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排行榜,探索世界,了解各类奇异学识!

1957年 得知彭德怀到了莫斯科(金日成不顾身份提前站在门前迎接)

时间:2023-05-22 07:02:01

相关推荐

1957年 得知彭德怀到了莫斯科(金日成不顾身份提前站在门前迎接)

“我请示了主席,今天晚上我要去看望金日成首相,想同他谈些问题,你跟我一同去。你提前通知陪同我的苏联保卫人员。”

彭总身边的工作人员孙立忠听到这个消息后显得异常激动,马上着手安排拜访的相关准备工作。

此时是1957年11月16日,距离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已经四年有余,自从志愿军回国,当年两位并肩抗美的老战友见面的次数已经很稀少了,如今能趁着访问苏联的机会见上一见怎么不让人激动!

吃过晚餐,彭总乘车前往莫斯科郊区的一栋别墅,那里是金日成下榻的地方。

当彭老总的汽车到达目的地时,发现金日成已经早早站在门前等候。

当下,正值莫斯科的寒冬,彭老总见到这一幕赶紧下车,加快脚步上前,说:“真不应当,您是领袖,怎么能来门口接我。”

金日成曾经在东北吉林上过学、打过游击,中国话说得很好,他紧紧握住彭老总的手,说:“元帅来了,我得到门口迎接,况且我们又是老战友!”

一个国家的领袖在莫斯科的寒冬,提前等在门口迎接彭老总,这是战友情的体现,但其中更多的是对7年前那段血泪历史的尊重,是对1950年中国出兵支援朝鲜抗击美军的行为的敬重!

但是随着岁月的流失,现在很多年轻人似乎不知道那段沧桑历史,甚至有些人认为抗美援朝是理所当然,是在美军压境情形下的仓惶抉择,这种认知是荒谬的,是错误的。

在本篇文章,我将和大家重新认识一下我国老一辈领导人在五十年代时的艰难抉择与慎重选择!

要不要出兵

1950年9月15日,美军如同毛主席预料的那样参与了朝鲜战争,麦克阿瑟指挥美军第10军在朝鲜半岛三八线附近的仁川登陆了。

至此,朝鲜战争出现了根本性的逆转,10万北朝鲜军队土崩瓦解般溃败,金日成也放弃了刚刚夺回的汉城,带领剩余部队出走避险。

若是任由美军肆虐下去,民主朝鲜就要再度上山打游击了,

金日成被迫向苏联呼吁援助,可是斯大林不愿意公开卷入朝鲜战争,将这块烫手的山芋丢给了中国。

1950年10月1日,正当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与首都群众举行国庆庆典时,一封加急电报由苏联南方的索契发往北京,斯大林要求中国“直接出兵援朝”!

3号,朝鲜使者也带着金日成、朴宪永的亲笔求援信来到了北京。

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其实,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初,我国领导层就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判断,认为这场战争有两种可能走向:

第一种是朝鲜人民军速战速决,统一半岛全境,结束战争。这是最理想结果,对朝鲜最有利,美国想干涉也很难出手。

第二种则是美国迅速投入大规模兵力干涉战局,阻碍人民军的进攻,甚至击溃人民军。

如今结果呈现,出现了中朝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第二种情景。选择权一下子交到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手中:到底要不要出兵抗美援朝!

艰难的决定,三波两折

在延安时期就担任毛主席秘书的胡乔木,曾经这样回忆:

“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20多年,记得有两件事是他很难下决心的。一件是1946年我们党准备同国民党彻底决裂,再一件就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

毛主席自己也讲出兵抗美援朝是他这辈子做过的最艰难的决定,这个决定可以说是“三波两折”,作出了三次出兵决定,其中两次又否决。

第一波:“美帝国主义如果干涉,不过三八线,我们不管,如果越过三八线,我们一定过去打。”这是毛主席的原话。

1950年10月1日,美军支援南朝鲜军越过了三八线,金日成使者带着他的亲笔信来到北京求中国“直接出兵援助”。

按照毛主席的预想,美军越过三八线,已经致使新中国处于唇亡齿寒的境地,情形对我们十分不利,应该出兵援助。可是令他没想到的是,在召开的讨论会议上,与会多数人忌惮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的实力,不赞成出兵。

