21-1964.02.05),时任总政副主任。

19、宋任穷(1909.07.11-2005.01.08),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20、赖传珠(1910.04.03-1965.12.24),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

21、洪学智(1913.02.02-2006.11.20),时任总后副部长。

22、周士第(1900.09.09-1979.06.30),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长。

23、郭天民(1905.08.-1970.05.26),时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长。

24、周纯全(1905.10.08-1985.07.28),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25、杨至诚(1903.11.30-1967.02.03),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26、陈再道(1909.01.24-1993.04.06),时任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兼武汉军区司令、湖北军区司令员。

27、陈奇涵(1897.09.23-1981.06.19),时任军事法院院长。

28、王宏坤(1909.01.22-1993.08.20),时任海军副司令。

29、苏振华(1912.06.02-1979.02.07),时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30、刘亚楼(1910.03.12-1965.05.07),时任空军司令。

31、刘震(1915.03.03-1992.08.20),时任空军副司令。

32、陈锡联(1915.01-1999.06.10),时任炮兵司令。

33、韦国清(1913.09.02-1989.06.14),时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长公安军副司令。

34、陈士榘(1909.04.14-1995.07.22),时任工程兵司令。

35、陈伯钧(1910.11.26-1974.02.06),时任军事学院副院长。

36、钟期光(1909.01.02-1991.05.22),时任军事学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37、宋时轮(1907.09.10-1991.09.17),时任总高级步校校长。

38、朱良才(1900.09.27-1989.02.22),时任北京军区政委。

39、董其武(1899.11.27-1989.03.03),时任69军军长。

40、唐亮(1910.06.13-1986.11.20),时任南京军区政委。

41、叶飞(1914.05.07-1999.04.18),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兼福建军区司令。

42、杨得志(1911.01.03-1994.10.25),时任济南军区司令。

43、王新亭(1908.12.23-1984.12.11),时任济南军区政委代司令员。

44、黄永胜(1910.11.17-1983.04.26),时任广州军区司令。

45、李天佑(1914.01.08-1970.09.27),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兼广西军区司令。

46、陈明仁(1903.04.07-1974.05.21),时任55军军长。

47、贺炳炎(1913.02.05-1960.07.01),时任成都军区司令。

48、阎红彦(1909.10.26-1967.01.08),时任成都军区第一副政委。

49、谢富治(1909.08.-1972.03.26),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兼政委。

50、陶峙岳(1892.9.18-1988.12.26),时任新疆建设兵团司令。

51、乌兰夫(1906.12.23-1988.12.08),时任内蒙古军区司令、政委。

52、周桓(1909.02.22-1993.10.27),时任沈阳军区政委。

53、杨勇(1912.10.28-1983.01.06),时任志愿军司令。

54、李志民(1906.07.09-1987.11.16),时任志愿军政委。

55、赵尔陆(1905.06.04-1967.02.02),时任二机部长。

扩展资料:

一、55名上将的级别

正兵团级33名:张宗逊、宋任穷、赵尔陆、萧克、王震、许世友、刘亚楼、邓华、杨得志、王宏坤、李克农、李达、杨成武、李涛、萧华、甘泗淇、赖传珠、陈奇涵、宋时轮、苏振华、陈锡联、陈士榘、王新亭、谢富治、叶飞、黄永胜、朱良才、杨勇、傅钟、周士第、陶峙岳、董其武、陈明仁。

副兵团级19名:周纯全、陈再道、彭绍辉、陈伯钧、张爱萍、傅秋涛、韩先楚、唐亮、洪学智、李志民、周桓、李天佑、刘震、杨至诚、王平、钟期光、郭天民、韦国清、吕正操。

准兵团级1名:贺炳炎。

无军队级别者2名:乌兰夫、阎红彦。

二、现役上将

1、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范长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常万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

赵克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张又侠(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魏凤和(中央军委委员)

李作成(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

张升民(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6])

戚建国(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

王冠中(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

徐粉林(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

贾廷安(军委政治工作部副主任)

杜恒岩(军委政治工作部副主任)

刘粤军(东部战区司令员)

郑卫平(战略支援部队政委)

魏亮(南部战区政委)

赵宗岐(西部战区司令员)

宋普选(军委后勤保障部部长)

殷方龙(中部战区政委)

韩卫国(陆军司令员)

刘 雷(陆军政委)

王家胜(火箭军政委)

高 津(战略支援部队司令)

2、海军上将

吴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苗 华(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

孙建国(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

3、空军上将

许其亮(中央军委副主席)

马晓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乙晓光(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

刘亚洲(国防大学政委)

于忠福(空军政委)

4、武警部队

王 宁(武警部队司令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国上将

百度百科-中国军衔制度

百度百科-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中国上将排行榜简介 55年共产党第一位上将排名是谁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有没有排名

当时中 央对上将的排名顺序,既不是按他们的职务、级别、资历等条件来定,也不是按姓氏笔划来排序,而是按上将们所在大单位的顺序和任职顺序排列,即第一批55人是按照国防部、军委 各 总 部(总 参 谋 部、总 政 治 部、总 干 部 部、总 后 勤 部、训 练 总 监 部、武 装 力 量 监 察 部 等 各 总 部)、军种、兵种、军事院校、大军区、志愿军等各大军事单位的顺序排列的。

1955年开国上将排名?

