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1972年福建老师一封信 毛主席看后潸然泪下(亲批必须彻查到底)

时间:2023-05-15 05:57:01

相关推荐

1972年福建老师一封信 毛主席看后潸然泪下(亲批必须彻查到底)

1972年,福建莆田县的一名教师,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毛主席在看到信中长达2000多字的内容后,内心百感交集,最后潸然泪下。随即,主席亲笔写回信,并给这位教师寄了300块钱。在寄出回信后,主席立即下达指令严厉彻查,干部带队赶往教师信中提到的地方了解情况。

在经过一番调查后,骇心动目的状况让温文尔雅的周总理都不禁心生愤怒,表示公安部要派人去,不要手软,不要畏缩,要大胆管。叶元帅在了解情况后更是拍案而起,怒言:要杀一儆百,杀一儆千。

那么,福建教师寄来的信件中到底写了什么?为何会让毛主席、周总理和叶元帅的反应都如此激烈?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福建教师上书一事,竟然会在短短时间内轰动全国,最终演变成在当时可谓是石破惊天的大事,改变了千百万知青的命运。

接下来,就为大家讲述福建教师李庆霖上书毛主席事件的详细始末。进入主题之前,希望您可以长按点赞2秒并关注一下,给我一个支持。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句口号曾经响彻中华大地20多年,是数万人青春岁月的写照。因为这句口号,“上山下乡”深深烙印进无数正值花样年华的知识青年的命运中。

上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眼见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企图阻止我国发展。此外,原本与我国交好的苏联也突然翻脸无情,停止了在我国进行的援建项目。

这种种阻碍,导致我国国内的很多企业受到波及,相继倒闭,大量职工因此失业。到了60年代,随着我国人口持续上升,城市人口积压,大量青年面临沉重的就业压力,就业问题积重难返。

为了解决城市劳动力过剩、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等到1968年12月22日,毛主席亲自号召鼓励城市中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农民们的教育,积极参与到农村建设当中去。

为鼓励知识青年下乡,党组织还规定只要是下乡的知青,每月都可以领取到18公斤的口粮,以及8块钱的生活费,这待遇在当时已经是算是很不错了。

很快,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在听到毛主席的号召后,纷纷以实际行动进行响应,加入到上山下乡的队伍当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高中生和社会青年,踏进了这场城镇知识青年与工农相结合的浪潮中,并且这波浪潮还呈现出迅猛且长久的趋势不断展开。从一望无际的荒原,到热带雨林的西双版纳,从呼伦贝尔大草原到世界屋脊的西藏,知识青年的足迹和身影遍布全国各地。

同其他地方一样,福建省莆田县也积极响应毛主席号召,开始做本地青年的工作。为了详细了解当地的知识青年状况,莆田县的相关部门对本地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逐个摸底,挨家挨户的动员。

教师李庆霖刚刚初中毕业的儿子,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离开了家庭,和其他差不多年纪的知青,一起去到离县城几十里外的贫困山区下乡劳动。

根据当时的规定,知识青年下乡的第一年,他们的口粮和生活费都由国家补贴,不需要他们自己花钱。在最初的11个月里,也确实是这样。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下乡务农的知识青年人数越来越多,逐渐达到2000万人,这给彼时经济还处于低谷阶段的新中国,带来了新的经济压力,开始逐渐承担不起这笔费用。

当时这些知识青年们,一年到头都在山头上、农田里劳作,根本没有其他收入渠道。而他们辛勤劳动换来的只有那么一点微薄的收入,根本支撑不起日常的各种消费,他们再怎么节省,也时常吃不饱饭。为了生存下去,知识青年们只能联系家长,让家里提供生活费。

然而在那个时候,很多知识青年的家庭也并不富裕,很快这些家长便负担不起孩子的生活费用了。

此外,城乡生活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医疗没有保障,许多从城里来的知识青年都很难适应农村生活,再加上每天要劳动,有不少人身体受不了而生病倒下,但却因为没有收入而没办法去医治。

而李庆霖的儿子李良模,就是其中一员。当时李良模也就十几岁的年纪,正是需要补充营养长身体的时候,但随着补贴停止后,他的农村生活越来越难过。很快,每天吃不饱饭还要进行高强度体力劳动的李良模,生病倒下了。