毛主席思索着后,决定服从大多数人的意见,将不出兵的初步决定通过苏联驻华大使罗申转告斯大林:

目前最好还是克制一下,暂不出兵,同时准备力量,这样做在把握与敌作战的时机上会比较有利。

这就是“第一次波折”。

第二波折是在10月4号到12号之间,毛主席高瞻远瞩,在扩大会议上,和与会者畅所欲言,权衡出兵还是不出兵的利弊。

此时,有些唯技术制胜论的林老总仍然坚持己见,说:“国家刚刚胜利,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牺牲流血换来的,现在钢铁才几万吨,美国是几百万吨,相差几倍,我们实力不如美国,不能引火烧身。”

毛主席听后沉默片刻,随后询问彭德怀的意见。

彭老总在会前的夜晚,彻夜未眠,一直在思索是否应该出兵的问题,现在被主席问起,他稍稍沉吟,说道:“我的话不多,我认为,出兵援朝是必要的。”

这句话让很多与会领导感到意外,但是对毛主席一剂强心剂。

彭老总很清楚新中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和国防困境,但是他还是给出了三个出兵理由:

1. 朝鲜是邻邦,唇亡齿寒啊,美军虎踞朝鲜半岛,新中国将南北受限。美国这头老虎要此人,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2. 即使是从最坏的结局着想,我们被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不怕。

3. 不能让美帝看社会主义笑话。

话语最后,彭老总定音:“我同意主席的决策,出兵援朝。”

毛主席很是激动,提高了声音:“有你彭大将军这句话,我毛泽东心中就有数了。”

最终,会议最后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因为林老总以身体健康原因表示无法担任志愿军指挥员,遂决定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率志愿军入朝作战,并派周恩来等去苏联同斯大林会谈空军支援事项。

军情紧急,彭老总受命之后已然准备先行过江去会见金日成首相,以便尽快了解朝鲜局势。

正在这个时候,突然接到了毛泽东的来电:

10月9日命令暂不实行,13兵团各部仍在原地进行训练,不要出动。

一头雾水的彭老总火急火燎地赶到北京后才知道,原来斯大林食言了,他不愿意直接与美军对抗,表示苏联空军尚未准备好,须待两个月或两个半月才能出动空军支援志愿军的作战。

要清楚,当时的我军军武列装还处于“小米加步枪”的水平,而美军已经拥有包括原子弹在内的大量先进武器和现代化后勤系统,美国空军完全控制了高空领域,而我国既无制空权也无制海权,再失去苏联空军的掩护,志愿军的艰难处境可想而知。

基于此,毛主席怀着艰难的心情致电彭总,称命令暂不实行,兵团各部仍旧原地训练,不要出动。这是出兵的第二折。

彭老总赶回北京之后,毛主席问他,苏联出枪、炮、弹……但是不出飞机,可不可以打。

彭德怀回答:“苏联这是‘半洗手’,也可以打。”

毛主席又找到在朝鲜待过的战地记者,问他,究竟美国的炮火和空军杀伤力哪个大?

记者回答,主要杀伤力还只是陆军,不是空军。

多方了解下,毛主席对陆军充满了信心,认为陆军同陆军较量,志愿军不一定处于下风。

在10月13日的会议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即使苏联不出空军支援,在美军越过三八线大举北进的情况下,我们仍应出兵援朝不变。

毛主席讲:“我们出动到朝鲜,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就此,最终确定出兵朝鲜。

组建“志愿军”时,周总理正着手安排140万军人复员

“战争开始后,我们先调去三个军,后来又增加了两个军,总共有五个军,摆在鸭绿江边。所以,到后来当帝国主义过三八线后,我们才有可能出兵。否则,毫无准备,敌人很快就要过来了。”

这是毛主席的原话,他提到的摆在鸭绿江边的五个军就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的前身——东北边防军。