1955年开国上将排名:

1、萧克。2、李达。3、张宗逊。4、李克农。5、王震。6、许世友。7、彭绍辉。8、张爱萍。9、杨成武。10、韩先楚。11、李涛。12、傅秋涛。13、王平。

14、吕正操。15、傅钟。16、肖华。17、甘泗淇。18、宋任穷。19、赖传珠。20、洪学智。21、周士第。22、郭天民。23、周纯全。24、杨至诚。25、陈再道。

26、陈奇涵。27、王宏坤。28、苏振华。29、刘亚楼。30、刘震。31、陈锡联。32、韦国清。33、陈士榘。34、陈伯钧。35、钟期光。36、宋时轮。37、朱良才。

38、董其武。39、唐亮。40、叶飞。41、杨得志。42、王新亭。43、黄永胜。44、李天佑。45、陈明仁。46、贺炳炎。

47、阎红彦。48、谢富治。49、陶峙岳。50、乌兰夫。51、周桓。52、杨勇。53、李志民。54、赵尔陆。

扩展资料:

开国上将介绍:

1、李克农:

1899年出生于安徽巢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李克农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我党我军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以对党无限忠诚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在紧急关头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在关键时刻向党中央提供了决策性情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2、刘亚楼:

原名刘兴昌。清宣统三年2月出生于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刘克芳是勤劳正直的农民。

兴昌出生不久,母亲死于产褥热。房亲刘德香急人所急,将不满周岁的女儿抱给别人作童养媳,收养兴昌作养子。从此,兴昌改名刘振东。

振东8岁读私塾,9岁转入崇德小学。14岁进湘店高小,15岁进武平县立初中,16岁考入省立第七中学。因交不起学费而中途辍学。

回乡后,共产党员刘克模聘请他任崇德学校教员。不久,刘克模、李长明派刘振东、刘永光等在店下开文昌栈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

1931年起,亚楼先后担任中央红军第十一师、第二师政治委员。参加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五次围剿战斗。

第一次反围亚楼团捉了国民党十八师师长兼前敌总指挥张辉瓒。第二次反“围剿”,亚楼手把手教团连政工干部制订政工规划,鼓励政工人员起模范作用。第三次反“围剿”,亚楼的十一师全歼国民党军最精锐的52师。

3、张宗逊:

渭南县赤水镇堰头村人,1927年4月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1924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2月转为中共党员,同年入黄埔军校学习。

他参加了北伐战争、秋收起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斗洗礼。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舍生忘死,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英勇善战,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军事训练和军队院校管理建树颇多,被公认为军事教育家。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他是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国上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子睿2023-07-02 22:12子睿[河南省网友]203.5.4.139
    这个问题太专业了,对军事历史不太了解,希望有大神来解答。
    顶9踩0
相关阅读
开国上将战力排行榜(1955年开国上将排名)

开国上将战力排行榜(1955年开国上将排名)

1955年开国上将排名:1、萧克。2、李达。3、张宗逊。4、李克农。5、王震。6、许世友。7、彭绍辉。8、张爱萍。9、杨成武。10、韩先楚。11、李涛。12、傅秋

2023-09-17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但他为何1982年才入党)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但他为何1982年才入党)

陶峙岳将军出生于湖南宁乡,在小的时候家境还算富裕,在1904年考入长沙城南师范附属小学,两年后就考入了求忠中学,由于家里管理的不严父母又把他转入了

2023-05-17

八路军六个正副师长 五位授衔元帅(为何120师副师长为上将)

八路军六个正副师长 五位授衔元帅(为何120师副师长为上将)

因为八路军在抗战时期只有3个主力师,一共有6位正副师长,其中5位正副师长成为了元帅,唯独120师的副师长萧克被授为上将军衔

2023-06-03

蒋介石曾经进行过授衔仪式 其中朱德上将(贺龙中将 林彪中将)

蒋介石曾经进行过授衔仪式 其中朱德上将(贺龙中将 林彪中将)

所以中国最后通过西安事变,决定了两党合作一致对外,赶走了小日本,但是由于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党不和,最终又走向了内战

202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