他一方面没钱,一方面也不想让父母担心,于是就将病情隐瞒了下来,靠着自身抵抗力硬生生给熬了过去。李庆霖在得知儿子的情况后,内心非常担忧,但此刻他还抱有一丝期盼,也许过不了多久,这些困难就能得以解决。

但几年过去了,李良模和其他知青们的处境一直没有改变,并且还越来越严重。李庆霖看着儿子依旧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知道自己不能再继续等待下去了,必须做些什么来改变这种情况。于是,他开启了漫长而又曲折的上诉之路。

一开始,李庆霖先去到儿子下乡的地方,向当地的党委部门反映情况,但却没有得到任何有效地解决与回应。他不愿就此放弃,于是就往高处走,找知青的主管单位反映,但等到的结果和此前无异。

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李庆霖逐渐丧失斗志,但为了儿子,他还是满怀着最后一丝期盼,前往莆田民事组反映知青们面临的困难。民事组在听过李庆霖的汇报后,答应他会和相关部门联系,等有结果了通知他。

面对这来之不易的回应,李庆霖重燃起希望,回家后每天都在等待通知。但一天天地过去了,李庆霖想要得到的回应最终还是石沉大海。

几次上访无果后,李庆霖决定给毛主席写信反映情况。

1972年12月20日,在学校任教的李庆霖,趁着学校放假的时间独自躲在房间里,将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看起来十分神秘。但当时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李庆霖之所以这么做,是怕自己接下来的所做所为连累到旁人,同时他也怕走漏风声。

在确定周围一切无恙后,李庆霖根据自己事先想好的思路,用了两个多小时,一口气在纸上写下了2000多字的内容。写完之后,他又反复看了几遍,删减了一些他自己不是很有把握的话,多写了一些自己孩子下乡劳动的实际情况。

确定好内容无误后,他在信封上写上毛主席收,便拿着信准备邮寄出去。但就在前往邮局的路上,李庆霖的心里一直在犯嘀咕,要是毛主席收不到这封信可怎么办。

这也不怪他心生担忧,在此之前,他也给周总理写过一封信,但最终却石沉大海,李庆霖想可能是周总理没收到。而主席作为国家领导人日理万机,每天要处理那么多事务,地方寄来的一封信说不好也很难收到。

那么怎么样才能提高主席看到信的几率呢?李庆霖走到半路,脑子里突然浮现出一个念头,他看电视报道时,经常能看到主席接见外宾时,外交部王海容也都陪伴在旁,不如就将信寄给王海容,请她转交给毛主席。

想到这,李庆霖马上转头回家,换了个信封,在新的信封上写上外交部王海容先生收。为了以防万一,李庆霖还单独给王海容写了一封短信,表示自己家遇到了天大的困难,请她一定要将信交到毛主席手中。

将信成功寄出后,李庆霖就一直在等消息,但等到新年都过了,依旧是杳无音讯。正当李庆霖内心的希望之光渐渐熄灭时,毛主席的亲笔回信到了,并且他还收到了主席给他用来补贴家用的300块钱。

1973年4月初,毛主席收到了从王海容手中转来的信,在看到里面的内容后,主席不禁潸然泪下。

他在这份信中,看到了一名知青家长内心的悲苦,更是体会到了一个父亲担心孩子的心情,李庆霖在信的结尾处写道:毛主席,我深知您工作繁忙,可是我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困难窘境中,只好大胆冒昧地写信到北京了,真是不该之至!

毛主席在看完这封信后,考虑了很长时间,直到4月25日才决定亲自给李庆霖回信,他在信中表示: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在将信交给贴身护卫后,主席还叮嘱从他的稿费中取300块钱,连同信一起寄给李庆霖。

其实早在李庆霖写信之前,毛主席对上山下乡运动带来的问题就早有耳闻,而李庆霖的信更是引起了他对该问题的高度关注。

1973年4月27日,周总理召开会议,将李庆霖的信传给每个人看,让大家各抒己见,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而后党组织下发相关文件,李庆霖上书事件在全国各地引起轰动,广大知青家长纷纷加入到揭露真相的队伍当中,而这些迫害知识青年的案件也陆续反映到了最高层。

在这些下山下乡案件中,最先被揭露出来的,是黑龙江建设兵团某团团长黄砚田、参谋长李耀东两人,合伙迫害当地几十名女知青的恶劣行径。周总理在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当即表示公安部要派人去,不要手软,不要畏缩,要大胆管。