正是因为有这个东北边防军的预先准备,才从金日成来北求援,到决定出兵的18天里,出现的“天降神兵”。

兵法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东北边防军就是这句兵法的生动体现,是老一辈领导人在艰难处境下的高远决定。

东北边防军的组建是在金日成使者来京求援之前,它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初,即1950年6月25日就开始筹划了。

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6月24日,就周恩来总理主持的会议上,大家还在谈论《关于人民解放军1950年的复员工作决定》,决定指出:

解放战争已经基本结束……现在必须复员一部分人员,去参加国家经济建设工作,以帮助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此,中央决定复员武装人员140万人。

这意味着诸多军团中将有大量战士放下钢枪,脱下军装,投入到社会经济建设中去,回到父母妻儿身边,在至亲身边尽孝,在妻儿面前欢笑。

但在朝鲜战争爆发12天后,即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在苏联缺席的情况下通过成立了“联合国军司令部”的决定,美国对朝鲜开始武装干涉。

毛主席得知消息,高瞻远瞩,一锤定音:即刻组建东北防卫军。

这支身为志愿军前身的部队一经组建便确定了几个主力部队:作为军委战略预备队的第38、39、40军和驻守东北的42军。

集结

这四个军中,只有40军没有进行和平整训,直接从国内战争转入朝鲜战争。

其他3个军的主要任务变成了生产,并考虑复员一部分士兵。

组建时,这三个部队的情况并不是很好,有些部队已经不是战斗队了,而只是生产队;

武器长期搁置,导致损坏或生锈,许多器具都用去生产了,现在要组建边防军,武器装备都要拿去修缮或者补充才能形成战斗力。

其中最情况最突出的是39军,原本是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战斗力强悍,在接到调令前正驻扎在河南漯河地区。

在河南,战士们响应国家号召,放下钢枪,拿起农具,搞起了农业生产。

部队自给自足,还办起来被服厂,皮革厂等,住所营房也是战士们一起盖起来的。

还有些被安排复员的战士,在离开军营时急得直落眼泪,舍不得战友和部队。

但是,组建边防军的命令一下来,一切都不一样了。

安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肃穆,战士们又端起了钢枪,平整了军装,探亲的、复员的一纸电报就收拾包袱,来追赶队伍。

本来准备去学习的队伍直接掉转车头,奔赴东北,守卫边防,参加边防军。

周恩来总理亲自抓起东北边防军的后勤工作。

除了武器弹药,服装、医药器材等由军委直接补给外,其余粮料、柴草及一切经常费与作战费等,完全由东北人民政府负责供给。

东北人民也是拼,在全国经济刚刚起步,各省都困难的时期,东北人民硬生生凑出1亿东北币,滋养数十万边防军。

群众慰问边防军

从7月7日发布命令,到10月19日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入朝作战,2个多月的时间,边防战士迅速调整状态,扛枪入朝。

彭老总在小山沟里首次会见金正日,诉说决定之艰难

19日夜,志愿军秘密出征,偃旗息鼓,市民大多未发觉,很快大军便根据命令完成隐蔽,直奔鸭绿江大桥。

先头部队还没走上大桥,一辆苏制的吉普车便轻轻鸣笛,渐渐加速,超越了长长的行军序列,风驰电掣般冲入朝鲜国土。

车辆坐着的不是战士们以为的随军师首长,而是亲临朝鲜战场的军事统帅、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兼政委——彭德怀。

彭老总早就等不及了,在国内时,他就向毛主席强调过:“必须尽快与金日成同志见面,以讨论具体事宜”,了解朝鲜战局的情形。

在国内时,彭老总以为要到平壤才能见到金日成,可是外务相告诉他:情况已经发生变化,金日成同志已经转移了。

彭老总顿时感到情况不容乐观,推断起了美军的北进程度,这时外务相又接着说:“美军是机械化部队,推进得很快,我们已经安排所有外驻使馆撤离平壤,金日成首相也撤到了德川。”

