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123排行榜 > 问答 > 正文

十大元帅谁贡献最大 新中国成立后(十大元帅中贡献最大的是谁)

时间:2023-05-22 07:01:01

相关推荐

十大元帅谁贡献最大 新中国成立后(十大元帅中贡献最大的是谁)

叶剑英元帅

WG的时候和其他几个人一起,稳定了军队

太祖故去以后,主导把四人帮抓起来了,标志着WG结束

然后力推286出山,批判两个凡是,让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十大元帅谁贡献最大 新中国成立后,十大元帅中贡献最大的是谁

十大元帅哪一个的贡献最大

毛泽东对”十大元帅”的独特点评

朱德是“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自从井冈山会师后,朱德就成为解放军偶像级的人物,各个时期担任总司令,与毛泽东的配合相当默契。朱德宽和忍让、纯朴谦逊、忠厚绵长,毛泽东对他赞誉有加。

称彭德怀是“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性格刚烈,疾恶如仇,而且有些特立独行,但打天下绝对是猛将。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是依仗彭德怀这样的“大将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称林彪是“这个娃娃堪当大任”。朱毛在井冈山会师时,毛泽东看见一个娃娃模样的军人在给部队讲话:“其实这个土匪,那个军阀,只要有枪,就有一块天下。我们也有枪,也能坐天下!”毛泽东得知这个人是指挥部队在敖山庙、耒阳城打了胜仗的林彪营长,于是感慨道:一般的营长也只是领兵打仗,没什么政治头脑,而面前这个娃娃营长却满是“红色割据”的道理,与自己的主张完全一样,今后堪当大任。后来,毛泽东始终对林彪钟爱有加,识才善用,使林彪始终是同级别军事首长中最年轻者,这种时时提携、指点,是日后林彪成为纵横中国的杰出军事指挥员的重要因素。

称刘伯承是“一条龙下凡”。红军长征途中,前有金沙江天险,后有数十万追兵,许多人都担心部队过不了江,毛泽东则风趣地称赞刘伯承是“一条龙下凡,肯定能让我们渡过天险长江的”,对刘伯承的才干深信不疑。

称贺龙是“红二方面军的旗帜”。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曾以贺龙“两把菜刀起家闹革命”的例子鼓励起义军,到陕北后又称他是“红二方面军的旗帜”,可见对贺龙的器重。

称陈毅“是个好同志”。“文革”中,一次红卫兵批斗陈毅时,陈毅先发制人,掏出“红宝书”说,请翻到《毛主席语录》第某某页,毛主席教导我们说陈毅是个好同志。台下一片哗然,都在翻“宝书”但没有找到。在一旁的周恩来作证说,确有此话。于是陈毅过关。1972年1月陈毅不幸逝世,极少参加党内同志追悼会的毛泽东亲自参加了陈毅的追悼会。这是毛泽东参加的最后一个追悼会。可见对昔日老战友的尊重和怀念。

罗荣桓是:“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罗荣桓是第一位逝世的元帅,毛泽东十分悲痛,并把悲痛化作成一首悼诗,以寄托对老部下的哀思。这既是对罗荣桓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广大政工干部的肯定。

称徐向前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鸡就有蛋。”西路军失败后,徐向前只身回到延安,毛泽东不但没有责怪,而且亲自接见,百般抚慰。毛泽东深知徐向前对党的忠诚。他记得徐向前在红军最困难的关键时刻说的“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那句话。因此,毛泽东在徐向前最困难的时刻,说出了感人肺腑的安抚和鼓舞的话,这也是对广大红四方面军指战员的安抚,表现了一个领袖人物的胸襟。

称聂荣臻是“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抗战期间,聂荣臻创建了晋察冀根据地,并使之发展成为一块模范根据地。对此,毛泽东甚感欣慰。解放战争中后期,毛泽东一直在晋察冀根据地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所以对聂荣臻褒奖有加。

称叶剑英是“吕端大事不糊涂”。毛泽东借北宋重臣吕端的美誉来评价叶剑英。长征途中,红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张国焘野心勃勃,想加害毛泽东,幸亏叶剑英及时报信,在关键时刻挽救了红军。对叶剑英的睿智和才干,毛泽东十分欣赏。

