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1952年志愿军第67军军长 在朝鲜骤然去世(为何对外隐瞒死因死讯)

时间:2023-05-16 04:07:01

相关推荐

1952年志愿军第67军军长 在朝鲜骤然去世(为何对外隐瞒死因死讯)

1952年12月10日,抗美援朝中国志愿军第六十七军军长李湘突然传来死讯,军中却没有一人知晓李湘军长因何而去世,甚至连中共中央高层都不知其中缘由。

同月11日,李湘军长的遗体运回祖国,并在石家庄举行公祭。在公祭会上,志愿军才从领导人的“报丧”中得知,李湘军长早已于7月8日逝世。这令众人惊讶不已。

李湘军长为何突然逝世?援朝志愿军高层又为什么要将李湘军长的死讯向后推迟五个多月才公布呢?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临危受命 赴朝参战

1950年10月8日,中共中央政府迅速集聚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作为总司令,率领众军前往朝鲜半岛作战,而李湘军长就在行军行列中。中国一向秉持着“和谐共处”的外交政策,为何如今主动出军朝鲜呢?一切都要从1948年的朝鲜说起。

1948年8月15日,掌控朝鲜南北两区的苏联、美国,由于政见不合、利益冲突,导致双方以侵略战胜国的“姿态”,分别在朝鲜南、北部建立两个不同性质的政权。

这令朝鲜半岛形成了南北割据的局面,南、北政府也由于朝鲜统一问题,双方斗争日渐尖锐化,在分界线上的武装冲突次数也逐渐增加,朝鲜半岛的局势不容乐观。但由于事关苏、美两个大国,南北双方不敢轻举妄动,一直以来都处于胶着状态。

到了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人民军按捺不住统一朝鲜的“野心”,向南韩的政治中心进军,朝鲜战争随即爆发。

这场战役严重侵害了美国在南韩的把控权,以及美方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美方政府立即派兵干涉。虽然一开始,朝鲜人民军处于战争优势地位,但美国大军的加入令局势发生大转变。

1950年9月15日,美军派遣第10军从朝鲜半岛南部登陆,而韩国军队则从北方与朝鲜军队正面迎战,这令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惨重,不得已朝鲜人民军开始转入战略后退的境地。

然而,此时的美国政府并没有及时退兵,反而在我国东北与朝鲜半岛的分界线“逗留”。中共中央从美国军队的行军战略中,察觉到美方更大的野心。美国想要通过鸭绿江,一举“统一”朝鲜的心思已经昭然若揭。

朝鲜作为中国的邻国,一旦朝鲜被突破,依“唇亡齿寒”之故,中国也将陷入危局。由此可见,美方的目的不在朝鲜,而在中国东北。

美国帝国主义在亚洲的侵略早已屡见不鲜,如今这波“骚操作”,中国政府又岂会任由他胡来。中共中央当即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并呼吁广大军民“为打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保家卫国,援军朝鲜”。

此时,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七军副军长的李湘,对于侵略中华者愤恨不已。他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参与到“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行列中。就这样,李湘军长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七军,被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七军,由李湘率领赴朝作战。

虽然,此时的中国刚刚结束中国内部的解放战争,经历这么长的战斗时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都已经疲惫不堪了。但“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最终,中共中央政府派遣四军三师三团,积极参与反侵略战争,由彭德怀司令为首,马不停蹄的赶赴朝鲜战场。

美方使诈 血染朝鲜

在出行前,李湘军长家中还有着多年未见的妻子和儿子。但由于此次出征不宜外露,凡是参军将士都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则和纪律。因此,李湘在启程前并未告知家中自己要去朝鲜打仗的消息,他只是在启程前3个小时,匆匆回家同妻儿告别,便踏上赶赴前线的路程。

李湘并非不念家,但此时“国危”,岂有“家当先”的道理。因此,李湘军长秉持着“万事国当先”的原则,不得不“舍小家,为大家”。而作为李湘的妻子,安淑静又怎会不知自己的丈夫远大的志向。因此,她并不怨李湘“绝情”,只求他可以早日平安归来。1950年10月19日,中国志愿军分几批,先后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北部战场。

一进入战争地带,李湘军长便立即前往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的营帐,请示具体工作和任务。得到正面防御的任务后,李湘便聚集第六十七军开群体会议,进行详细的安排和部署。并时常去兄弟部队了解战场具体形势,与部队的其他军长一同分析敌我局势。

