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既不站边美国 也不倾向苏联(为何国际地位高)

时间:2023-01-30 02:18:01

相关推荐

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既不站边美国 也不倾向苏联(为何国际地位高)

毛泽东是我国外交事业的奠基人,他的外交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受到国内外政治家的高度赞赏,在打破“中美坚冰”之后,尼克松与毛泽东会面后,曾高度赞叹“这位中国的领袖外交气场强大。”那么,毛泽东的国际地位有多高呢?他的外交战略思想有哪些呢?

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毛泽东则对外宣布:

“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家间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庄严地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华民族的完全自由与独立了,并且将独立和主权完全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在随后召开的国务会议上,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确保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的前提下,制定了一系列的外交战略即:

坚持不依附、不从属任何大国,不允许任何国家以任何形式,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

毛泽东对于外交问题,他最看重的是,不允许任何外国及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在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特意在关于外交问题的指示稿上,加上以上这句话,这一点表明了,毛泽东对于维护国家主权的态度是十分坚决的,那就是,任何国家都不允许干涉中国的内政外交。

在新中国刚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经济发展一直与外交密切相连的,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正处于萌芽发展阶段的新中国,其外交发展也分为几个阶段;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实行向苏联“一边倒”的战略,当然,“一边倒”是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基础上,绝不是完全倒向苏联的怀抱。

当时毛泽东指出:

“中国必须独立,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在70年代,中国则实行“联美制苏”方针,而在此之前,中国从苏联手中收回了中长铁路、旅顺和大连,拒绝苏联要建立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的无理要求,在不惜牺牲苏联大量的援助情况下,也要同苏联大国主义作斗争,最后,不惜与苏联决裂。

由此可见,对待国家的主权问题,毛泽东的态度是十分强硬的,虽然,中美关系得到了缓和,但中国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支持被压迫民族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正义斗争。

毛泽东十分关心第三世界国家,我们都知道,二战结束后,日本、意大利、德国法西斯国家的覆灭,为世界殖民主义打开了一个大缺口,战后,广大殖民地人民迅速觉醒,掀起了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浪潮。

而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最终摧毁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体系,随着一大批新独立的国家的兴起,这些新兴国家的话语权越来越高,逐渐改变国际战略格局,并成为世界维护和平的中坚力量。

毛泽东支持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他认为,这些人民是反帝的主要力量,也是社会主义新中国反帝的可靠盟友,他们的斗争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支持受殖民统治的人民争取独立,是自己义不容辞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毛泽东认为,这种支持是相互的,广大亚非拉人民的解放斗争能削弱世界帝国主义体系,这本身就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支持。这些外交思想,体现了毛泽东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的国际主义情怀。

毛泽东之所以受世界人民的尊重,他不仅珍惜我国来之不易的幸福,更尊重其他国家的人民,特别是亚非拉人民的独立自主的权利;毛泽东多次强调,亚非拉国家与中国有着相似的境遇和经历,都曾经被压迫,被殖民,因此,我们要同亚非拉人民团结起来。

1956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大开幕词中宣布: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以及世界上一切国家的和平运动和正义斗争,我们都必须给以积极的支持。”

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上,毛泽东一贯认为,一个国家无论大小,都有自己的长处,应该享受同等的权利,履行对等的义务,无论大国、小国,都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因此,在对外交往中,毛泽东既反对妄自菲薄,又反对盲目地骄傲自大,毛泽东认为,一个国家做任何事情,都要不卑不亢。

毛泽东说:

“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好东西都要学。”

那么,毛泽东对中外的文化交流,有什么看法呢?早在40年代,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就第一次精辟地阐明了中外文化关系,明确地规定了中外关系的总原则,总方针是“互相吸收”。1956年,发表的《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就包括“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明确提出了文化关系是中外关系的一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反帝、反殖民的旗帜,支持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在政治上声援的同时,在经济和物质上提供无私的援助,在军事上我们向他们无偿提供武器。

在周边的小国受到欺辱时,我国也一直伸出援手,小到物资援助,大到战争威胁,支援他们进行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战争,我国所坚持的外交理念,使得大量的中小型国家成为我国可靠的伙伴,特别是周边国家,直到今天,这些国家对我们都有着极深的友谊。

例如,到1950年10月止,先后有18个国家与我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分别是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阿尔巴尼亚、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瑞士、列支敦士登、芬兰。

此外,还有英国、挪威和荷兰在与中国举行建交谈判;但是,西欧、南欧还有许多国家与我国处于尚未建交的状态,而在非洲、北美、拉丁美洲,与我国建交的国家非常少,这对于新中国来说,国际外交关系还是非常严峻的。

虽然我们崇尚和平,但是我们从不畏惧战争,1950年,我国在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了保家卫国,毛泽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同朝鲜人民一起抵抗美国侵略者。

在志愿军入朝时,毛泽东强调:

志愿军必须认真向朝鲜人民学习,全心全意拥护朝鲜人民……中朝两国亲如兄弟,团结在一起……指挥员、战斗员要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朝鲜人民一针一线。