一波激起千层浪,这起迫害女知青的案件在被披露后,各地的反响愈发强烈起来。随着越来越多有关迫害知青的案件揭露出来,其涉及的人数之多,震惊全国。这些被迫害的青年,一些人走投无路选择自杀,一些因为被殴打,受伤严重,失去了劳动能力。

周总理等领导人在得知这些触目惊心的状况后,都非常震惊,周总理愤怒地说:此等行为,非立即处理不可。

截止到1974年底,全国各地揭露的上山下乡案件多达上万起,其中迫害女知青案件占据九成。很快,我国各地开始对那些迫害知青的犯罪分子予以严惩,其中有些行径严重的直接判处死刑,并且立即执行。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知识青年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从1973年6月开始,各地响应党组织下达的文件,以最快的速度拨出专项经费和物资,分发到各个知青点上,来解决知青的生活困难。

李庆霖所在的莆田县,可以说是最早得知李庆霖上书事件的,县委书记在得知毛主席回信后非常震惊。在贯彻文件时, 莆田县毫不含糊,一次性就拨给知青点50万斤粮食,还有专款39.15万元。

除此之外,莆田县还调动了150多名医务人员,对下乡的知识青年们进行全面体检,一旦发现身患疾病的知青,就立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而其他地方在调拨各种物资分发给知青的行动上,也是非常地迅速。一时间,全国各地都陷入了解决知青困难的热潮当中。

党组织在对知识青年的去向问题上,也有了新的构思。在1973年之前,虽然当时国家每年都会从下乡的知青中选一批人去当兵或者上大学,但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仍然留在农村,甚至直接在农村扎根一辈子。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各级领导纷纷意识到只有做到有上有下,有去有回,才能良性循环。于是在调整对待知青的一系列政策时,很多地方都规定了下乡时长,知青只要是农村待了2到3年的,就可以回到城市工作。

1980年,知青办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提出了几点意见,其中最为瞩目的一点就是,不再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下乡。而这也宣告了上山下乡即将终止。等到1981年底,历经20多年的知青山上下相就此宣告结束,知识青年也随之成为历史名词。

也许对许多人而言,几十年前发生的这一切仍历历在目,他们仍在回忆着这段难以忘怀的经历。但毋庸置疑的是,知青事件的解决,除了李庆霖上书引起主席关注外,还离不开毛主席、周总理等人的对知青的关怀与重视,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1972年福建老师一封信,毛主席看后潸然泪下,亲批必须彻查到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蕗亽曱2023-11-09 12:14蕗亽曱[新疆网友]203.17.136.22
    @晓东毛主席也是人啊,看到这样的信件也会动情。对于教育问题,我们一定要亲力亲为,彻查到底,不断完善制度,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优质的教育。
    顶1踩0
  2. 晓东2023-08-12 09:05晓东[天津市网友]114.141.145.216
    这封信真是震撼人心,福建的老师们真的很伟大!应该好好传承他们的精神,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顶0踩0
相关阅读
毛主席的先见之明有多厉害

毛主席的先见之明有多厉害

1938年春,日本鬼子果然不出毛主席所料南北夹击徐州,为此,华北日军主力被抽调南下,河北和山东日军兵力空虚,毛主席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一难得的机遇:到

2023-09-01

薄一波35岁才见到毛主席 两年后(他未入选中委 毛主席帮他竞选)

薄一波35岁才见到毛主席 两年后(他未入选中委 毛主席帮他竞选)

薄一波深为振奋,他说:毛主席在大革命失败后,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上井冈山,建立中国第一支工农红军和第一个红色政权,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2023-07-17

三好学生是哪三好 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毛主席倡导/有视频)

三好学生是哪三好 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毛主席倡导/有视频)

这是毛主席所倡导的,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

2023-08-24

老照片:伟大领袖毛主席(慈祥的笑容令亿万百姓沉浸在幸福之中)

老照片:伟大领袖毛主席(慈祥的笑容令亿万百姓沉浸在幸福之中)

1920年初,毛泽东在湖南发起驱逐军阀张敬尧运动,为此,他第二次到北京,左起4为毛泽东。那时,毛泽东26岁。伟大领袖毛主席,慈祥的笑容令亿万百姓沉浸在

2023-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