就在李湘以为,敌军不会轻举妄动,直接来偷袭我军主军营帐时,美国就派遣4000余人的兵力,驾驶坦克、飞机,携带大炮等尖兵利器,向第六十七军阵地发动攻击。

然而,李湘早有准备。面对敌人的偷袭,他先是安抚将士们,让他们不要慌张,一切按部署来,然后,运用“穿插”、“迂回”等战术,将敌军逼退,仓皇逃窜。这一结果极大鼓舞了将士们的作战信心,在后面敌军的“车轮战”中,李湘也依旧指挥自如,带领将士们屡屡获胜。

这样卓越的战绩受到了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的嘉奖,并要求李湘向全军分享作战经验。由此可见,李湘的指挥才能有多出色。

从1950年10月初到12月底,中国人民志愿军联合朝鲜人民军,根据以运动战为主,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通的战策,同美军连续进行了3次正面交锋。而在这3次战役中,李湘率领的第六十七军战士几次冲锋陷阵,共歼灭敌方七万多人,为中方带来捷报。

这充分打击了美军的先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嚣张气焰。此时,美国政府意识到中国志愿军的强大力量,他们打着“先停战火,后谈判”的幌子,想要为自己争取“喘息时间”。然而,与美国军队打过无数交道的李湘,一眼便看破了美国政府的意图。他在志愿军高层开会时,明确表示,我军应该趁胜追击,打他个“落花流水”。

虽然,李湘的话有些糙,但道理却是实在的。会后,总司令彭德怀思虑再三。最终,彭德怀接纳了李湘军长的建议,向全军下达命令,“不将敌军打回三八线,我们誓不罢休”。随即,志愿军同美国大军展开了多次殊死搏斗。

到了1952年,在经过之前大败的夏秋防御战役后,此时的美军已经是“苟延残喘”了。然而,他们却仍不死心。为了完成自己的野心,美国甚至不惜将“化学武器”搬上台面。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李湘军长无形中成为美国“实验”的最大受害者。

1952年春,经历了两次大败的美军开始展开又一波攻势,世称“春季攻势”。不同于前两次攻势,这次攻击,美军的手段似乎有些“柔和”,只派遣空军向我方的防御阵营中,投放了十几枚空壳的炸弹。

此时,碰巧李湘带领第六十七军部分侦查军员,在防御领地前方勘察行军路途。这时,侦查参谋员将“美军投弹”的坏消息,告知了李湘军长。李湘军长听后,感到十分疑惑,这美军“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李湘带着参谋长一同前去靠近查看。

虽然当时,“细菌病毒”也曾在抗日战争中出现过,但“化学武器”对人体杀伤性过大,一般在战场中,敌对国双方都不轻易使用。而如今,美国却将这“细菌病毒”毫无征兆地投放我军内部,可以说是卑鄙至极。

而作为对化学武器知之甚少的李湘自然没有多想,但为了防止有危险,他屏退身边所有军员,只留参谋长在外侧。他则上前查看,但观察了半天,也没有发现什么特殊的地方。

但一向谨慎的李湘并没有就此不报,他立即命令参谋长,将此消息上报给志愿军总部。随后,李湘便又投入了行军作战中。然而,就在“美国投弹”事件发生不久,李湘的脸上便长了一颗疖子。行军多年的李湘,本来就因为在战场中受过不少伤,身体早已不像之前那么硬朗。

如今,这一颗疖子长在脸上,李湘只以为是因为行军过程中,因天气寒冷而冻出来的疮,便不以为然地将它给挤破了,又在上面涂了些药膏。

让众人没想到的是,老天爷总爱开玩笑。就在脸上的疖子快要结痂时,李湘的头部却逐渐肿大。当时,由于身处战争前线,并没有良好的医疗环境和精密的医疗设备,加上战区的军医大都没有见过这种症状,他们在看到李湘军长的病症时,大都吓了一跳。

志愿军政委、参谋长等人见到李湘军长如此“糟糕”的身体症状时,他们纷纷劝说李湘,撤离前线,前往后方战区医院治疗。

然而,李湘军长却依旧坚持在前线主持攻打工作。他说,“部队就是我的家,你们都劝我离开部队,那不就是劝我离开家吗?胜利就在前方,将士们需要我,我不能离开”。

为了抵御此次敌方的第三轮攻势,李湘坚持工作了三天。此时,李湘军长的头部已经肿胀成水桶状,精神状态也十分糟糕。就在第六十七军正召开军党委会议时,李湘军长终不胜体力,倒在了书案前,陷入昏迷状态。志愿军政委见状,立马安排车辆,将李湘军长送出前线,奔往战区医院治疗。

李湘军长的“怪病”令战区医院众医护人员束手无策。因为,没有一个人知道李湘军长到底生了什么病?怎么生病的?这样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疾病令医生无法对症下药,更不要提根治了。