十大元帅有几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作出重大贡献并立功的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诸多将领中,真正是统军破阵,独挡一面,临敌决胜的并不多。在元帅一级中,有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徐向前四人。贺龙虽是红二方面军主帅,但其麾下多年的主要是红2军团(红3军),在段德昌死后战绩就显得不是很大。抗战时贺龙又早早回了晋西北,解放战争干脆当了粮草官,缺乏长时期独挡一面的过人战绩。另外聂荣臻虽是华北军区主帅,但更多的是以军政双全闻名,擅长建设根据地,历史上也一直是政治工作者,自己独自指挥的大战役偏少。故以上两位元帅不在此列。在大将一级中,有粟裕、陈赓二人。徐海东红军时期很辉煌,但解放战争时一直养病。黄克诚战略眼光独到,却更多以政治工作者面目参与指挥。许光达虽是兵团司令,但独立领军时间较晚,后来一直在西野麾下作战,地位较低,出色战绩不多。陈赓指挥水平不错,一度领衔了一个战略方向,但和粟裕相比,其指挥作战的规模和战绩还是差了不少。所以,有人说我军真正决胜战场的是“五虎上将”——彭、林、刘、徐、粟,可说是点睛之语。彭德怀的指挥风格是勇猛、敏锐、顽强而应变快,在几十年的统兵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因此善打进攻战和遭遇战。在红军时期,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就以能打苦仗狠仗著称。胜仗先不用说,像打赣州,守广昌,尽管都是败仗,但三军团坚决执行中央的命令,攻坚克险,不畏牺牲,总是挑最苦最难的担子,相当能体现出彭德怀的作战指挥风格。四渡赤水时的娄山关战役,三军团就是以硬对硬,坚决啃下对手。而彭德怀则顺势应变,指挥部队勇猛追击,在红一军团配合下击溃了吴奇伟的两个师,二占遵义城,把一场转移之战打成了进攻大捷。抗战时期,彭在华北毅然发起百团大战,从正面向优势日军出击,沉重打击了其华北治安信心,成为中共军队在抗战中仅有的一次大规模会战。解放战争时期在陕北,彭以2万人对胡宗南20万人,连胜青化砭、羊马河、蟠龙、宜川,用兵套路捉摸不定,可说是彭德怀军事生涯中的杰作。西北大进军时,彭德怀指挥一野战咸阳,打兰州,硬是打垮了战斗力嗷嗷的青海马家军,为西路军的两万将士洗去了血海深仇。在抗美援朝一次战役时,因美韩军推进过快,彭原来制定的防御计划落空。而彭因敌而变,迅速将遭遇战打成进攻战,打了美韩军一个措手不及。二次战役,彭诱敌深入,突然从战线东翼打开突破口,尔后大规模向敌后进行穿插分割,南敌北拒,向心合击,一举打成西线大胜,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局。彭的弱点在于缺乏系统的参谋作业训练,指挥上显得有些粗疏,从而多次出现胜仗转败的事情。较为著名的解放战争的西府战役和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彭都是在战役后期未料到敌军的反击,在兵力部署上不细,有所疏漏,从而遭到了很大的损失。好在彭的应变能力够强,总能稳住阵脚。彭多年来一直军政全兼独挡一面,因而在战略上也有相当的眼光。抗战初期彭是八路军副总司令,实际是前敌总指挥,统一调度八路军各师的行动。在百团大战后期,彭执意要打关家垴,结果伤亡大而战果小。事后多年有人为此指责彭。不过彭是从战略上考虑的,为的是让敌人不敢再以大股兵力扫荡根据地,只是八路军武器和战力较差,因而打得不理想。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彭德怀指挥了来自各个野战军的100多万部队,与拥有巨大火力优势和技术优势的联合国军打成平手,成为中华民族的外战英雄,风头一时无二,因而回国后顺利地主持了军委日常工作。彭德怀为人耿直粗疏,三军团出来的部下如彭雪枫、黄克诚、张爱萍、杨勇等人也是谔谔之士,为后人所称道。林彪的指挥风格是算度深、灵巧而机敏,不愿行险,善打伏击战和追歼战。林彪在当低级军官时就很讲究战术,北伐后期和红军初期一些连、排级战斗中令人刮目相看,因而升得很快。林彪的运气也很好,红一军团先后下辖的7个军中,最能打的是3军、4军、12军。而3军军长黄公略和12军军长伍中豪都早早牺牲,林彪就继朱德之后统率了红一军团。一军团是朱毛的嫡系,红一方面军的头等主力,在中央红军中战绩最佳,战果最大,连彭德怀那样心高气傲的人都称红一军团为“大哥”。林彪在红军时期经常与彭德怀的三军团配合作战,二人的不同指挥风格搭配得相当协调。