毛泽东强调,在朝鲜的志愿军要和在我们国内一样,争取朝鲜人民的支持,这是胜利的基础,我们只有这样做,才会赢得最后的胜利。正是在这样思想的指导下,志愿军才克服种种困难,不怕牺牲,最终经过五大战役,将美国军队推到38线附近。

抗美援朝胜利后,为战胜共同敌人,我国在60年代,又进行了抗美援越,帮助越南人民赢得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由此可见,毛泽东是反殖民斗争,反帝斗争,支持民族解放事业的最热忱支持者,为世界的民族解放斗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冷战时期,苏联演变为超级大国,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霸,此时,国际形势及国际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苏争霸时期,它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此时世界的矛盾由反帝、反殖民主义的矛盾,转变为第三世界人民同美苏霸权主义的斗争。

毛泽东从新的国际形势出发,中国既不站住苏联阵营,也不站住美国阵营,而是提出了“三个世界”的伟大构想,以发展和平友好的外交模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特别是国际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重视发展同中小国家的关系,建立最广泛的反对霸权主义的统一战线。

毛泽东把团结中小型发展中国家作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在政治上、经济上支持中小型国家,帮助他们维护本国的独立自主,提高国际地位和能力,也因此,在中国的和平、互助、共赢的外交策略中,我国赢得了周边邻国的支持,这种外交方式也成为许多亚非拉国家学习的典范,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国际合作模式。

1954年9月,毛泽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词中就明确指出:

“我们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了保卫国际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

毛泽东是一贯维持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确实就是这样的,只有世界大环境和平稳定,中国才能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新中国支持世界和平,并打算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基础上,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也是毛泽东外交战略思想的核心部分,在帝国主义列强横行的时代,毛泽东致力于打破这种由强权主宰的旧国际关系,为小国、弱国争取平等的国际地位和自主权,创建一种互相尊重、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新型国际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用在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然而,在1956年,发生波匈事件,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变本加厉,毛泽东从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独立、平等地位出发,提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应该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区别大国沙文主义与非沙文主义,区别强权政治和非强权政治的试金石,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强大思想武器,开创了国际关系的新纪元。

毛泽东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个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是,独立的国家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任何国家不能以任何借口侵犯其他主权国家,不能干涉主权国家的内政;美苏推行的霸权政策,将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强加给他国,这是毛泽东坚决反对的。

毛泽东重申中国不输出革命,他多次对中小国家的领导人谈到,中国绝不干涉他国内政,包括社会制度、政策以及宗教信仰等等,中国同其他国家政府交往时,不支持其国内的反对势力。

毛泽东坚持“国家主权一律平等”的原则,他一贯主张,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事务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理,国际事务由世界各国共同管理,共同参与解决。毛泽东向世界发出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先声,并且对外宣布,中国将严格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对外战略是以“互利共赢”的交往方式,进行国际合作,不以任何借口干涉任何国家的内部事务,在与各国的交往中以一种完全平等的态度,除了进行互利互惠的经济合作外,中国还为第三世界国际提供无偿的,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经济援助。

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方面,毛泽东不是用革命思想和原则作指导,而是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指导;在我国的外交实践中,可以得知,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最大障碍,就是美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总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合我国国情,也适合广大的亚非拉等其他不发达地区,在我国实行对外交往的过程中,以礼相待、以情相助的古人儒家思想,也在不断地丰富着我国外交发展内涵,可以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方针,并不是临时应付或者一时兴起的。

在国际交往中,我们珍爱和平,但并不畏惧战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毛泽东关于“纸老虎”比喻的诞生。

那是1946年8月6日下午,斯特朗曾采访毛泽东,美苏会不会发生战争?如果美国使用原子弹,或者美国从冰岛、冲绳以及其他基地轰炸苏联呢?对于这个极为棘手的问题,毛泽东回答“反对派目前的反苏战争宣传,主要是想掩盖美国面临着许多实际矛盾。”

毛泽东又说:

“美国反动派终究有一天会发现他们处在全世界人民的反对中,只要唤醒人民团结在一起,是能够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

而对于使用原子弹问题,毛泽东是这样回答斯特朗:

“原子弹看样子很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接下来,毛泽东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就是毛泽东首次提出的“纸老虎”比喻。后来,在1950年,抗美援朝期间,面对志愿军的节节胜利,杜鲁门总统召开新闻发布会,公然向全世界记者宣布“要对中国使用一切武器”。

在现场记者的追问下“包括原子弹吗”,杜鲁门扬言“是一切武器,一切,你懂吗?”这公然是对中国进行赤裸裸的核威慑。

而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哈哈大笑“看来,彭德怀在朝鲜把美国打怕了”,在不久后召开的政务会议上,面对大家对原子弹的担忧,毛泽东猛然拍桌站起来说:

“原子弹有什么可怕的,美国打它的原子弹,我打我们的手榴弹,最终的结果,我们一定要战胜美国。”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美国在朝鲜战争时没敢使用核武器,而中朝人民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时隔多年后,毛泽东回忆起杜鲁门的“原子弹核威慑”时,说道:

“我们所面临的威胁,其实都是纸老虎,我们不能因为受到威胁就输了胆气,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新中国政府,就要有胆气、豪气。”

其实,二战后,美国成为西方世界的头号强国,它自以为自己的军事实力强大,“积极参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内政外交,企图称霸世界,建立自己的霸权,并且用原子弹来吓唬各国人民。

面对貌似强大,不可世的美帝国主义,毛泽东以伟大气魄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毛泽东甚至断言道

“这些反动派总有一天要失败,我们总有一天要胜利。”

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并不会支持美国称霸世界的决定,每个国家为了自己本国的利益肯定会拼命发展,最后“多极”和美国“一强”相制衡。

毛泽东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强调中国现在不做超级大国,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中国永远反霸,永不称霸,这是毛泽东代表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在几十年的对外关系中,我国用实际行动兑现了这一承诺,并且始终坚持“中国不称霸”的承诺,一直到今天,毛泽东的思想依然是我国外交战略的指导方针。

毛泽东作为元首,他会见过许多外宾和国际友人,当外国友人赞叹他是世界风云中天才人物时,毛泽东却十分沉着冷静地说,我不是天才,我首先仍然是中国人。

那么,毛泽东在国际友人的眼里是什么样的形象呢?毛泽东的国际地位有多高呢?在外国专家、记者以及学者的眼中,毛泽东具有高深的智慧和人道主义气息,他们都被毛泽东所具有的哲学气质和领袖情怀所折服,毛泽东更是以超凡的经历和伟大的气魄成为真正的世纪伟人。

巴基斯坦前总理布托曾赞誉说:

“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个……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赞誉:

“毛泽东的品质鼓舞着他的同志,去完成像长征这样史诗般的任务,这时候的毛泽东,似乎是不可战胜的人……”

柬埔寨亲王西哈努克说:

“毛泽东赞成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柬埔寨尽管很小,但完全可以跟很大的中国在平等的基础上做朋友,中国一直既往地支持柬埔寨采取的中立方针,并一直履行它的诺言。”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赞誉:

“毛泽东的存在,本身就是意志的巨大作用的见证……”

可见,毛泽东在国际上的地位还是非常崇高的,他一心为了中国的发展,一切以中国人民的利益为重的,在发展中国的外交关系;他从不骄傲自满,因为他深刻的认识到他是一个中国人,他的形象就代表着中国的形象。

所以,他对自己严格要求,在面对国际问题时,能站在一定高度统筹全局,综合考虑各方面利益关系,力求为中国人民争取到利益最大化。

毛泽东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也是当代中国对外方针政策的主要建设者,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决策人,他能够在将近三十年的执政生涯中,始终关注着世界局势的风云变幻以及对外关系,并且总是及时有效地维护好国家利益,就中国外交的重大决策提出自己的观点。

无论何时,毛泽东都会从大局考虑,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切实维护中华人民根本利益。因为在他眼中,他是中华人民的儿子,作为一位中国人,必须时刻从中华民族利益出发,无论何时都不能做有损人民利益的一丁点事情。

本着这样的原则,毛泽东韬光养晦,锻炼出一双可以看透问题表象,具有远见卓识的慧眼,正是这双慧眼,帮助中国人民度过一次又一次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和挑战。

都说,慧眼识英雄,感谢中国人民选择毛泽东作为我们国家的领袖,毛泽东在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后,又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并使得新中国在内政外交上取得突出成就;种种外交成就都足以说明毛泽东独特外交政策的正确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诗酒趁年华2023-07-09 12:02诗酒趁年华[香港网友]202.75.208.233
    毛泽东的外交战略真是高明,既不被美国牵制,又不受苏联左右,国际地位真是高啊!
    顶2踩0
相关阅读
抗美援朝时期 毛泽东的一句话(让美国打消了使用原子弹的念头)

抗美援朝时期 毛泽东的一句话(让美国打消了使用原子弹的念头)

战争给人们带来的阴影,是巨大的。这是一种不可磨灭的伤害。我们国家也在和日本打斗多年之后,经过各种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胜利,也换取了一个相对和平

2023-10-07

对比乌克兰的现状(我们更加庆幸“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对比乌克兰的现状(我们更加庆幸“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陷入低潮。井冈山根据地内,悲观思想蔓延。逐渐有人开始怀疑中国革命的前途,他们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

2023-05-01

1949年 毛泽东当选国家主席差一票全部通过(是谁没投这一票)

1949年 毛泽东当选国家主席差一票全部通过(是谁没投这一票)

参会的576名代表在会议上发表了许多关乎中国国计民生、国家发展的重要建议,并且选举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新中国中央领导层

2023-06-20

1957年毛泽东率团访苏 赫鲁晓夫问这小个子是谁(邓小平机智回答)

1957年毛泽东率团访苏 赫鲁晓夫问这小个子是谁(邓小平机智回答)

1957年,莫斯科的冬日却因毛泽东一行人的到来而变得火热

2023-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