就这样,在李湘军长以这样的状态维持7天后,在第八天,因突发败血症和脑膜炎,抢救无效而去世,年仅38岁。

尽管李湘军长已经与世长辞,但对于他因何去世的,无人知晓。中共中央政府认为,李湘军长作为我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的忠诚的战士,不能“死得不明不白”。

因此,中共中央政府要求相关部门彻查李湘军长“怪病”一事。而当时,朝鲜战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中国志愿军若得知李湘军长逝世消息,估计会影响军心。所以,考虑到战争情况,政府不得不将李湘军长逝世的消息隐瞒下来,等查明真相后再公开。

1952年12月,经过中共中央军委联合医学检验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将李湘军长所得的“怪病”弄清楚。原来,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美军的“空壳的炸弹”。美军在他们投放的空壳炸弹外部,涂抹了重度的易感染的细菌、病毒,一旦人触摸后,会出现不良症状。

而李湘军长此前的疖子就是“证据”,加上李湘军长将疖子给挤破了,细菌、病毒从创口进入,侵入大脑,而造成了一系列的并发症,这才导致了李湘军长的突然逝世。

同月11日,中共中央特地在石家庄召开李湘军长的公祭会,让世人前来悼念。而前来悼念的人中,除了慕李湘军长的烈士名而来的,还有几位“位高权重”的中央军委聂荣臻、华北军区薄一波政委以及李湘军长的生前好友及家属。

然而,由于李湘是志愿军的高层领导员,麾下将士多数还身处朝鲜战场,为国作战。如果公开他因中美军“奸计”而不幸逝世,可能会助长美军的气焰。

为了防止此现象的发生,中共中央政府不得已,在官方文件中隐瞒李湘的牺牲,并控制媒体对于李湘的报道,只能称作“病故”,而不能是“牺牲”。因此,李湘军长的“牺牲”真相一直被隐藏很多年。

1953年7月27日,朝鲜、美国双方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获得大满贯胜利。据不完整统计,在朝鲜战争中,中美双方死伤人数均超过100万人,战费支出超400亿美元。但在力量如此悬殊的战争中,中国志愿军用鲜血护卫下祖国的疆土,获得了最终的胜利。李湘军长的遗愿也完成了,身在北方极乐世界的他终于可以“瞑目”了。

而李湘军长的“牺牲”真相,却一直未曾公之于众。这令李湘军长的遗孀安淑静难以释怀,她不得已向国家民政部和中央领导发去请求信,要求政府将李湘军长的“牺牲”真相公布于世,并告诉中国军民,李湘军长是“牺牲”,不是“病故”。

收到安淑静的请求信后,政府当即拍案决定,立即安排此事。随后,人民日报等各大报纸报道了此事,人民大众也得知了,原来李湘军长是中国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牺牲的最高将领,是在美国卑鄙的“化学武器”中牺牲的,而非病故。

随后,中国驻朝鲜大使馆的文化参赞向饶,不远万里送来一副词,以此来缅怀在朝鲜战场上用生命护佑祖国的李湘军长。而内容正是一首《江城子》的词,丰碑直矗千里外。捧函盖,英名在。抗美援朝,壮志何豪迈。任凭狂风与暴雨,血谊存,永代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婷宝宝是女王2023-09-10 22:18婷宝宝是女王[安徽省网友]203.34.245.212
    或许是出于某种考虑,希望保持稳定和统一。
    顶0踩0
相关阅读
1950年 如果志愿军三炸水门桥彻底成功(最终能否将美军全部歼灭)

1950年 如果志愿军三炸水门桥彻底成功(最终能否将美军全部歼灭)

继这部电影之后,水门桥电影上映,志愿军三炸水门桥在真实历史中是存在的,27军80师240团3营7连是执行这个任务的部队之一

2022-12-24

抗美援朝前夕 陈帅主动请缨担任志愿军统帅(为何没被军委采纳)

抗美援朝前夕 陈帅主动请缨担任志愿军统帅(为何没被军委采纳)

但在军委研究出兵的过程中,主帅问题曾经被斟酌多次,最初人选并非彭总

2023-06-01

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第38军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对比(差距太大了)

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第38军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对比(差距太大了)

10月19号,志愿军浩浩荡荡跨过鸭绿江,10月25号至1951年6月10号,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共进行了五次战役,共歼敌约23人余人,初步稳定了朝鲜局势

2023-09-27

1951年这次轰炸 志愿军向卷烟厂借一秘密武器(将美国空军打懵)

1951年这次轰炸 志愿军向卷烟厂借一秘密武器(将美国空军打懵)

这次轰炸将美国空军打懵,很长时间他们都搞不清,前来轰炸的到底是中国人还是苏联人

2023-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