林彪担任前敌指挥时打得最漂亮的是四次反围剿中黄陂和草台岗之役,干掉的是战斗力较强的国民党中央军陈诚部。林彪在此战中准确料中了敌军的行动,及时统一全军发起攻击,并连续作战,开创了红一方面军大兵团作战的范例。在长征中一军团是开路先锋,抢渡湘江,四渡赤水,战安顺场,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攻腊子口,可说是功绩卓越。作为军团长的林彪,在艰难困苦中指挥若定,无役不与,表现相当出色。抗战时的平型关伏击战是林彪的成名之战,他再一次显出了算度精密的特长,3个团的兵力部署,火力配置都较为到位。对于老爷庙制高点的争夺,林彪给李天佑下了死命令,副团长杨勇亲自带部队上去肉搏,最后终于夺下此地,保证了战斗的胜利。塔山阻击战最紧张的时刻,林彪总预备队不动,斥令程子华:我不要他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这都是林彪关键刻下手狠的典型例子。东北解放战争中,林彪指挥南北满部队南拉北打,一点点磨去了东北国军的锐气,显示了出色的大局观。林彪指挥生涯中辉煌的时间很多,三大战役打了两个,并直下中南,打光白崇禧,直取海南岛。国民党精锐部队中,新1军、新6军和钢7军都是被林的四野消灭的。特别是林彪在辽西追歼消灭廖耀湘时的以乱对乱实在令人击节。林彪在战术上相当有创新,“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四组一队”“四快一慢”都由他总结到了军事理论高度,可说独具匠心,因而四野部队的战术素养也在全军首屈一指。林的不足之处是有时考虑过细,胆气反而显得不足,打仗偏于取巧,算不到九成的仗不打,这与粟裕算到六、七成就敢大兵团开干的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因为三战四平的教训,使林在打长春时决心不够,打锦州时又犹豫不决,后来成为了一段公案。不过反过来看,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林彪在作战指挥上的独到功夫。手下将士因而最大限度减少了伤亡,有这样的首长是幸福的。林彪的战功在中共军内除彭德怀外无人可与之比肩,不过一军团带出来的部下如罗瑞卿、肖华、刘亚楼、杨成武等人,比起三军团出来的在为人上就差点了。刘伯承的指挥风格是判断准确,有气魄,有奇思,在确定作战方向、集中兵力和把握预备队投入上尤为独到。早在川军时期,刘伯承已被称为“川中名将”。南昌起义时刘又被委以制订作战计划的重任。刘伯承不打麻药摘眼的故事,是其被称为“军神”的源头。刘是上过伏龙芝军事学院的人,标准的参谋型统帅,翻译甚丰,为军队的正规化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回国进入苏区后刘主要在总参谋部工作,负责对军委战略意图的贯彻,不是一线的统帅,因而表现的机会不多。到了中央红军北上四川过大渡河时,刘伯承当了先遣队司令员,巧过彝族区,在大渡河北岸连续作战飞兵奇袭,算是有了独立领军。八路军时期,刘伯承去掌握红四方面军改编成的129师,开始成为独挡一面的统军主帅。刘指挥的智算神头岭和叠伏七亘村是其军事指挥的代表作,从这两战可以看出刘能反向思维,指挥才能过人一筹。解放战争初期刘伯承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最先打出了漂亮的上党战役,开了第一炮。其后的邯郸、陇海、定陶、豫北、鲁西南等战役都打得不错,显示了刘伯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卓越才能。每到苦战、恶战阶段,刘伯承都亲临前线指挥,给手下的将领们“安卵子”。国军将领曾有过评价:刘伯承指挥不错,但手下的纵队不能打;陈毅(国军不知道华野负责战役指挥的是粟裕)指挥上不行,手下倒有几个能打的纵队。从1945年9月至1948年8月三大战役开始前,在全国各战略区统计的歼敌战绩中,刘邓大军共歼敌13个半军部、44个半师部、103个团,居于五大战略区野战军战绩之冠。千里跃进大别山时中野较为狼狈,损兵一半,重武器丢光。不过这是下风仗,能保住全军骨干,并完成战略任务当属成功。出了大别山刘伯承很快恢复了运筹歼敌的本色,淮海时打黄维更显出了刘的魄力,那真是“瘦狗拉硬屎”,喝出去打光全军也要干掉黄维!过长江后刘的指挥就是顺风顺水了,西南战役一下就包了国军90万,并挥兵直指康藏。整个解放战争中二野歼敌230万,位于三野后排第二位,刘帅的功力实至名归。在多年领兵作战中,刘伯承做到了进攻凶狠,撤退迅速,料敌准确,时有巧思,尤其擅长控制作战规模。因而,在临阵对决中,刘伯承很少有打得狼狈混乱的战例,小胜可以打成大胜,小败能够迅速转身,这是刘帅独有的功夫。