知道了金日成的位置,彭老总入朝后,直奔目的地,彭总的华沙吉普顺着可以走过牛拉车的山沟,到达大榆洞金矿附近小村庄大洞,在附近的茅草屋里见到了金正日。

一见面,两人就像多年未见的老战友一般紧紧握住了手。

彭老总快人快语,坐下后拿出了一份电文,这上面有洪学智将军刚刚统计整理的数据:截至目前,有多少志愿军入朝。

虽说毛主席给金日成通报过入朝事项,可是并未提志愿军人数。

当金日成了解到入朝志愿军人数有十几万之巨时,倍感震惊,没想到中国如此重视朝鲜战争的局势,来的时间如此之早,人数如此之多。

谁知,接下来彭老总的两段话,令金日成更为感动。

第一段话:毛主席下这个决心不容易啊。

确实很不容易,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经过几十年的战争,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却因为一纸求援信,毛主席18个日夜辗转反侧,最终作出这个此生最艰难的决定。

第二段话:我们是做了最坏的打算的。

毛主席曾经预想过,参战后最不利的情况就是两军打成僵局,美国使用其空军轰炸中国许多大城市和工业基地,使用其海军攻击中国沿海地带。

因为我们缺少空军力量,空军司令刘亚楼很是自责,为了减少可能的损失,曾请示毛主席是否要把沿海城市的航空学校、工业基地迁往内地。

彭老总是名将大将,身经百战,又是最擅长打苦仗、恶仗的将领,能在他口中说出“我们是做了最坏的打算的”这句话,可见我国领导人在困境面前的勇气。

金日成顿时感动不已,他站了起来!

“朝鲜人民不会忘记中国人民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无私援助我们国家”他再一次紧紧握住彭老总的手说,“朝鲜人民世世代代,永远不忘记中国人民的恩情。”

胜利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勇敢的,是值得朝鲜人民赞颂的。

1953年7月27日,高傲轻狂的美国人终于不得不签下停战协议。

自当晚10点起,朝鲜全线的一切战斗完全停止,战争中共歼敌71万余人,自身作战减员36.6万人余人,197653位志愿军英雄将鲜血洒在朝鲜,敌我伤亡损失比为1.7:1.

美国开支战费400亿美元,消耗物资7300余万吨。

我国开支战费25亿美元,消耗作战物资560余万吨。

美中两国的这个比差不是一般的大,而是非常大了。这可以说是轻量级举重选手打败了重量级举重选手!

由此可见,当时我们领导人和志愿军战士的勇气与艰难。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也忍不住说: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

如此种种,我国志愿军战士值得在朝鲜立最威武的纪念碑纪念感谢,彭老总值得金日成提前站在门口等待!

这一切,都是应得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1)
  1. 青春进行时2023-09-13 13:30青春进行时[辽宁省网友]103.41.230.215
    这个故事真是太有趣了金日成举动展现出了他对彭德怀深厚友情。
    顶2踩0
相关阅读
世界十大禁地在那里(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

世界十大禁地在那里(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

而世界上有着这么十个地方,它们基本上都是很多ZF的神秘机构,这十个地方又被叫做世界十大禁地,那么那么知道这十大禁地究竟在哪里吗,我们今天就一起来

2023-05-18

火车站遭空袭 204列车皮物资被毁(志愿军从此不招募朝鲜员工)

火车站遭空袭 204列车皮物资被毁(志愿军从此不招募朝鲜员工)

火车风驰电掣,可以携带大批军队以及大量物资和弹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军事后勤

2023-01-30

付出巨大牺牲 志愿军三挫美军(斯大林泪目:快给中国同志运武器)

付出巨大牺牲 志愿军三挫美军(斯大林泪目:快给中国同志运武器)

经过3年的鏖战,我国终于将强大的敌军阻止于三八线,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2023-09-27

1958年最后回国的志愿军:5个军25万人(皆是精锐王牌部队)

1958年最后回国的志愿军:5个军25万人(皆是精锐王牌部队)

巅峰时期的志愿军在朝鲜有100多万兵力,不过从1953年停战协定签署之后,联合国军也陆续撤出朝鲜半岛,而志愿军总部也履行停战协议从1953年开始陆续安排撤军

2023-05-22