建国后,刘帅早早退去搞军校,是他政治眼光的见证。在1962年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时,刘帅从战前运筹、战役指挥到战术指导,先后对部队作出了一系列指示。特别是他锐利地指出了印军在东线防御上的弱点,即著名的“铜头、锡尾、背紧、腹松”,并相应设计出了精巧的战术进攻手段,指导部队取得大胜,令人不由得击节赞叹。徐向前的辉煌是在红军时期。在黄麻起义总指挥潘忠汝和副总指挥兼31师师长吴光浩相继牺牲后,徐向前被中央军事负责人派到鄂东北接掌31师,成为鄂豫皖苏区最早的三支主力部队之一。在成立红1军时,军长是黄埔一期的同学许继慎,徐向前是副军长。红1军和蔡申熙率领的红15军合编成红4军时,中央从湘鄂西派来邝继勋当了军长,徐向前为参谋长。两任军长中,邝继勋资格老,打仗较为粗疏,许继慎则有勇有谋,擅长指挥,被周恩来称为将“铁军”的作风带到了红四方面军。直到张国焘来到鄂豫皖,徐向前才有出头的机会。当时鄂豫皖几位名将中,许继慎、周维炯都是张国焘的眼中钉;曾中生军政双全,但为人正直,但被张国焘所排挤;邝继勋军事素养不足;蔡申熙倒是为张国焘所欣赏,军事才能出色,统兵能力足够,但在战斗中手臂负伤致残,干不了重活。因此,徐向前才被破格提拔为新成立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不负重望,在全国各路红军中率先打出了大兵团作战的范例。黄安、商潢、潢光、苏家埠等战役都是徐的代表之作,表现出的风格是狠、硬、快、猛、活,企图心大,有气魄,拼的是“最后五分钟”的狠劲。四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四方面军千里西征,血战漫川关,是徐向前打逆风仗的代表作。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是徐向前指挥生涯的颠峰时期,其猛勇的指挥风格显示得淋漓尽致。先取陕南,再渡嘉陵江,表现了徐向前在作战指挥上的巧思。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北上时,林彪的一军团打不动包座,徐向前的四方面军拉上去就打开了包座,充分展示了徐向前带领下四方面军的作战风格。徐一生的两个劲敌是胡宗南和马步芳。前者将他从鄂豫皖一直撵到四川,几度交手都没占到便宜,后者则打得徐全军覆没,仅以身免。八路军时期徐的名作是响堂铺战役,此后就是到山东去平原作战。不过徐很早就回了延安,又有病,抗战中再没什么表现。解放战争时徐向前又火了一把,把一支地方偏师带成了主力部队,连打硬仗,运城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硬是一口一口吃掉了阎锡山的晋军主力,甚至毛泽东都连连称奇。可以说徐的山西之战和彭德怀在陕北打胡宗南是解放战争中两支非常精彩的插曲,值得仔细玩味。徐向前在指挥作战上也有弱点,就是勇猛有余,控制不住作战规模,有时显得强斗。鄂豫皖苏区四次反围剿时,徐指挥四方面军与国民党军硬碰硬对决,冯寿二、七里坪、扶山寨、枣阳新集,连续恶战,极大地消耗了红四方面军的实力,却未能打退敌人的围剿。在敌众我寡的现实下,不能避实击虚,不能不说是徐向前当时的指挥失误。反观红一方面军在第三次反围剿时反复穿插调动敌人,这里边就有了点差距。后来的大战百丈关、血战河西走廊、临汾攻坚战、太原战役,虽然胜败不一,但都能显出徐向前过于强攻硬打的特点。粟裕出道较早,和林彪一起成为大庾朱德整军后的八百壮士之一。有意思的是就是这二人将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一一消灭,气得蒋介石吐血。不过粟裕在红军中较为平凡,一直出不了头。开始跟着朱德,然后是伍中豪,后来又跟寻淮洲,经历过怀玉山大败,算是默默的积累阶段。抗日战争时粟裕首战韦岗,再胜车桥,虽然战斗规模不大,但对粟裕意义很大,他从此出头。黄桥决战是初次展现了粟裕的指挥风格:算得细,敢打险仗。解放战争初期,中央的战略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紧靠南线的中原解放区和苏中解放区离国民政府腹心太近,面临重兵围剿,实际上已打算被牺牲掉。中原军区的李先念、王树声、王震就被打得千里突围,丢盔卸甲。王震总算后来去陕北跟了彭总,李先念、王树声这样的红四方面军名将干脆就去搞了地方军区,解放战争中再无多大声息。再观粟裕,同样面临国民党军的多路围攻,却迎刃而上,打出了苏中七战七捷,一鸣惊人。如果粟裕不从这里起步,而是继续不痛不痒,建国后凭资历能不能混上大将还是问题。正是从苏中七战开始,粟裕走向了第一大将之路。在华中野和山野的磨合时期,粟裕连续打出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将薛岳、顾祝同等人打得鼻青脸肿,一举将华东野战军打成关内首屈一指的共军主力。在举世闻名的孟良崮大战中,粟裕实战嗅觉敏锐,敢打攻坚,敢于行险,临机应变,擅长连续作战的指挥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粟裕指挥作战往往是以不到一半的兵力作主攻,而大部分兵力则阻敌援救,这和其他解放军将帅以大兵力主攻,小兵力阻援的风格有显著不同。粟裕对战役的各个细节考虑得很细,这一点上很像林彪。而敢下决心,履险如夷,又超过林彪。淮海战役是粟裕的辉煌,他指挥华野主攻,碾庄吃掉黄百韬,徐东挡住邱清泉、李弥,分兵双堆集打黄维,又威胁南线的李延年、刘汝明,最后全师跃进陈官庄围住杜聿明,歼灭了国民党军40余万。整个战役节奏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慷慨激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令人叹为观止,是其军事生涯中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扛鼎之作。不过粟裕也有一些较为著名的败仗,如南麻、临朐、土山集、打上海时在月浦受挫等。粟裕指挥作战部队往往伤亡很大,这既和敌军较强有关,也和粟裕打仗行险,对战术重视不够有关。粟裕攻坚往往强攻硬打,部队战术素养不足,这和林彪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在指挥上,粟裕虽然算得很细,但过于依靠临机应变,为抓住战机往往准备不足就出动,有时马虎大意,容易打成乱仗。粟裕最痛快的战役可能就是济南战役。当年在皖南谭家桥粟裕所在的红十军团败在了王耀武的补充1旅手里,连老战友红19师师长寻淮洲也牺牲了。14年后粟裕决心打济南,确定口号“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万千心情,仅此足矣。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粟裕,华东解放战争的进程就会完全改写。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苏璟2023-12-13 23:50苏璟[上海市网友]203.57.90.237
    刘伯承对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军事战略给中国革命带了重大影响。
    顶0踩0
  2. 秋雨呢喃2023-10-06 10:13秋雨呢喃[重庆市网友]180.148.158.242
    朱德将军贡献大他是新中国开国元勋为建立新中国付出了巨大努力。
    顶5踩0
  3. 紫se_尖椒2023-07-29 20:37紫se_尖椒[澳门网友]202.63.251.135
    毛泽东当是伟大元帅没有他贡献新中国根本无法成立。
    顶7踩0
相关阅读
十大元帅都有谁呢(十大元帅是哪些人)

十大元帅都有谁呢(十大元帅是哪些人)

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批获得国家元帅军衔的高级指挥员

2023-05-20

建国十大元帅什么级别(建国后十大元帅分别出任什么职务)

建国十大元帅什么级别(建国后十大元帅分别出任什么职务)

1、朱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3-05-24

军事家哪位不是十大元帅

军事家哪位不是十大元帅

仅1955午至1965年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就有1614位开国元勋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其中,元帅10人,大将10人,上将57人,中将177人,少将1360人

2023-06-05

中国十大开国元帅排名(十大元帅有关历史介绍)

中国十大开国元帅排名(十大元帅有关历史介绍)

被评选的这十位元帅都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解放时期的重要领导者

20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